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导论读书笔记
版本:杨耕 等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导论部分标题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共分三节:
第一节: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一术语的首提并使用者是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的首提并使用者是约瑟夫·狄慈根。但此两人所用之术语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式命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正式用“辩证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命名的是普列汉诺夫。20世纪20年代后,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演变,总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在苏联演变为一种自然观;二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演变为一种历史观。
第二节:从“历史科学”到“历史唯物主义”
用“历史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来表述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人是马克思;首提并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两个术语的人是恩格斯。
第三节:从“实践人道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提“实践人道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提“实践唯物主义”。
★★★在作者杨耕看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三个不同的“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三个不同称谓,是从三个不同维度反映了同一个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特征。用“实践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及其首要性、基本性;用“辩证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革命性;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维度及其彻底性、完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