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公公三周年忌日
一恍公公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在中国大部分地方的习俗,人去世以后,会连续三年在忌日祭奠他,这三年是有严格的仪式感的,尤其是第三年,可能是因为最后的仪式感,所以显得格外重要。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三周年却如此地凄凉。
公公走后的这段时间,大部分疫情在肆虐。去年这个时候,疫情刚刚好转,今年这个时候,疫情又开始反复。时事就是如此无常,本来我们这些晚辈都明白三周年的意义,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回去旅行这个仪式的,但人算不如天算,这次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就发生在江苏,所以不管是大儿子一家还是小儿子一家,都因为单位和地区的管制,不能前往。
公公的孩子都是比较孝顺的,公公去世的时候,他的三个孩子痛不欲生的样子仿佛还历历在目,但是在疫情面前,只能作罢,甚至只是尝试申请了一下就立刻放弃了回去的念头,连一点点反抗的意味都没有。远在千里之外,想到墓园里只有婆婆和小姑子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只剩喟叹。
就像之前迪士尼电影里的表达得一样,一个人的死亡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社会性死亡,但其实社会性死亡这一说法只是对活着的人的安慰罢了。对于死去的人,死亡就代表了消失。想到公公,他的生命已经结束,忌日到不到场又有什么关系了,心里难过的恐怕只有活着的亲人吧。
他的孩子当然不会忘记他,但是想起他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我非常懂得这种感觉,姥姥去世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但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有时候看着我俩的合影,都会恍惚,姥姥是长这个样子吗?我心里记住的永远都是她在我心里的样子,反而更照片有所出入。
想到这些,更加觉得活着的可贵,独立快乐的可贵,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管生前还是死后,不要依附于任何人,让自己过得好,才会无悔的人生。
lucky晓老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了妈妈后,我依旧不理解妈妈 (1人喜欢)
- 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漩涡
- 和大学同学擦肩而过,我却没有叫住她
- 离开学校后,我才开始喜欢读书 (1人喜欢)
- 半生菜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