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计划Day60:IBE——最佳说明的推理
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的第二章,部分内容归纳与一些个人想法
回顾一下,前文提到的归纳推论都拥有同样的结构:推论的前提是“迄今为止所有验证过的x都是y”,结论是“下一个将要验证的x也会是y”,或者“所有的x都是y”。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活动中,我们广泛运用归纳推理,从某种条件下经过验证的情形推出某种条件下未加验证的情形。然而,还存在不符合这种简单模型的另外一种普通非演绎性推论。
举个例子:
食品柜里的干酪不见了,仅留下一些干酪碎屑
昨天晚上听到了来自食品柜的刮擦声音
————
所以,干酪是被老鼠吃了
这一推理是非演绎性的:前提并不必然导致结论。从干酪碎屑和刮擦声,容易联想到是老鼠偷吃了干酪。但是,也可能有另外的解释,比如干酪也有可能是被女仆偷了,她巧妙地留下一些碎屑“嫁祸”老鼠。刮擦声响或许是由其他方式造成——比如水壶加热过头了。换言之,老鼠假说与女仆假说二者都可以作为失踪干酪的解释。尽管如此,假设老鼠吃掉了干酪似乎比其他各种解释都更为合理。毕竟,女仆通常是不会偷干酪的,而现代的水壶一般也不会加热过头。老鼠却通常一有机会就会偷吃干酪,并且的确会制造些刮擦的声响。因此,虽然我们不能确定猜想老鼠作案一定是对的,并且女仆假说在理论上也有可能,但总体来讲还是老鼠假说看起来最为合理:它是对已知事实最好的解释方式。这种类型的推理被称为“最佳说明的推理”(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或者缩略为IBE。
IBE和归纳推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里为避免术语上的混乱,作一下澄清。有些哲学家把IBE归为归纳推论的一种,他们使用“归纳推论”一词指的是“任何一种非演绎的推论”。另外一些哲学家把IBE和归纳推论对立看待,他们使用“归纳推论”来专指从某种既定的已检验的情形推出某种未检验的情形,因而IBE和归纳推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非演绎推论。为方便比较,这里我们采用后一种分类,把IBE和归纳推理看作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非演绎推论。
和归纳推理一样,科学家们也经常使用IBE。比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理论,还有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研究。
IBE和归纳推论哪一种是更基本的推论模式?哲学家们争论不休。但是若想使用IBE,我们需要确定在竞争性假说中是哪一个提供了对事实的最佳解释。通过什么标准来确定这一点呢?或者说如何称之为“最佳”呢?一种常见的答案是,最佳解释指的是最简单或者原因最少的解释。简单性或简洁性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标准。但如果科学家运用简单性作为进行推论的指导,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宇宙是简单而不是复杂的呢?偏爱以最少的原因来解释事实的理论看似的确有理。但是,对比不如它简单的理论,是否存在客观的理由支持它更有可能正确呢?对此,科学哲学家们还在争吵。
100天写作计划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