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只想爱你。” |《退稿图书馆》
当你懂得回归真实,懂得退步抽身,重新开始只不过是一个转身的问题。
“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只想爱你。”
文:微博 @·藕花深处·
《退稿图书馆》是一个围绕图书出版展开的故事。有一天,女编辑和她对接的男作家陷入了爱情。两个人互相勉励一起生活,日子过得风平浪静。直到他们一起回了编辑的老家,在那座出名的退稿图书馆里,共同谋划了一个惊为天人的营销策略。
编辑把男朋友的书放进退稿图书馆,然后假装发现了一部举世震惊的遗作。等这本书出版成功后,男朋友再跳出来说其实那是自己写的,从此就可一鸣惊人。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出版业“盛事”拉开了序幕。

作为发现者,女编辑声名大噪,成为媒体和所有人的焦点。而跟她合作的男朋友不得不韬光养晦,等待揭发真相后自己声名鹊起的一天。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爱情很难经得起“虚荣”的考验。在这期间,编辑越来越得意,作家越来越失落。情感终于变质,成了利益不对等的交易。
他想说出一切,名扬万里。
而她不同意,因为这样会毁了自己。
以出版业为背景,冯金诺斯温和却有力的讽刺了图书过分夸大的营销模式,利用人们对秘密的好奇,猎杀读者对书籍的信赖。
而作为出版人,女编辑这个角色身上则存在着深刻的冲突:不得不为了苟活于世而产生的形式主义,与能够让内心重获安宁的真实自我之间的冲突。
对她来说冲突的代价颇难承受,名望背后是两颗心渐行渐远。与此同时,虚假宣传的真相也逐渐被有心人察觉。揭发者开始四处查访寻找证据。一心想要打破这场骗局,重夺社会的关注。

是的,这个故事里的支线也跟主线一样,从侧面牵制,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利欲熏心的快节奏社会中,人对于成名和焦点的饥渴上。
揭发者也曾是出版业了不起的人物,可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揭发者不明白人,必须在年老后承担风光背后的寂静。
万万没想,他想方设法找线索,还真的找到了。
但是冯金诺斯真的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作家。即使怀着讽刺的意图,即使在这样一个充满虚伪的背景下,冯金诺斯依然不遗余力的建造着“真挚情感”这根强大的精神支柱:
揭发者找到了证据却没有揭发,因为他爱上了披萨老板的女儿。
这场惊天营销差点毁掉一份爱情,但也诞生了另一份爱情。
这种找到生活重心的踏实感让揭发者安心的沉寂下来。不再追求早就不属于他的社交界。
比起当年,如今的他更想安安静静的和新的伴侣喝一杯咖啡,好好生活。

小说《退稿图书馆》在一开始就为我们介绍了这座真实存在的,存放“遗迹”的图书馆。
无法被发表的作品像每一个写作者的重担,人们扛着这个包袱,总觉得生活应该是另一种模样。而退稿图书馆收留这些作品,给退稿一个家,也给写作者一次重新面对生活的机会。
当文字有了去处,死寂或尘埃落定,写作者反而能够彻底释怀。该留下的留下来,该走的人才能继续走。


也许当初这座图书馆的运营者只是想做善事,留存那些不被期待的稿件,承担那些籍籍无名的痛苦。但他不会想到,在很久之后,冯金诺斯给退稿图书馆做了新的诠释。
这里不仅收留遗迹,也寄存着新生。
女编辑和男作家,因为这座图书馆不得不面对情感危机,接受浮华现实的拷问。他们之间最后的结局,是男作家放弃了争夺。他甘愿做一个无名之辈,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应该爱的人。
女编辑怀孕了。
无论曾经如何,他们该有新的生活。
而另一边揭发者和披萨店老板的女儿,也因为懂得放弃而获得了新的人生。
这两个配角的戏份也非常重,都因为这本出现在退稿图书馆的书而备受折磨。好在,他们都懂得抽身退步,让风光熄灭,新的生命力量才能缓缓展开。
对这些人来说,这句话可以代表一切: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只想爱你。
冯金诺斯的《退稿图书馆》不仅是一部笔锋柔韧的讽刺作品,也在最现实的现实里,注入了最理想的理想——
他认为人类的情感,比所有浮华烟云更重要,也更有力量。
当你懂得回归真实,懂得退步抽身,重新开始只不过是一个转身的问题。
总体来说《退稿图书馆》值得一读,冯金诺斯流畅紧凑的叙事引人入胜。
比起他的另一本书《回忆》,《退稿》的讽刺效果和堪比侦探悬疑的风格都是亮点。但它和《回忆》同样温柔,你能感觉到他写的是很有分量、值得探讨的事,但在这些事情之外,冯金诺斯一直若有似无的抚慰着读者的内心。

仿佛用羽毛触碰还未结疤的伤口,有刺激,但能够承受。温柔且有力,平静而内敛。
简而言之这本书里藏着一些小小的惊喜,触动心灵又挥之不去。比如男作家写的书名叫《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其实这几个角色之间的爱情,也因这本书都经历了一次“最后时分”的考验。这个小小的双关隐藏在图书虚假营销的背景下微不可察。但却和冯金诺斯想要讥讽的生活现状同等分量。
读他的书你可以收获一个好故事,也可以在他精湛的语句里发现内心隐藏的哀鸣。
但无须担心,你不会有痛苦感。
冯金诺斯承载得住所有的眼泪,并且对“希望”二字,确信无疑。
(完)

《退稿图书馆》
[法]大卫•冯金诺斯 著
吕如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2021年 6 月 上市
一座专门存放被出版社拒绝的手稿的图书馆
一部突然出现的畅销杰作
一位据说从未看过一本书的无名作者
一个关于书与人的悬念迭起的故事
当一部书稿被完成后,它不知道自己会去往哪里。
它在各种不确定中漂游,直到被一座桥重新连接起来。
每个人,都是这样一部书稿。
上海译文新文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春天里,一起读书吧!| 一份春日书单 (15人喜欢)
- 因欢乐而怦怦直跳的心 | 毛尖评波伏瓦《青春手记》 (14人喜欢)
- 谁懂啊,编这本书的每一天都在笑!| 埃科《米兰讲稿》编辑手记 (8人喜欢)
- 在野蛮社会里,文明、美和善良都是罪 |《华氏451》 (7人喜欢)
- 八百公里的圣雅各朝圣之路,居然还是“欧洲最佳骑车路线”?| 《不朽的远行》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