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为什么不服务与你呢?那些关键的信息,关乎这个世界真相的信息,也是能够知道你改变命运的信息。因为,你给忘啦!甚至于,你给忘了,这件事,都给你忘了。 忘了是自然的,难道每时每刻都要把各种信念亮着灯么?可为什么境况还是显得这么棘手呢?显然,所有的思路和理念都没能融入你的生命中,生活中。说得再本质一点,没能融入你的潜意识之中。若是你潜意识的状态就是大师的状态,你不用知道任何,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你就是大师。你不需要用力,轻松自然的行走坐卧,你表现出来的便是大师的身份。可是,智者又告诫人们要有意识的生活。不能无意识的存在。这便又生起了矛盾。这里的有意识的生活,只得是什么呢?是觉知?是头脑意识(显意识)?我想先否定掉后者,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小我的头脑的指挥下妥善的完成。那么更有意思的思辨便来了,潜意识和觉知有什么关系呢?(像我这样自学成才的人,没有经历系统的学习,还是会遇到非常多的疑惑啊)。首先可以确认的理解方式为,有意识的活着=保持觉知的活着。那么这样一来,大师的建议是让我们能够时刻保持觉知的活着,真切的洞察着我们感知的一切,无论是物质层面的体验,还是内心精神层面的运作,各种信念,认知。都在觉知的情况下进行。大师必定是掌控者,掌控自己创造的人,掌控的前提就是觉知,觉知之下的一切创造都是受掌控的。而某一领域的大师,比如舞蹈大师,音乐大师,工匠大师...它们也许在某一方面的技艺非常高超,纯熟。但那不一定是在觉知的状态下进行的。你可以纯熟的创造出任何境况,其中也包括哪些限制性的境况,也是你在纯熟的状态下创造出来的,纯熟的创造出某种境况并不一定需要觉知作为前提。觉知的功能完全关乎于明晰我在创造着什么。而我能创造着什么是灵魂生命与生俱来的属性。至此,“大师”的内涵是需要准确定义的,更确切的说“灵性大师”的内涵是需要确切定义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有“大师”,可“灵性大师“的特殊性在于”灵性大师“拥有成为任何”大师“的掌控力,他可以有意识的选择创造。 虽然已经偏离了最初讨论的问题,但我忍不住再偏离一会,可啪的一下,思路就断掉了。回来了:注意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讨,对于它的充分认知,我想,是意义非凡的。 注意力的本质是什么,我能很自然的联想到,注意力就是觉知力。注意力应该是觉察、观察的近义词。这么来讲,整个灵性修行的进程,整个生命中,都在围绕注意力而展开。我们的剧本在上演着,可我们的注意力可以投放在任何地方,在每一刻,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几种感知方式,我们可以将注意力分配到任何一个维度。每一刻我们所感知的剧本里,都蕴藏了信息和线索,那些信息和线索是关乎于我们的创造内容的,这其中也包含关乎于我们自身身份的内容,毕竟那也是我们创造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保持觉知呢? 围绕注意力,啦讨论保持觉知是什么。大师建议我们保持觉知,那么便意味着有不保持觉知的状态,例如你在吃着一顿美味的大餐,可最近迫在眉睫的压力和恐惧削弱了你对于食物味道的觉知,你却不自知,这样的情景一般被称为失去觉知。谈到这里,忽然联想到那些大师都普遍提倡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的做某事,而反对三心二意。这其中的道理,便是我们现在正在谈论的——失去觉知,意味着你的注意力被“幻象”说分散了。那么,什么是“幻象“?我们这个世界难道不就是一场幻象吗?这整段剧本难道不就是幻象么?固然,”幻象”这个词用在这里是不准确的。确切的描述应为:次要幻象的吸引力吸附你在当下的注意力,以至于你对于当下的主要幻象的信息摄取感知能力下降了。主要幻象就是你当下在手中、面前、正在经验的事物。而次要幻象,一般就是脑海中的瞎想,思考。所以,注意力应当被如何安放呢?显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单核生物,我们的大脑被设计来专注于“一件事”,一次只能关注一件事,多线程作业只是大脑高速转化而产生的幻觉,多线程作业的坏处便是信息摄取率下降。我们将自己 注意力放在当下所面临的“事件”上,即是保持觉知了。真的是这样么?我再次对自己展开了怀疑,将注意力完全放置在某件事上,就是保持觉知么?对于那件事确实是觉知的,可对于自身呢?对于自己在进行这件事的觉知呢?先睡觉,明日继续 第二天,上午10点10分。 先插记昨晚的梦境: 第一个梦境是梦到在花园新村楼下院子口,几个小学同学,包括我在一起聚,涂姝丹搂着我的手,搂得很紧,表达了对我的喜欢,我也恰是欣喜,同她叙说往年爱慕她的事,还记得在杨兴菊家,被郭鑫爆料,我的心思,当时弄得很尴尬...后来,看她搂得这么紧,我便问她要不要找个酒店,她说好。我们便一同去找酒店,说实话,若是找到,这事一定是成了。