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7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发布


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2021年7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书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33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小说、10本类型小说、10本非虚构中文原创好书、10本非虚构翻译好书。根据读者投票,评出每月4个榜单的人气Top5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1年7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历史
《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
[日]石川祯浩 著
袁广泉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宋晨希(资深媒体人、作家、图书译者)
作为如实记述上世纪30年代革命圣地延安的作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有着不朽的地位。然而,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斯诺是如何突破重重封锁,进入延安,采访到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等高层领导人?以及这本书出版前后,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产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围绕这本书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一直没有人进行很好的研究。 《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作者石川祯浩,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史而著称海内外,本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考据功力。作者结合中日俄法美等国的档案和相关人物的回忆录,抽丝剥茧,利用知识考古的研究方法,厘清了上述的相关问题。同时,作者利用不同文本,对于这本书出版之后在中美日俄等国的翻译、修改、删节等传播过程也做了详细的研究。由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横切面,窥见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并最终解放全中国过程中,各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以及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很多重要人物对斯诺这本书态度的转变。 作者还在叙述的过程中,用档案、回忆录、传记等互证的方法,驳斥了很多人对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真实性的质疑,也对这本书在当下的价值,做了精到的概括。
本书日文版定位为大众读物,作者的文笔简洁有趣,很多考证问题删繁就简,于故事之中穿插简要的分析和考证,读来可谓轻松有趣。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纪实文学
《什么也别说:一桩北爱尔兰谋杀案》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著
熊依旆 译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沈杰群(《中国青年报》阅读版记者)
《什么也别说:一桩北爱尔兰谋杀案》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北爱尔兰问题是因为什么,是如何爆发的,又是如何曾一度和平收场?这段历史并不为大众所知,毕竟相关研究著作甚少,但如果你感兴趣,本书是一部带你了解北爱尔兰问题的绝佳的非虚构作品。这本书历经四年调研,作者采访了一百多人,并进行了大量档案研究。作品虽然故事感很强,但其中那些深刻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也无一不是根据访谈对象的真实讲述。这部作品对于北爱尔兰的“沉默文化”的揭示,令人尤为触动。正如作者所说,“历史依然鲜活而危险”。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长篇自传体小说
《我从哪里来》
[德]萨沙·斯坦尼西奇 著
韩瑞祥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
2021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丁杨(《中华读书报》资深编辑)
虽然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所经历、听闻的那些故事基本是作者个人记忆的写照,但它特别的叙事结构、虚实相间的情节处理以及文学化的语言,都更侧重在小说层面,所以将之定位在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也许合宜。
本书作者萨沙·斯坦尼西奇是一位少年时代随家人从波斯尼亚来到德国的移民,曾经的难民身份、十几岁才接触德语,都没能阻碍他成为今天德语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书中,他用碎片化方式讲述了"我"在波斯尼亚小城维舍格勒的童年往事、和家人离开故乡前往德国海德堡的颠沛、在异乡面临融入与身份认同的困难等等,这些讲述看似轻松流畅、趣味而不乏幽默,实际上文字背后蕴含着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也寄托了他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终极问题的回答。
应该说,萨沙·斯坦尼西奇以非母语的德语写作,进而赢得德语文学界、读者和诸多重要奖项肯定,实在是很有语言天赋和文学才情。他的写作顺理成章利用了自己的难民经历、移民身份,在此基础上用独特而恰当的方式进行文学表达,这些在《我从哪里来》中有很充分的体现。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学术
《晚明公安派及其现代回响》
周质平 著
康凌 译
中华书局
2021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现代中国读书人对袁宏道和公安派的关注,多经由周作人、林语堂的大力推荐,周作人甚至还把新文学的源头追溯到他们这里,不过,到头来,公安派似乎只有小品文了,其实这远远不能概括他们的文学成就。仅以袁宏道而言,本书作者认为,在文学上,袁宏道理论比创作好,散文比诗好,尺牍比游记好,在文学史上真正的贡献还是其文学批评……本书分袁宏道、公安派与晚明思想、晚明诗文的现代回响三大部分,作者显然有正本清源的意图,企图把袁宏道和公安派从强大的附加话语中解放出来,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让我们在独抒性灵之外,看到历史、文人存在的复杂性、多元性。从普通读者角度而言,也可以不把此书当作学术著作,而是看作一本饶有兴趣的一群文人的心灵传记。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地理学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
