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梦乡
金色梦乡 伊坂幸太郎 47个想法 ◆ 中文版序 >> 在悲观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 但如果您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可以稍稍忘记平日生活的艰辛,真正享受这个故事所带来的乐趣,我就满足了。小说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 ◆ 樋口晴子 >> 那是一只被摆在墙边、倒在地上的酒桶。桶上有一个凸起的木塞,只要将它拔起,桶里的红酒就会流将出来。因为平野晶的一句话,樋口晴子脑海中的桶被拔掉了塞子,她觉得同青柳雅春一起度过的时光和记忆全都溢了出来。樋口晴子慌忙找寻着木塞,用她不是被红酒而是被回忆沾湿了的手将塞子塞了回去。记忆在瞬间停止,可方才流淌出的回忆碎片却化成了几缕断断续续的画面,在脑海中飞扬轻舞。它们好像一张张被冲印出的相片,摇晃、坠落、时而翻飞。 ◆ 第一天 >> 那些听上去还不错的名字背后,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关怀也好,故乡也好,青少年也好,白领也好。 >> 让民众感到恐慌,以便让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啊。肯定是这样。只要感到恐惧,大部分人都会言听计从,这个国家的人就这样。 ◆ 第二天 >> “一开始被媒体捧成那样,风头一过就不闻不问,本人的心理落差应该挺大吧。说不定是想再品尝一次当初那种备受瞩目的感觉?” ◆ 第三部 事件发生二十年后 >> 四平八稳的日子里,谁都能讲出几句大道理。主张人权,占领道德高地很简单。但当暴风雨来临之时,人们就慌了手脚,再无力顾及所谓的正确,只能随波逐流。人就是这样。 >> 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思考分析,总容易草木皆兵,原本正常的自然现象也可能被当作敌国的阴谋。 ◆ 青柳雅春 >> 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如果某天心情好的话,或许会再点一次。 ◆ 青柳雅春 >> 任何情况下都不该仅仅因为对方蛮不讲理的威胁,就妥协屈服说“是是是,我知道了,我辞职就是了”。 >> “你们这种老实人总是这样。一门心思钻进某件事里,突然间又什么都要放弃。” ◆ 青柳雅春 >> 越是觉得万无一失的时候越容易犯错 ◆ 青柳雅春 >> 那是一时的兴起,也是某种治愈的方式。或许他想看看内心的空洞究竟被填补了多少。 ◆ 青柳雅春 >> 我最不想的,就是变成一个连撒谎都面不改色的成年人。” ◆ 青柳雅春 >> 城镇也好村庄也好,或许预算规模不一样,可是嫁出去的女儿夏天带着孩子回娘家,一家人结伴去看烟火的心情,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不同行业、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为了烟火而聚到一起,遥望着它们砰地飞上了天,打心眼里觉得真大真好看,从中得到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于是相约到明年再一起回来看,这才是烟火大会的意义。 >> 回忆会在相似的情景下苏醒。 ◆ 樋口晴子 >> 樋口晴子多少觉得这样的回答有些装模作样,但考虑到死去的人的一生将在别人的记忆里一再上演,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答案可能反而更接近真实。 >> 果然高明。樋口晴子对电视台的这一手法感触颇深。假设有人在背后叫了一声“喂!青柳!”,语气里带着粗暴和强烈的恶意,那么以这种僵硬的表情回视也十分正常;有人不讲礼节突然给自己照相,心中反感自是理所当然。片面地将这些镜头单独挑出来,一味强调负面形象,不管这一做法是偶然还是故意,樋口晴子觉得至少媒体缺乏应有的素养。缺乏职业素养,但是高效而巧妙。 >> “有可能。这不能成为理由,但我不觉得这小子杀人的可能性是零。谁也无法保证被迫杀人的情况不会发生。是不是?但是,非礼女性这种事,再怎么讲道理,都无法原谅。我想不出有什么情况是必须要非礼女性不可的。总不会有人说,我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所以非礼了那个姑娘吧?所以,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 青柳雅春 >> “人的权力越大就越容易变成那样。从来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 ◆ 青柳雅春 >> 青柳雅春觉得胸口的最深处似乎有股热流,被湿润的气息包裹着正缓缓上升。他内心自觉不妙,但回过神时眼角的湿润已聚成泪滴涌了出来。他慌忙擦拭,泪水却总也止不住。这些眼泪并非因为悲伤或愤怒,而是因为他对于一切为何发展到这般田地的一无所知,来自内心的混乱。 ◆ 青柳雅春 >> 形象就是这么一种东西,没什么明确的根据。人都有自身形象,社会运作也是靠形象。