明天开始健身
今年开春,脱下厚厚的棉衣后,ZY同学又介意起自己的肚子,觉得穿衬衫远不如年轻时那么玉树临风,甚至明显不如去年秋天。天哪,真的老了吗?好歹年轻时也曾是帅哥一枚,他很沮丧,赌咒发誓要减肥健身。
“好啊好啊,减呀减呀!”我怂恿着,一边从床底下拉出蒙尘的体重计,“来,站上去。”
“呃,明天再称吧。”他瞄体重计的眼神活像看见一条狰狞的大蜈蚣,“明天开始,我都没准备……”
“称一下而已,准备什么!”我只管装傻。
经过我一番软硬兼施,最后,他把卫衣脱了,把牛仔裤换成运动短裤,又扔下手里的手机,终于鼓起勇气站上去了。果然,75KG,都创纪录了。
“天哪,你都一百五了!比我重了整整六十斤!”我大惊小怪痛心疾首,主要是为了掩饰心里的幸灾乐祸,顺便炫耀一下自己冬天没胖。
“没有!晚上体重会比早上多一公斤。”
他有点生气,把体重计推回床底下,打开衣柜翻出几件去年的速干衣,又打开手机刷了好一会儿,然后得意地把手机屏幕举到我面前,“看我买的东西,以后我要好好锻炼!”
我拨了一下那个长长的菜单,速干衣、止汗圈、髌骨带、卷腹轮、无绳跳绳……一直扒拉到菜单最后的弹力收纳包。万幸,没有哑铃!只要没有哑铃,随便你买什么。
说起哑铃,简直就是ZY同学健身的黑历史。十几年前刚到北京的时候,他就买了一对哑铃,兴冲冲练了一个月不到,就再也没碰过。每次问他什么时候练,他都说“下星期”,就这么“下星期”了好多年。直到有一天,我腌糖水萝卜需要一块压顶石,那对在阳台角落里吃灰好多年的哑铃才终于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后来,我们搬回上海,他又买了一对哑铃,黑色的,扁扁的,看起来几乎不像哑铃,很是小巧可爱。不用说,最后他也没坚持多久。不过,那对哑铃倒是被我爸开发出了新用途——顶门。“这什么呀?太适合顶门了。比我之前买的门挡还好用。”我爸啧啧赞叹,“再买一对给我,仓库那边的门也需要。”
再后来,我们又搬回北京,对哑铃痴心不改的ZY同学又买了一对——不,是一组。大小不一各种重量的哑铃整齐码放,装满一整个塑料箱,足有五十斤,提都提不动。“我会练的!”看我目瞪口呆,ZY同学信誓旦旦,“我故意买了最贵的,增加沉没成本。”
自然,故意增加的成本最后也沉没了。
随之沉没的还有只用过一个月的包年健身卡,只跳过三次的跳绳,只练过两回的卷腹轮,以及一次都没用过的平板支撑架。看起来,那些东西唯一一次发挥功用的高光时刻,就是它们被买下来的那一刻。反正这么多年下来,我已经见怪不怪,连嘲讽的兴趣都没有了。
有时,我甚至觉得,所有那些装备工具的真正功能就在于它们的名称。办了健身卡,感觉已经在健身了;买了髌骨带,就像一直在跑步;看着卷腹轮,约等于已经卷过了。专门负责提供幻觉,类似某种形而上的象征意义,大概和孔夫子所说的“祭神如神在”差不多。
如我所料,这一次买来的一堆东西最后基本上都没派上用场。髌骨带太麻烦,止汗圈太勒额头,跳绳跳起来太吵,卷腹轮一不小心就让人摔个大马趴。不过,让我颇为意外的是,ZY同学倒是真的开始跑步了,而且一跑就是半年多,至今也没停下。每天早起跑十公里,沿着北边的小河跑到五环边,再跑回来。
什么都没带,只带上了自己的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