[美]段义孚 著
陆小璇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晨亮(《当代》杂志执行主编,原《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段义孚晚年具有总结性的著作之一,基于毕生研究所得,从“浪漫”与“地理学”这对看似矛盾的词中间发现了潜在的关联。在他看来,奠定现代地理学基础的早期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沙漠和极地冰原的壮举,并非出于功利考量,也不仅是追寻科学意义上的事实,而是为了冲击身体与精神的极限,体验宏伟又令人陶醉的事物,这样的求索便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而现代都市为了战胜黑夜、驯服寒冬进行的种种基础建设,既是一种理性的规划,同时也被逆转自然规律、超越生活常规的浪漫主义性情所驱动。本书延续了段义孚《恋地情结》等代表作的视野,根据人对环境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探讨人与地之间的感情纽带。他所征引的材料,跨越古今东西,贯通文学、史学、人类学、艺术、宗教等领域,这样的跨学科书写本身便是一种灵光闪现的心智探险。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社科
《情感学习: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
[德]乌特·弗雷弗特 著
黄怀庆 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金理(复旦大学教授)
《情感学习: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通过考察儿童文学发展黄金期(1870—1970)里,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种畅销儿童文学与教养手册,还原孩子们的阅读情境与反应,探索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通过阅读来认识情绪、学会感受。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会与书中主人公一起体验成长,通过模仿与自我调整学习各种情绪,并且将这些情绪转化成知识,当遇到状况时便提取这些情绪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情感研究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而儿童的情绪在历史研究中尚未占有一席之地,本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并为儿童情感研究奠定阐释框架。
本书将焦虑、恐惧、信任、爱、羞耻、痛苦、同情、同理、勇敢、无聊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置于历史转折与社会变迁中讨论。随着民主化、平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鼓励儿童拥抱恐惧、摆脱羞耻、认识无聊、学会爱与信任,思乡病也被视为一种男孩女孩都能拥有的合情合理的感觉……当然,在赋予儿童掌握自我情绪的权利时,儿童有了不同的选择与空间,同时也开始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文化 思想
《沉默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
[法]阿兰·科尔班 著
胡陈尧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沉默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是一部独特的表征史著作,聚焦于历史的非现实部分,即人类的沉默。在相当时期,沉默被视为一种个性偏好,无法进入历史研究的视野。然而,当历史研究失去了人,它就可能越来越社会科学化,成为各种理论、数据的集合。随着历史研究的人文色彩日渐黯淡,“正史”与个人感受之间的距离慢慢拉大,二者之间便出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历史研究很难再对社会产生影响,甚至无法以让读者产生共鸣。
本书作者阿兰·科尔班是表征史的开山者之一,他善于从人类具体而微的感受出发,深挖出隐含的、广阔的社会背景。沉默即如此——几千年来,大地上耕作的农民便是沉默的,这些沉默不完全是个性的产物,且带有各种诉求,即使当事人自己可能也不清楚这些诉求是什么。沉默创造了对话场域,哲思、绘画、写作……都需要沉默的加持。
然而,随着现代世界的到来,沉默的空间日渐被挤压,现代人成了一群不敢沉默的人,即使他们明白,喧闹往往让自我肤浅,甚至丧失。通过沉默的消逝,本书呈现了一部另类的近代史。它由个体感受累积而成,而非大事件、大人物、大数据的俯视。它与读者的个体经验直接相连,从自我的成长历程反省,便能与作者“于心有戚戚焉”,创造了历史写作的新典范。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艺术
《伟大的电影3》
[美]罗杰·伊伯特 著
宋嘉伟 李钰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罗皓菱(《北青艺评》资深记者、编辑)
“这是关于某种感觉的电影。如同所有的感觉一样,它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尽管它可以通过艺术被唤起。”这是罗杰·伊伯特在评价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两生花》时写下的开篇,它是如此简洁、准确地写下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唤起,建立起观众与“伟大的电影”之间的通道。虽然只是一篇短短两三千字的影评,伊伯特却像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一样搭建起坚实的结构,以至于后来者不断在此基础上前行。
读到《伟大的电影3》时,难免会感觉到某种文体写作模式的存在,但即便是同样的配方,不同的文章中那些才华横溢的部分同样让我们惊喜。罗杰·伊伯特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他不是一个学者式的影评人,而是用波德维尔的话说,他是一位作家(他用的词不是writer,而是man of letters)。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可能萧伯纳、蒙田、桑塔格、本雅明都可以用这个词去称呼。对于这本书最好的阅读方式大概是伴随式的,借用他在《两生花》文章的结尾中的一句话:《伟大的电影》系列对于影迷是一个拥抱,是当你对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感同身受时,和挚友分享的那种拥抱。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历史
