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李中耀教授、李晓红教授:敦煌石窟龛楣(梁)上双首一身龙纹与商代青铜器龙纹图像形态及甲骨文虹/霓字的渊源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理事李中耀教授(右)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会长李晓红教授(左)
作者简介:
李中耀,男,籍贯上海,旅法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兼职、名誉教授、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中西方艺术比较研究。李中耀2006年获“法兰西功勋与奉献”金质勋章,是连续13年法国邮局发行的中国12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者。
李晓红,女,籍贯天津,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副教授、巴黎索邦大学远东研究院研究员,兼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名誉研究员、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馆顾问、法国亚洲索邦学会副会长、法国中文研究与教学学会副会长、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龙凤文字与图像、中国书画造型艺术研究。
敦煌石窟龛楣(梁)上双首一身龙纹
与商代青铜器龙纹图像形态及甲骨文虹/霓字的渊源
李中耀李晓红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 巴黎;
阿尔多瓦大学,法国 阿拉斯)
内容摘要:通过对文字和图像的比较分析,把敦煌石窟自北朝至隋代的龛楣或龛梁中的同类龙纹形象溯源到商代青铜器双首一身(龙头蛇身)以及甲骨文虹/霓字,并与法国卢浮宮展品,伊朗(前2600一前2200)、埃及古代龙纹(或双首身牛)形态(雕塑)等作比较探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纹崇拜的最初形象与受西域影响的莫高窟中的双首一身龙纹的图像演变及其象征意义。
关键词:双首一身龙纹;龙头蛇身;龙首龛楣;甲骨文虹/霓字;图像演变
由于网络影响图片上传,原文阅读,点连接地址:
【考古学】李中耀教授、李晓红教授:敦煌石窟龛楣(梁)上双首一身龙纹与商代青铜器龙纹图像形态及甲骨文虹/霓字的渊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