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话的艺术:一封优美的招降书
最近在读《晋书》,从石勒的载记中看到了一篇刘琨向他发出的招降书,充满骚话,是在刘琨列传里不曾见过的,甚为惊奇。
刘琨,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位。刘琨很能写,祖逖很能打,文武搭配,干活不累。史书(祖逖传)里是这么记载闻鸡起舞的——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刘琨和祖逖,俩男的,感情好,大被同眠睡一窝,半夜,祖逖被鸡吵醒后踹了刘琨一脚,为后世踹出了一个成语。
八王之乱以后,刘琨带着一点在乱世里微不足道的人马出镇晋阳(今山西太原),继续忠心耿耿地追随晋朝那个因为自家兄弟疯狂火并把自家基业杀得七零八碎的司马皇室。
此时,晋阳南方紧邻着由匈奴人建立的汉国,这个战略位置可以直接威胁到匈奴汉国的首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汗国,而是汉国。虽然这支匈奴人的祖先是把刘邦围在白登的那个冒顿单于,但是这个匈奴汗国的开国皇帝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精神汉族人,他就是刘渊,作为冒顿单于和汉朝和亲公主的后代,倒也不是和汉族一点扯不上关系,好歹是混血。不过后来,不是精神汉人的新皇帝登基后又把这个国号改掉了。
扯远了,本文的主角是此时还没有自立为帝,正在给匈奴汉国打工的石勒大将军。石勒是羯族,就是“五胡乱华”里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之一,今天我们本该称之为少数民族的,但是羯族由于历史原因已经被彻底消灭了,所以这里还是先“胡”着吧。
石大将军虽然是胡人,却正在效忠着精神汉族人的匈奴王朝,他此时暂时还特别忠诚(这段历史反正读起来特别的人格分裂)。
由于他很能打仗,把西晋北方领土的核心部分基本都打下来了,包括首都洛阳。面对节节败退的局面,西晋忠臣们急了。于是,坚守在晋阳的刘琨发出了下面这封充满骚话的招降书,希望能“劝降”石勒,让他转而效忠晋朝。
在敌人节节胜利的时候招降敌人,说骚话以外,我都不知道还能怎么具体操作。刘琨当然比我有能力,他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给石勒送了个妈——物理意义上的送妈。
晋惠帝太安年间,并州饥荒,不知道“何不食肉糜”是不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饥荒与战乱并起,石勒为了活命,也是各种神奇操作,竟主动指导汉人抓胡人卖掉挣钱当军饷,而且还要把自己也卖为奴隶,如此便可以有一口饭吃。这个卖石勒的郭敬和他自然也有一番基情,有机会再说。
在这期间,石勒就和母亲失散了,而刘琨恰好找到了石勒失散多年的母亲,就连同招降信一起送去了石勒的军营。
下面进入正题,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封言辞优美的招揽书。
初,勒被鬻平原,与母王相失。至是,刘琨遣张儒送王于勒,遗勒书曰:
"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虽自古名将,未足为谕。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略地而不有其土,翕尔云合,忽复星散,将军岂知其然哉?存亡决在得主,成败要在所附;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义兵虽败,而功业必成;贼众虽克,而终归殄灭。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将军以天挺之质,威振宇内,择有德而推崇,随时望而归之,勋义堂堂,长享遐贵。背聪则祸除,向主则福至。采纳往诲,翻然改图,天下不足定,蚁寇不足扫。今相授侍中、持节、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总内外之任,兼华戎之号,显封大郡,以表殊能,将军其受之,副远近之望也。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至于名臣建功业者,则有之矣。今之迟想,盖以天下大乱,当须雄才。遥闻将军攻城野战,合于机神,虽不视兵书,暗与孙吴同契,所谓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但得精骑五千,以将军之才,何向不摧!至心实事,皆张儒所具。"勒报琨曰:"事功殊途,非腐儒所闻。君当逞节本朝,吾自夷,难为效。"遗琨名马珍宝,厚宾其使,谢归以绝之。
以上为晋书原文,以下逐段为笔者胡乱翻译。
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虽自古名将,未足为谕。
翻译:将军你超能打啊,巴拉巴拉,古代名将都不能和你相提并论。
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略地而不有其土,翕尔云合,忽复星散,将军岂知其然哉?存亡决在得主,成败要在所附;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义兵虽败,而功业必成;贼众虽克,而终归殄灭。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
翻译:但是将军,我要给你说个道理,虽然你攻城略地这么能打,而且总打胜仗,但总是得不到人口和土地,为啥呢?因为正义总是站在天子一边呐。跟着司马皇室,你就是义兵,跟着匈奴汉国,你就是贼众。义兵虽然暂时打了败仗,以后是一定会胜利滴。贼众虽然现在不断地胜利,但最后肯定要灭亡滴。以前的赤眉和黄巾军横扫宇宙,多猛啊,还不是被灭了,就是这个道理。
将军以天挺之质,威振宇内,择有德而推崇,随时望而归之,勋义堂堂,长享遐贵。背聪则祸除,向主则福至。采纳往诲,翻然改图,天下不足定,蚁寇不足扫。
翻译:将军你好帅!将军你好强!将军你忠义!将军你敞亮!快来追随晋皇室,可以消灾避祸、福至心灵哟,凭借将军你的本事,一定可以轻松打败其余的逆贼乱党!
