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关内的东北印象更多是辽宁。所谓的东北口音,那种戏剧化的,集中在辽北。平常化的东北口音是吉林。龙江的普通话感觉偏多。胶辽方言口味重的,烟台青岛那一路感觉的,是大连丹东,营口不包括市区也不包括大石桥,盖州那边略重一些。辽宁因为地缘和历史原因,离关内最近,这些是自然的。东北也有不严肃的方言岛现象,我营口老城区人,感觉本溪市区人和佳木斯人的说话,比盖州人以及其它辽宁地区的更像营口市区口音。
营口能听明白锦州在说啥,尾部提高音调吧。但营口老城区人,不爱走动的那款,几乎听不明白大连的自然方言在说啥,这就是胶辽官话划片的不合理。韩国喜欢把中国叫做大陆,无意识的更多是指东北亚大陆。东北不是如今三省,还包括蒙东,东四盟其实有过属于旧东三省的时期,也包括河北一部分,就像秦皇岛,只是近期的寂寥黑少说,他们也就很少提。广义东北包括外东北西伯利亚和两朝鲜。
辽宁代表东北的外向气质,所以给人印象多,嗓门大,好奇的话,去长春火车站和沈阳火车站,广场上对比一下分贝就知道了,辽宁人拿着手机自己在那嗷嗷叫,一群一群的,负面就是咋咋呼呼的比例多。吉林代表东北的内秀,平淡里一激灵那样,尤其吉林女孩,穿着打扮普通,一叼烟一搂脖领子,刺青比例最多,故事在酒杯里默默喝起,那感觉。龙江代表东北的内向气质,人狠话不多,酒量一般化,还有各种三亚分部。东北不是只有大连把自己不当成东北,这种怪异,吉林也有,但是相反的,吉林忙着和辽宁说我们东北咋样,那意思东北只有吉林略带着龙江,这一头雾水。东北的谚语里说,南尖北虎,中间夹着吉林二百五嘛。
从今日东北的地形理解古代女真人的渔猎,有很大的误差就在于,所谓的渔,自然联想成乌苏里江,松花江这些,这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女真的渔是临海或者海洋生活,那个漫长的海岸线,如今除了辽宁部分,大部分归属俄罗斯了。参考那个古老的东北海岸线,才会更好理解女真人的渔猎,就像理解刀伊入寇那种海盗事件,是很自然的生活习俗了。
扶余这地方,乡村的草台班子二人转很多。魏三故乡,他就是这么弄出来的。如今的二人转够文明了,也没啥意思了,真正的二人转在以前的洗浴中心,小黄磕特别多。 扶余属于松原,离哈尔滨更近,接触几个当地人,他们更喜欢哈尔滨,感觉长春土,乡村觉得省会土,也是吉林一大怪,遗憾属于吉林而不属于黑龙江那玩笑感觉。
古代的扶余人,是高句丽的祖先,以及日本某时期贵族阶层的亲戚。高句丽是朝鲜的祖先之一,中国认为不是。完颜阿骨打是在扶余起兵建立金国,蔡家沟镇是黑吉交界,也就是当时的金辽最初交兵地,和以前那些扶余人却没有了关系。 东北早期三民系,女真满族,赫哲什么的都属于其中一部;扶余高句丽;鲜卑契丹蒙古。最初的蒙古是东北地区走出的。
厉害的是鲜卑那伙,北魏孝文帝,隋唐两朝的鲜卑血统,契丹辽国,成吉思汗。和女真这系互相灭过几次,辽灭渤海,金灭辽,蒙古灭金。鲜卑这伙都是东胡,扶余高句丽和女真这系有交叉,和隋唐的故事更多,辽宁很多地名都和唐军征东有关系,很多姓慕的姓萧的老东北,和蒙古族亲戚更近,历史上各种燕的慕容家,契丹萧,都是东胡一脉的意思。
也好区分。捞鱼打猎,水边树里溜达的,女真系。跑马的汉子娘们儿什么的,风风草草的,就是东胡系。种田的,扶余高句丽系,这个容易出现冷门误会,原因是提起东北,不太容易联想原生态的农耕民族,这种东北往事。
-
千堆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4 23: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