可狗血的就是,前面的酒店我们觉得太差了,后面找到一个酒店,里面是一个陷阱,我先去那个酒店勘探,让她在外面等我,进去却恰似进如龙潭虎穴,里面机关暗道重重,许多地方如粪坑恶臭腐烂,我被关在里面,老板似乎是变态的人贩。后来剧情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第二个梦境是自己在花园新村的旧房,养了一只猫,黑猫,似乎还有其他猫,没什么特别的剧情就不叙了。 让我们回到昨天未完成的谈话。说到昨天,在奥体跑步,跑完步,喝了一杯非常爽的椰奶冰沙,在小吃店吃凉面的时候,碰到了楼上的何沁益,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世界,但也蕴含了无数的巧合。我在决定出去跑步之前,有如此多的变数,我收拾了衣服,去楼顶拍了夕阳,在楼顶和自己絮叨,看了街舞4,任何一个变数都可以让我遇不到他,因为吃凉面的间隙只有5分钟,而他那边的变数更是不得而知。总之就是能遇到,这便是命运的安排。 刚刚又在网络上消遣了一下,你似乎把很多的时间都用在了消遣上,我觉得你应该多花点时间在自我建设上。 昨天谈到了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当先说面临的事件叫做活在当下,那么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觉知这件事呢?其实会发现整个讨论是围绕,注意力而展开的,注意力如何安放,不同的状态描述有不同的界定。让我们先来鉴定下,什么是大师们所提倡的——有觉知、有意识的状态。当你把你的注意力全然的放置在某件事上,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是有“觉知”么?否也,这反而是无觉知的,你的注意力放置之处,那个事件,本质上是一个幻象,是外在的幻象,而真正的觉知,在于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在,越靠近自己的核心,内心,越是有觉知的状态。可如果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这么靠后的位置,是否会影响我们去摄取信息呢?你会因为沉静的观察自己的内心动向而忽视了自己正在食用的口味么?否也,反而会变得更加敏锐,这是有经验可循的。你联想起在注意放置在外界的某事物上的时候,似乎更加多的容易触及到某些“幻觉”,比如你原本端坐在班级里,心里却思索着游戏里的激战,那样的场面吸引着你,你自然而然会忽视掉你肉身所处的周遭环境的信息。这一点看似危害尚可接受,但还有其他方面,你对于某种境况的“痴心妄想”,产生严重的欲望,强烈的欲望让你强烈的“想要”某物,而这在显化法则里是匮乏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陷入幻想的时候,或者说陷入某情景的吸引力旋涡的时候,注意力被吸附的时候,它将陷入一种,想要,却永远与与之想要的境况有一段距离的境况里。也就是所谓的,“求而不得”的状态,这种“求而不得”的状态里的欲望是强烈的,并且越强烈的,变意味着,越不可能“得到”,当意识把注意力放置在这样的欲望上的时候,本质上,是将注意力放置在了“匮乏”上,是放置在了此刻说没有,但却想要有的状态上。这是一种自我创造出的“幻觉体验”。根据显化法则,创造出得不到的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也是自己。意识不过是在细细品味“求而不得”的滋味而已。并且,在另外的时空,当你得到了你一直苦循而不得的体验时,内心会短暂产生绝大的狂喜,准确的来说是,在无限接近于你即将获得的那一瞬间的狂喜是最巨大的,当你获得满足,体验后,那种快感会快速消退。在整个过程之中,最大的快感不是来自于所渴望事物的本身,而是来自于意识所创造出的那种幻象式的情感。你会发现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喜悦并不是在他们所进行的事物本身上,而是在于经历巨大困难,而最终释放,得以满足的时候。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是一个人一直以来不得不吃屎,吃屎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折磨,最终在某个时刻,它终于可结束这样的体验喝一口清水,它将获得巨大的喜悦,这种喜悦并不来自于清水本身,而来自于内心所创造的强烈对比性幻象体验。这个社会有大量的意识在鼓励人们去吃屎,鼓励人们克服吃屎时的堪忍困苦,只因为最后结束的时候的体验是极乐的。人们互相鼓励在这种幻象游戏中进行体验。而这本身是一种玩法,无可厚非,只是大师知道这种玩法的本质,并知晓追寻快乐有其他的可能性。让我们回到注意力的讨论。这样一来,根据大师的建议,我们的注意力最为妥善的放置方式,将会变得更加的谨慎和聚焦。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干净的放置在当下感官所感知的一切里来。而不要放置在头脑的欲望幻想上。只是这样还不够,最干净的放置方式,是放置在无限接近于内心核心源头上,而远离幻想界。