今相授侍中、持节、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总内外之任,兼华戎之号,显封大郡,以表殊能,将军其受之,副远近之望也。
翻译:不管你愿不愿意,我封你一些大官做!这些官的官职都很大,官名都很好听。
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至于名臣建功业者,则有之矣。今之迟想,盖以天下大乱,当须雄才。
翻译:自古以来,就没有蛮夷当皇帝的事情,但是蛮夷作为名臣为中原皇帝建功立业倒是挺常见的。所以,你懂的~
遥闻将军攻城野战,合于机神,虽不视兵书,暗与孙吴同契,所谓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但得精骑五千,以将军之才,何向不摧!至心实事,皆张儒所具。
翻译:将军你好帅!将军你好强!将军你忠义!将军你敞亮!别人打仗都要看兵书,而将军你生下来就会打仗。我看这个当代孙子,非你莫属!快来归顺晋皇室,带着晋室精兵百战百胜去吧!我刘琨所说,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将军你一定要听进去啊!
勒报琨曰:“事功殊途,非腐儒所闻。君当逞节本朝,吾自夷,难为效。”遗琨名马珍宝,厚宾其使,谢归以绝之。
翻译:石勒微微一笑,说:“谢谢你给我送妈!但我是蛮夷,难以为你们效劳。不如你来投奔我们匈奴汉国?”然后,石勒给送妈使者还礼了一些名马和珍宝,把他打发走了,并从此断绝和刘琨的往来。
愍帝即位,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加散骑常侍、假节。琨上疏谢曰:
陛下略臣大愆,录臣小善,猥蒙天恩,光授殊宠,显以蝉冕之荣,崇以上将之位。伏省诏书,五情飞越。
臣闻晋文以郤縠为元帅而定霸功,高祖以韩信为大将而成王业,咸有敦诗阅礼之德,戎昭果毅之威,故能振丰功于荆南,拓洪基于河北。况臣凡陋,拟踪前哲,俯惧折鼎,虑在覆餗。昔曹沫三北,而收功于柯盟;冯异垂翅,而奋翼于渑池,皆能因败为成,以功补过。陛下宥过之恩已隆,而臣自新之善不立。臣虽不逮,预闻前训,恭让之节,臣犹庶几。所以冒承宠命者,实欲没身报国,辄死自效,要以致命寇场,尽其臣节。至于宠荣之施,非言辞所谢。又谒者史兰、殿中中郎王春等继至,奉诏,臣俯寻圣旨,伏纸饮泪。
臣闻夷险流行,古今代有,灵厌皇德,曾未悔祸。蚁狄续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国,七庙阙禋祀之飨,百官丧彝伦之序,梓宫沦辱,山陵未兆,率土永慕,思同考妣。陛下龙姿日茂,睿质弥光,升区宇于既颓,崇社稷于已替,四海之内,肇有上下,九服之萌,复睹典制。伏惟陛下蒙尘于外,越在秦郊,蒸尝之敬在心,桑梓之思未克。臣备位历年,才质驽下,丘山之衅已彰,毫厘之效未著。顷以时宜,权假位号,竟无殪戎之绩,而有负乘之累,当肆刑书,以明黜陟。是以臣前表上闻,敢缘愚款,乞奉先朝之班,苟存偏师之职,赦其三败之愆,必其一功之用,得骋志虏场,快意大逆,虽身膏野草,无恨黄墟。陛下偏恩过隆,曲蒙擢拔,遂授上将,位兼常伯,征讨之务,得从事宜。拜命惊惶,五情战悸,惧于陨越,以为朝羞。昔申胥不徇伯举,而成公壻之勋;伍员不从城父,而济入郢之庸。臣虽顽凶,无觊古人,其于被坚执锐,致身寇仇,所谓天地之施,群生莫谢不胜。受恩至深,谨拜表陈闻。
不知道刘琨是不是被石勒的态度气到了,后面给皇室内部写的信(上文,出自刘琨传)就明显换了种口气。试想刘琨的心理状态:我好心好意给你送妈,还给你指了一条康庄大道,你居然不领情?你无情,你无耻,你无理取闹!
刘琨后来在上疏中说道,“蚁狄续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国”,显然,此时他已经对招降夷狄叛逆为皇室作战失去了信心。前面违心夸出去的那些漂亮话是收不回来了,只好偷偷骂上两句“续毒神州”“肆虐上国”。
这是趁势起兵的胡人们最美好的时代,也是中原王朝最坏的时代。短短的一篇招降书,为这个混乱时代的一场场勾心斗角做了一个小小的旁注。大势所趋之下,花里胡哨的花言巧语并没有什么卵用。
不久,西晋迎来了彻底的毁灭。(晋元帝司马睿即将携蒙古上单一起,登上王朝兴替和互联网这两个大舞台,敬请期待)(我应该不会续写互联网那部分,否则账号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