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盘扔狗(六)【一席】黄晓丹: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黄晓丹是一名八零后,是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
黄晓丹讲的是古诗,但讲的角度别有新意。她从古诗的森林里,采撷那些关于终极问题的诗句,去比较,去重新认识,去得出结论,去引发思考。比如,古人对于死亡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认为生命有无意义、有何意义等,而这也能激发有心的观众,发散更广更深的遐想。对我而言,她讲述陶渊明的《拟挽歌》,王维的《辋川集》中关于生死的观念,会让我联想到博尔赫斯「生命毫无意义」的观点,还会想到国内普遍缺失,但显然极为重要的死亡教育的话题,等等。
另外,黄晓丹的讲述角度,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观影和阅读一样,只有达到足够的数量和心得,才能像她那样,打破就诗论诗的局限,从某一个话题出发,信手拈来,举一反三。
这是黄晓丹这期节目给我的主要收获。
此外还有一个发现,和研究生命科学的演讲者相比,黄晓丹的观点和感受,明显更偏感性、天真和浪漫。比如当讲到班上一个自杀的女学生,她感慨说,也许她的死只是转化了另一种生命形态,变成了窗边的一只唱歌的小鸟。我对黄老师的这样的偏好,在欣赏的同时也保持警惕。理智向外探出半步是诗意,迈一大步可能会导致罔顾真实的自我陶醉。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她另一个基于现实的遐想,她说等自己未来有钱之后,想在无锡那个毗邻公墓的别墅里买自己的房子,可以始终在已故亲人的看顾之下,而且,每天傍晚都可以一只耳朵听人间的欢乐,一只耳朵听山间的松柏声。
黄晓丹的讲述不徐不疾,温婉从容。从语气中,听不出她的态度是欣赏还是鄙视,而且她有点小兔牙,不知道她把自己的豆瓣账号起名兔老师是否来源于此,若真如此,还有点自嘲的可爱,让我更喜欢她了。
有感触的话敲在下面,毕竟记录是健忘者最笨拙的武器。
①美国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一生接诊了很多来访者,他把这么多人向他倾诉的各种不同的烦恼,总结成四个问题就是: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
②(王维)正是因为认识到了生命的无意义,反而通过审美创造,在其中创造出意义的「无中生有」的例证。
③关于抵达的文学中间,最深刻的部分是不抵达;关于复仇的文学中间,最深刻的部分是放弃复仇;关于科幻的电影中间,最深刻的部分是反思科技。
④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广告、宣传、动员的世界上,我们把这些动员当作我们自己的理想,我们立更高远的志向,做更多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我们误以为我们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那种“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的做减法的自由,我们就只是欲望的奴隶,或者我们就只是被时代的风潮推向前的一艘小船,风潮刮向哪里,小船就漂向哪里。
最后记录一首她引用的诗,也是唯一的一首非中国古诗。
叶芝: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虽然纸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条和花朵
我现在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