说到这里,不得不用射线比喻来描述这个概念,越是将注意力放置在射线远点上,越是有觉知的,因为这样能够收集到的信息是最广泛且真切的。这样一来,“有觉知”这样的概念,在实际上是分为很多层次的,而层次的区分便是注意力靠近原点核心的距离而判定的。而无觉知的界限,我们可以设定为将注意力放置在外在的幻象上或是放置在了头脑的幻象感受上,任何人可以自由的进行界定,这个概念是自由的。 这次讨论的命题对于转变,大有裨益,对于“觉知”的内涵,以及关键性因素“注意力”的清晰认知,帮助你理清了许多因为文字内涵不明确,定义不明确而导致的误解。 而目前来看,你需要用这些概念,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虽然你一直不算是一个在生活的人),你希望将自己的注意力放置在哪个位置进行生活,这将会决定了你的生活将会如何展开。显然,如果以灵性提升为最高目标,注意力越靠后,将会是,越好的,靠到最原点也就是所谓的开悟登出。而现实的你自己在对于注意力的管控上是极为不稳定的,目前你明白了,觉知的内涵本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注意力放置的位置。现在先去吃饭,下午继续讨论。外面饭还没弄好,继续。我还是不由得再感叹一句,今天所理清的思路,看似在一种平静的状态下理清的,但是是意义非凡。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现实生活之中,有各种各样的幻象,各个层次的幻象,无论是情感层面的还是感官层面的,他们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会吸引你的注意力,吸附你的注意力,当你的注意力被吸附的时候,就好像一台天文望远镜的焦点被吸附到一个极其微小的点上,你的视野将会变得狭窄,久而久之你甚至会忘记自己原本是一台天文望远镜。 现在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自己想要的现实生活,虽然对于灵性信息集合-不因忘却的概念,例如平行时空等等关乎于显化的重要道理未被统一整合,现在不妨先来讨论下现实生活的话题:对于确立自己身份这件事,以及物质独立这件事,他们是统一的,是一举两得的道路。可一直以来你似乎一直只想要挖坑逃离这个世界,而完全的放弃了确立自己身份这件事,你渴望懂得关乎于世界更多的真理,而对于自己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想要经验的身份漠不关心。这显然将会是行不通的,不过你不遵从灵魂的欲望,必然将会接受到巨大的阻力来干预你的生活,它若将你的道路判定为错误的道理,将会安排巨大的阻碍和窘境来让你停下,这将是双方都难受的局面。那么,为了能够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同时也去确立灵魂的身份,你应该去那样做,毕竟这也并不影响你继续学习更多灵性知识。那么,现在你绝对花费时间建立去确立身份,而目前你尚未发现的原因是需要你去了解的。你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是什么阻碍了你,诚然是那些恐惧的信念,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这边要求你需要保持觉知了。到这里你会发现,你确实需要系统的学习整个灵性知识的架构,即便是自学成才自我摸索,你也需要讲门门道道摸索清晰了,它们才能更好的服务与你。你首先需要掌控好自己的注意力,将它放置在靠后的位置,与此同时,根据兴奋的线索,大步流星的去探索身份,任何你想要体验的事,你若是毫无约束的去体验,你的生活也固然会变得更加的精彩。但你不应该再次停滞不前,只是每天闭门造车的去思维灵性的理论而不去行走人间。 无论如何,保持觉知依然是第一前提。如果无法在时刻将注意力放置在靠后的位置,你的生活将会一如既往的被各种业力所牵引。你不大没有办法去确立身份,反而会被控制,走向一条不受控制的道路。 那么现在,请制定一套训练操作方法:来保证注意力被稳定的放置在可控的位置。越是吸引力强大的幻象越是很好的练习对象; 你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时刻保持注意力的可控,那么你需要先从每10分钟的提醒,或是每5分钟的提醒,逐渐降低间隔。直至你可要保持在每分每秒里保持注意力的可控。 吃饭去。 午觉后。 你向来是思辨的高手,自我追问的高手,理论整合的高手,这个过程是令你愉悦和清晰的,只是若只是放任他们以概念存在。它们将会被忘却,遗忘过后,你又将以陈旧的模式运作的你的身心灵,显意识无法成为存在状态,无法转化为现实生命。所以现在对于你来说更重要的是落实。 探讨的内容还可以继续。潜意识,平行时空理论以及和显化有关系的理论问题,可以进一步整合。 其实现在最急切需要改变的就是你的现实生活。你需要显化些新的东西就像你显化旅行一样。不妨成为自己的培训教练,系统的进行灵性方面的训练,去达到某种效果。今天的注意力控制训练进行得还行,当稳定过后你可要进行显化工作,请加快速度。现在先去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