《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著
唐建清 译
甲骨文·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吴菲(《北京青年报》深度资深编辑)
《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是对莎士比亚几部涉及政治题材戏剧的深度解读,书中涉及了《理查二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麦克白》《李尔王》《裘力斯·凯撒》《冬天的故事》《科利奥兰纳斯》等八部作品。作者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对剧本中的角色做人物画像,而是结合了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时期的时代背景,他把对针砭时弊的渴望诉求非常巧妙地转化成了文学创作,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鲜明的立场。作者的很多的分析角度是我以前从来没想到过的,推荐莎剧爱好者阅读。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历史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意]卡洛·金茨堡 著
鲁伊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人称“梅诺基奥”,一个居住在意大利弗留利地区一座小山城里的磨坊主,在四分之三人口皆是文盲的16世纪,不幸识文断字,还多读了几本书,跟几个熟人谈了谈自己脑子里的新观点,因此被告发、送上了宗教法庭,最后送了命,而就在他被处决的几个月前,以宣扬日心说的勇气名垂后世的布鲁诺被宗教法庭处以火刑。
尽管处决梅诺基奥和烧死布鲁诺的刽子手皆是宗教法庭,处决他们的罪名都是宣扬异端,但梅诺基奥却从未像布鲁诺那样在后世享有盛名。这个偏远山城的磨坊主和他的事迹被湮没将近四个世纪,直到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在翻阅宗教法庭档案时,偶然之间将他的寂寂无闻的事迹打捞出来,写成了这部享誉史林的微观史经典名著——生前死后都鲜有人知的梅诺基奥和导致他被处决的叛逆思想,终于在370多年后,凭借历史学家的一本书,流传后世了。
这当然算是一位历史学家创造的小小奇迹,但真正令人惊讶,或许应该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竟然仅仅因为他的思想与当时主流宣扬的意识形态迥异,便遭人告发、接受审判,并且最终被处决。尽管在今天,这种对思想进行审判处刑的行径,不仅是罪恶的,而且是荒谬。但任何翻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发现,如此罪恶而荒谬的行径,竟然是以一种合乎理性和法律准则的方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审讯梅诺基奥的宗教法庭的书记员认真记录下了每一个细节,证人的证词、法官的讯问,以及被告人的供述,而从这些法庭记录来看,宗教法庭的法官头脑清醒且富有学养,他们绝非后世想象的残暴之徒或是滥刑的虐待狂。相反,他们会仔细询问被告所谓“地水火风从混沌之中产生,一如奶酪由奶制成,奶酪中的蛆虫即是众天使”的观点,究竟是“严肃正经”还是“插科打诨”。他们仔细聆听被告对每一条证据的供述,希望他向这个“神圣的法庭”进行“彻底坦白的交代”。
从证据到供述,再到最终的审判结果,所有的链条都合情合理合法,但最终导向的结果却是用肉体消灭的方式去消灭一种思想。这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何全部的过程看起来都正规合法,而最终的结果却如此邪恶?追溯这一切的源头,就会发现,当审判的大前提就是彻底消灭异己思想时,审判过程中的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都不过是为了这一罪恶的前提而服务。
当法律规则的制定者本身就是邪恶的时候,那么即使执行过程再合理合法,再符合程序规则,最终也会导致邪恶的结果。尤其是当这一邪恶的规则支配了整个社会的时候,人们就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充当邪恶的帮凶。向宗教法庭揭发告密,并在堂上对他众口一词进行指控的,正是那些曾听他讲述自己新奇观点的村民们。
为了向宗教法庭表达自己的服从和衷心,他们不仅告发检举自己的乡邻、发小、朋友,而且还主动为他扣上更多的罪名,落井下石——这毫无疑问是泯灭人性的卑劣行径,但在邪恶的规则支配下,他们却认为自己是揪出了社会的蠹虫,是正义之举。这是在一个扭曲的、不宽容的、封闭的社会中,在一种邪恶的规则秩序的支配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梅诺基奥不过是众多受害者之一。借助历史学家之笔,让我们从这样一个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了一个如此邪恶又如此复杂规则体系,是如何集中力量,来碾压一个如此微不足道、鲜有人知的异己思想。
7月非虚构翻译好书人气榜Top5
Top1《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

[美]彼得·布朗 著
刘寅 包倩怡等 译
李隆国 吴彤 校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6月
Top2《污泥与黄金:波德莱尔》

[法]安托万·孔帕尼翁 著
甘露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年6月
Top3《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国》

[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 著
杨乐言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6月
Top4《加缪笔记:1935—1959》(精选集)

[法]阿尔贝·加缪 著
郭宏安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5月
Top5《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

[美]段义孚 著
陆小璇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7月
值班编辑 | 小飞侠
值班主编 | 刘羿含


2021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书。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为主。
1:虚构
1)小说(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2)类型小说(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
2:非虚构
传记、历史、特稿、散文集(地理、游记)思想、文化、科普
社科、政治、军事、法律、哲学、社会学、经济、艺术、新知
3:单列从国外的引进翻译类好书(书单),从上述两类提名图书中选出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