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苏州寒山音乐会小记

民国苏州寒山音乐会小记
自晚清已降,西风东渐,一时间各类西式音乐组织、话剧社团也随之如雨后春笋般四处生长,先后成立的各类官方、半官方、民间的组织何止千百,然而受到政治、经济乃至战争的影响,这些组织又大多如夜空中的流星一般转瞬即逝,留不下一点痕迹。数年前,我曾记述过成立于1946年初的苏州艺声歌咏团,他们的不至湮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举办的唱片音乐欣赏会以及从这个团体里走出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奠基者汪毓和,也走出过如汪毓苹、许君鲸、沈苏斐、张书敏、夏锡生、宋承宪、徐懋义、陆咸、唐崇侃等一批早期音乐工作者和政工干部,而今天将要记述的这个苏州音乐团体“苏州寒山音乐会”就没有前者那么幸运,不仅知者甚少,可供查考的资料亦聊胜于无。在此略作记录,以免前人之事湮没无闻。
苏州寒山音乐会,说是音乐会,这里的会更多是指社团组织之“会”,而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音乐会” 。她究竟成立于何时,暂时没有查到确定的信息,仅就其社团印制的《寒山音乐会公演特刊》而言,亦没有做出明确的表述,只是在序言中说:“在战后的古城中,幸而几个熟人又碰在一处,因为同秉着爱好音乐的天性,寒山于是就呱呱堕地了……”如果这个战后是指抗战结束,则此社团应成立于1945年以后。又,特刊扉页背面有苏州老店乾泰祥绸缎局的广告,自称“八十余年老店”,考乾泰祥绸缎局一说成立于同治二年(1863年),则成立八十余年应是1943年之后,与前文推测寒山成立于1945年以后亦不矛盾。
《寒山音乐会公演特刊》中记录有该会成立的简章,由此得知,该会名为“苏州寒山音乐会”,办会宗旨为“以发扬东亚文化、陶冶性情、研究音乐歌唱话剧等”,其成员“品性纯正,爱好音乐话剧等,不分性别年龄均得参加之”,下设“总务、音导、宣传三科”,又分“歌唱、话剧、音乐、儿童播音”各组,会址设在“苏州玄妙观中山堂内”。该会每日下午四点二十分至五点,会在当时的苏州电台进行播送歌唱节目的活动以扩大影响。主要成员有会长许志祥、总务石梦萍、音导科顾俨、宣传科章莱、歌剧组兼舞台监督裴斐以及其他成员吴咏森、乃萍、吴钧卿、黛妮、刘志成、沈孝先、王蝶痕、吴漱玉、茵蒙、孙君毅、许指年、石家遂、徐飞云、露婷、蓓琪、白茫、许斌、陈杰、马尼、蝶痕、吕品、朱丹、菲莉、汪梦鸥、唐突、张萱、潘蔚、宫晴初、曹铿、徐鹭洲、蓝琳、张渔火、杨秋影、何美娟、俞瑛、周敏、许满、玫红、朱婴、金影萍、洛蒂、安蕾、露苹、张寿康、严云庄、窦娜、董雪亚、王君伯、邹忠、采丹、陶雍叔、苗苗、温声、洪叶、杨柳、周同、吴英、吕布、耿人等,全员不下六十人,这在民国时期的一般音乐社团中亦可称其规模较大了。
《寒山音乐会公演特刊》中有吴咏森先生所著《写在前面》一文代作序言,文中介绍了”寒山“的成立背景,并说此次公演为”再给与我们一次公演的机会“,可知该社在存在期间曾多次进行公演。《寒山音乐会公演特刊》中收录了三十六位社员的小影,并收录了二十一位社员的“三言两语”,展示了他们对于音乐和演出的热爱。在特刊所记的“寒山音乐会”此次公演中,他们排演了独幕剧《生之意义》、《生命之路》,歌舞剧《城市之光》,三幕剧《何日君再来》、《梅村之歌》,以及英语趣剧《哦!妈妈》,正如吴咏森先生在特刊最后《编后漫谈》中所言“此次公演的剧本,除一部分采取名家的著作外,其余都是我们自己大胆的尝试”,由此可知该会不仅有强大的演出阵容,还有一定的编剧导演的能力,这在同时期的苏州乃至整个江南的音乐演剧社团中亦可称毫不逊色。
然而,寒山音乐会这个姑苏城培养起来的音乐社团,终究敌不过残酷的历史,成立时间短暂,就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此次公演之后,再未找到与之相关的记载,她的成员中也没有出现如苏州艺声歌咏团成员那样为后世所知的人物,也没有能在苏州的音乐历史上留下更多的痕迹,只有这一册《寒山音乐会公演特刊》,默默地述说着当年寒山音乐会曾经闪耀过的短暂荣光。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且说一段曲坛掌故 (11人喜欢)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2人喜欢)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