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对爱的汲取是疯狂的
最开始知道孩子伯顿多么可怕的时候我吃惊坏了,我最开始本能地以为他小时候一定懂事省心,毕竟他这么聪明,早慧的孩子按理说很好带,没想到他又熊又闹又凶猛。
现在感觉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想想看,他是领袖体质,怎么可能乖巧听话老实,领袖体质就是精力十足,无时无刻寻求关注,冲别人索求无度。加上他又是艺术天才,当然是高度敏感,在情感上高度需求的人。
伯顿对爱的汲取是疯狂的,他好像需要所有人都爱他,这也是他成年以后四处追求勾引女人的原因,他不满足于单纯的肉欲,还喜欢被她们爱上。
他在婴儿时就这样,只要他醒着,就必须得到妈妈的关注,高需求高敏感宝宝很难带。他的内心是严重缺乏安全感,再多人宠,他也还是觉得不够,他必须感到时刻被人宠,这是一种先天的人格。
64年时认识他,然后成了他和泰勒的朋友的好莱坞专栏作家丽兹史密斯这样总结,“理查德伯顿像只狗,近乎于绝望地渴求关注。” 他在63年时对采访他的朋友肯尼思泰南说,他怕死的原因是怕他因此失去别人对他的爱,怕死后被人们遗忘。
他说,“让我保持清醒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死后被人们遗忘的恐惧,对于死后一无所有的恐惧。”
早在56年,他和情妇金斯兰在一起时,就对她说,“才子佳人,归于黄泉,和扫烟囱的没什么两样。所以,摘取玫瑰须趁早。”
“你意识到这一点了吧,罗丝?我们都会老去,死去,我们的血肉最终都会变成蠕虫的食物,最后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次,他莫名其妙地陷入了黑暗的情绪里,恶狠狠地说,“玫瑰就是玫瑰,但请记住,再好的花蕾最终也会被碾碎,踩进尘土里。” 58年时,他在给情妇苏珊施特拉斯博格的一封情书里写道,“我将会停止喝酒。要我告诉你为什么吗?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如果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因为,我亲爱的,你对我的忠诚是不会跟我进尘土之屋(棺材)、蠕虫的牧场(尸体)、冷寂的坟墓的。所以我对于被爱的期待,要比以前更加饥渴,更加奇特,更加强烈。”
他不是自恋,是渴求被爱。伯顿极其在乎别人对他的想法看法。看他给自己安排的死亡方式就知道,他在这方面一辈子都没有变过。
死在妻子枕边,他一直离不开女人照顾;还把自杀伪装成病死,因为他一直害怕别人非议他的自杀。“晚饭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自杀了,喜欢我的人们会怎么想?”
他务必要求自己的死亡也是体面的方式,因为他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他。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