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常用到的一些关键词
1、本质:一般是指能够区别于同类事物的最基本的内容。
比如:① 2007年第5题问“货币的本质是?”(答案是: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② 2009年第4题问“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答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 2012年第4题问“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答案是: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④ 2020年第14题问“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答案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2.实质:题干的变相描述——其实就是。
比如:① 2009年第6题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答案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 2013年第9题问“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答案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③ 2018年第11题问“武装斗争的实质的?”(答案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3.核心:在同类事物中具有统领作用,被其他同类事物所围绕。
比如:① 2007年第12题和2012年第14题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答案是:为人民服务) ② 2013年第12题问“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答案是: 改革创新)③ 2016年第8题问“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答案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④ 2017年第16题问“中东问题的核心是?”(答案是:巴勒斯坦问题)
4.前提:(没有XX,就没有其它干扰选项)这句话使其成立。
比如:① 2005年第7题问“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答案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5.重点:指某项工作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
比如:① 2010年第13题问“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答案是:诚实守信) ② 2018年第5题问“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答案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③ 2020年第6题问“我国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是?”(答案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6.动力:答案通常与改革或创新相关。 7.出发点/落脚点/根本目的:出发点是指做一件事情最初是为了什么而做,落脚点/根本目的是指做一件事情最终做完是为了什么。答案通常是选“与人民有关”的选项。
比如:① 2007年第11题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答案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② 2010年第6题问“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答案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③ 2017年第6题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答案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即满足人民的需要)
8.立足点:是指做事情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依靠是什么,通常我们做事情最主要的依靠是自己,所以答案一般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立足点。 9.根本原因:答案(特别是马原题目)通常归结到生产力或矛盾或制度层面等。
比如:① 2011年第5题问“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答案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② 2011年第9题问“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从中国内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答案是:社会制度腐败) ③ 2015年第15题问“两岸制度化沟通和协商谈判机制中断的根本原因?”(答案是:台湾当局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
10.根本保证:答案通常与党有关。 11.基本依据 /基本出发点 :答案通常与国情有关。 12.宗旨:答案通常与人民或为人民服务有关。
比如:① 2019年第6题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答 案是:人民安全)
13.标志:问法有两种:一是问“标志是”;二是问“标志着”,表述完成时的选项通常是错误选项。
比如:① 2005年第4题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标志着?”(答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② 2012年第15题问“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答案是:为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③ 2017年第11题问“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标志是?”(答案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④ 2020年第12题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答案是: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⑤ 2021年第11题问“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答案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 ⑥ 2021年第15题问“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答案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