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及发散(上)

赶巧,克服拖延,在七夕前成文了。
被安利了一本之前完全关注不到的书,读了开头10%,就有挺多想写的。以前看到此种书名,就会产生内容空洞,泛泛而谈,陈词滥调的刻板印象。但既然是安利,一方面看书要说什么,另一方面看安利的人要说什么。还好,这本书容易读。

一.读后感
摘录有意思的部分,简短的说一下感受
1.黄维仁推荐语:“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我们所爱的人还是经常感受不到我们的爱......只有我们学会理解对方的爱的语言...对方才会被爱的感觉”
推荐语似乎点出了这本书的主旨,给我一个比较肯定性的说法,爱在语言之中,语言不对路,如鸡同鸭讲,表达的再多、做的再多,对方也理解不了。
2.在婚姻触礁, “如果能早点明白这其中道理,又怎会有这么多人离了婚呢”
很快,书就将共同语言的重要性落到实处。掌握了这门技术,似乎就能解决一个对应的问题:离婚。
3.“我们只约会交往了六个月,那是一场旋风式恋爱,很刺激!可是结婚以后,竟然天天在打仗”
接下来几段是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像电视剧里的的桥段,电视剧往往给出了一些“恋爱语言”,却没有给出“婚姻语言”。
4.“她人生的唯一目标,似乎就要有个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她就不再需要我了.......我真以为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婚礼之后,我不认为我变了.....先是芝麻小事....我做的每一件事,他都认为是好的。可是,结婚以后,似乎我做什么的不对了。
结婚是转折点,婚姻前后感觉的落差巨大。恋爱的语言,主人公能理解、掌握,但他却无法转换到婚姻的语言。
5,“是因为他们学会了活在虚空之中。。。。在婚姻中对浪漫爱情的渴望,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心里“
这段在说,婚姻中丧失了信心的人,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分开,只得消极态度,虚空度日。放在现在,对感情不满足的人,也许就开始寻求他人(甚至婚内出轨)。
6,”人们说着不同的爱的语言“
感觉这里点出了全书的要点,之后的内容应该是围绕这点进行论证,论证人们婚姻中在说不同的爱的语言。但这句话的前提作者没有展开说,我放在后面展开。
7,”在每一种爱的语言里,都可以靠我们的想象力,表达无数种爱的方式,但重点是,要说你配偶能领会爱的语言。
然后本书就要开始开药方,用想象力的自由为基础,结合作者经验,推出5种爱的语言,来治疗婚姻中无爱的问题。想象力的自由,让表达不用限定在同一种模式,也不应该限定在5种模式。

二,从婚姻到爱
1.书中片段,呼吁发明一种新的语言
曾经听过一个段子,说一个男性,在脑子里想搭讪一个女孩子,但说出来的话是“你的裙子很土”。平时生活中被人评论“很土”,容易理解为语言攻击。说这样话的人往往被称为“直男”,意思是,没有掌握某一套恋爱语言。
我粗浅划分出,非恋爱语言-恋爱的语言-婚姻的语言。在本书选段中,论证着一种看饭下菜的能力,在不同环境,用不同的语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前一种语言失效,那就用一种新的。
2.婚姻的语言是否有效
翻看长辈那一代的青年,恋情规则是写首诗,唱首歌,婚姻的规则是共同生产,男主女次。到我们这个时代,恋爱的规则变成了经常送小礼物,暖男式时刻关心,婚姻的规则变成了工资上交,每年旅游。
无论哪个时代,总会形成一套共识,一套共同语言,按照这套共识和语言恋爱、婚姻,就有了幸福的承诺。而这个共识有新老变迁,意味着之前的共识已被打破。人们总是在经历,发明的共同语言,履行着共识,然后看着他们被打破。
3.是不是不够理解的问题
互相理解,现在流行词是“三观合”,想的都一样,自然可以达到理解。那么三观合了,就能好了吗?
我自己认识一些长辈,他们不是没有理解能力,也不是没有做积极的工作(会使用当时流行的技巧),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虚空,去得过且过。既不主动表达婚姻语言,也不去理解对方的婚姻语言。
这种理解,不解决愿不愿意理解的问题。
现在我们假设,学会了爱的5种语言,理解达成了,双方能理解对方的意图了,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但出于利益算计,我付出的比你付出的多,那就不想给了。同样,现在的流行词“十动然拒”,是在说都理解了,甚至感动了,但不相信在一起有好的未来。
这种理解,并不解决算计的问题。