一家餐厅味道没怎么变却突然生意兴隆,那是因为形象变好了;原本受欢迎的演员忽然间没了工作,那是因为形象变差了。一个人刺杀了首相,却不那么惹人恨,必然也是因为有某种值得理解的形象。 >> 一想到不知因此给前园先生了多少麻烦,青柳雅春就心中难受。 我真的很懂这种心理,很怕自己给别人造成麻烦,总是时时刻刻担心别人。这么善良的人为什么会被冤枉。 >白天对话时他提到过有一些货要求晚上送,为了赶回去看电视得送快些。现在可能刚好是他送货的时间。可见他今天都挺顺利的。那就好。 >> 白天对话时他提到过有一些货要求晚上送,为了赶回去看电视得送快些。现在可能刚好是他送货的时间。可见他今天都挺顺利的。那就好。 ◆ 青柳雅春 >> “我不想对弱者进行不必要的折磨。” >> 他以他的方式抵抗过了,也努力过了。他并非束手就擒,而是尽可能地尝试,只不过最终结果是被抓而已,这也算得上是一次斗争了。青柳雅春在逐渐昏沉的脑海里罗列着借口,最终觉得:我干得不错。 ◆ 青柳雅春 >> 那些搞政治的,唯独找理由最拿手。不管什么事,屠杀犹太人也好,发动战争也好,他们只要煽动民众,说一句‘总像现在这样一成不变是很危险的’,接下来就可以为所欲为啦。 >> 媒体做事并不是乱来的。就算他们好冲动,但行为都控制在某个安全范围之内。他们进行批判,也总是在确定即便批判了也不会给自身带来麻烦的前提下。 ◆ 樋口晴子 >> 如果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从大学开始到现在为止的那些岁月,樋口晴子现在的感觉就好像纸对折了,直线的两端连在一起,时光的距离一下子无限缩短,眼前仿佛见到了第一次在社团活动上露面的阿一。 ◆ 青柳雅春 >> 想得越多越无法付诸实际行动 ◆ 青柳雅春 >> “面对遭受迫害的人,有人选择拯救,有人选择无视,我就是选择拯救的那一派。” ◆ 樋口晴子 >> 媒体从不播出与主流意见、社会舆论或者观众兴趣相违背的信息,这才是它的本质。 >> 人的一生中值得信赖的伙伴本就十分有限。 ◆ 青柳雅春 >> “我不是凶手。青柳雅春”—自己写下的字还在纸上。那歪歪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但是在那些字的旁边,多出了几个比青柳雅春的笔迹要淡一些、但却十分工整的字: “我知道。” >> 跟刚才在河边看到的朦胧的风景不一样,眼前的一切都有切实的轮廓,清晰地映在了青柳雅春眼里。 ◆ 樋口晴子 >> 面对大人物们强迫我们背负的黑锅,我们唯一能做的大概也只有逃了”,却让樋口晴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巨大的无奈面前,我们只有找个地方躲起来,躲得越远越好。” ◆ 青柳雅春 >> 能让那些政客和大人物动心的,只有权力和随之而来的利益。一旦成了大人物,不管性格如何、当初的志向如何,都只能变成那样。 ◆ 樋口晴子 >> 他们以为只要说得客气一点就可以为所欲为呢。” ◆ 樋口晴子 >> 转瞬之间每个人都走出了学生时代悠闲、无所事事的生活,进入社会,穿上西装和制服,相互不再联系,过着各自的日子,活下去。可能没有多大的成长,但确实在一点点地改变。 ◆ 青柳雅春 >> “你们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却连名字都不敢报上来。你们要真相信青柳雅春是凶手,就跟我打赌。不赌钱,就赌你们人生中重要的东西。这不就是你们现在打算做的事吗?玩着众口铄金的花招,把我们的生活摧毁。你们给我听好了,我承认这是你们的工作,工作没办法回避。但是,一旦自己的工作有可能破坏他人的生活,你就得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公交车司机也好,建筑设计师也好,厨师也好,大家都对自己的行为小心翼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做的事关系到他人的生活,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 青柳雅春咬紧了牙关,他明白落泪的瞬间,自己的愤怒和斗志也会随之消逝。一定不能哭。如果将支撑着自己行动下去的那些东西称为燃料,那么自己的哭声将切实地消耗掉它们。 ◆ 青柳雅春 >> 在与这种庞然大物为敌的时候,无法再去管什么形式,即便是舍弃自我,也应该继续逃下去。身陷于汹涌洪水之中的时候,即便丢弃了行李和衣物,只要能活下来就可以。虽然失去的很多,但并不代表失去了全部人生。 ◆ 第五部 事件发生三个月后 >> 青柳雅春低头看了看盖在左手的印章。是一朵可爱的小花,正中间还有字—“做得非常好”。 ◆ 幸福的想象 独立的文学 >> 他说他不喜欢也不会去写爱情小说,因为爱情相对于亲情来说很容易逃避,一段失败的爱情可以通过分手或离婚来结束;他表示希望通过小说去表达一种难以通过所谓喜怒哀乐去诠释的复杂情感;他说他正在写的作品中,男主角和女主角曾经是恋人,但女主角已经结婚了,这样就断了读者在读小说时希望男女主角发生恋爱情节的念头。很容易发现,这说的就是《金色梦乡》中的青柳雅春和樋口晴子。 >> 在摇滚乐中有一个分支叫作独立摇滚,要求乐队按照自己的思想不受局限地制作音乐,在我看来,伊坂文学就是大众文学中的独立文学。 >> 现在所走的这条路留给将来的某个时候怀念就好将来的某个时候或许我会怀念现在所走的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