现在继续假设,算计被满足的情况下,进入了甜如蜜的恋爱的语言中,述求表达的更加简单,想买包,想看电影,想旅游,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完成一系列类似购物清单一样的事件后,仿佛爱,得到了证明。(丝毫不关心清单是谁列的)。一旦如书中描述的,发生了变故,诉求发生了变化,这些证明也失效了。
这种理解,解决不了变化的问题。
4.婚姻中爱是不是变了,消失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之后不再有爱,这本书用来破除这个说法,我是非常认可的。但本书很容易造成,打破旧了教条,成了新的教条。往往新的教条,还不如旧的。
婚姻被当做一种证明,让人们知道你们两位,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在一起生活。如果只恋爱不结婚,意味着你们关系不稳定,随时可能换人。在现代,离婚率越来越高,已经在婚姻中也不保险,也可以随时换人。
本书选段,把“一定要爱”当前提,再得出一个偏技术性的方案,用来解决婚姻中,互相不理解的问题,放在今天来看,并不是很成功。因为本书选段,并没有讲爱是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爱的问题。一套婚姻的语言,不解决爱的问题。爱的理解,需要推进。

三.爱的理解
接下来将引用《会饮篇》中对爱的理解,填补本书选段中没有提及的部分。正好通过新的理解,来解决上面婚姻中爱消失的问题。
1.理解的中道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我亲爱的狄奥提玛,你是否要使我相信爱是恶的和丑的。
她说,这样说要遭天遣。但是你难道认为不美一定是丑吗?
那当然了
那么没有知识一定无知吗?你难道从没有听说过介于两端之间的东西吗?
那是什么?
她说,拥有正确的见解,但又不能说出道理来,这样的状态即不是真知,又不是无知....我们难道不能说正确的见解介于知识和无知之间吗?
“我承认,你说的完全正确。....
爱是精灵,他们沟通天地,把整个乾坤联成一体

爱可以不需要理由。世界上很多事,不可以被解释。人也可以在不给出完整的解释时,正确的走下去。反而,人一定要求一个理由时,反而止步不前。如果不理解就可以不去爱了,反倒是一种偷懒。不懂得,不理解所谓婚姻的语言,也要相信能过好婚姻。懂的了反而容易进入教条,在日常的困境中迷失。
2.爱是缺乏,美的缺乏
生活中,我们确实在不懂某些语言时,寸步难行,但在和爱相关的生活世界,不懂语言应该理解成不懂爱。
爱是贫乏神和丰饶神的儿子,所以他命中注定.....相貌丑陋,无家可归....总是分有着他母亲的贫困。但,也分有着父亲的禀赋,追求美和善,他勇敢豪爽,精力充沛,是一名能干的猎人,擅长各种计谋。生来充满欲望,终生追求智慧,是玩弄巫术骗人的能手。
当我们缺乏爱的时候,才会追求爱。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不能说拥有爱,只能说追寻爱。
爱成了阿弗洛狄忒的跟班和仆从......他生性爱美

爱和美的关系非常近,追求美,很多时候也是在追求爱。追求美,也是在说,我缺乏美。意识到,自己并不智慧,而又需要智慧,意识到自己不得不爱,自己美与善的缺乏,才能有爱。
3.爱是实现
照你自己的说法,爱是被爱者,而不是爱者。所以你当然把爱视为完全的美,因为事实上被爱者会被当作全美,全善,有福的。与我描述的爱者完全不同。
第一层:爱的缘起。美丽幸福等等,是爱的对象的特质。也就是说,是因为我爱的人美丽善良幸福,我们渴望这种美丽善良幸福,就会去爱
通过使美的东西成为他自己的,他将得到什么呢?....那么通过使善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他将获得什么呢?我说,他将获得幸福。她说,对,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就在于他们拥有善。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再问为什么人想要幸福。你的回答已经到达终点了。
第二层:爱的过程。爱不是对爱的对象的确证,不是证明她美丽善良幸福,才去爱她。而是,爱她就是追求爱,追求智慧本身。这个过程本身的投入就是爱。在这个无爱时代,太多浪漫化的语言(包括爱的5种语言),把爱当成自爱,把爱当成技术标准
只有那种献身与仅有的一类爱的活动的人才被赋予爱的名称....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既在身体中,又在灵魂....只有通过生育,凡人的生命才能延续和不朽....爱就是对不朽的企盼......到了他们孕育的东西出世之后,他们会同心协力,共同抚养他们友谊的结晶。这样一来,他们的关系会更加牢固,他们的交往会更加完整。
第三层:爱的实现。一起做事,一起做的事情越崇高,爱的结晶就越牢固。很多家庭因为抚养孩子,重新联结在一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妥协,而是在实现爱。
爱是对不朽的企盼,爱即爱他人
最后
我之所以敢在还没结婚的时候,就谈结婚的话题,是因为我没有把结婚看成一件可以懂的事,而是看成一件需要去懂的事。所以,这篇文章,如果有下集,也肯定不是我看完《爱的5种语言》后面部分回来打脸,而是等我结婚之后,有了新的想法,再写续写吧。
PS:不想接着看的很大原因是看到最后的测试表格.....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