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消费新趋势,90后买养老险比例快速上升
前段时间,慧择奇点研究院联合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金融创新发展”研究团队发布了《商业养老保险消费新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有几组关键的数据,一直想分享给大家。
1、8090后退休前,我国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报告显示,2005-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 7%上升至13.5%,预计2025年将超过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结合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2035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将超过20%,意味着8090后退休前,我国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2、85后首当其冲,将成为面临巨大养老压力的人群
根据报告统计,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率(领取养老金人数/缴纳养老保险人数)逐渐提高,从2011年的31.65%上升至2019年的37.7%,养老保险支付压力持续提升。
简单来说,2019年两个社保缴费者要赡养一个离退休人员,而到了2050年,几乎一个缴费者就要赡养一个,养老比从2:1变成了1:1。

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率不断上升
数据图来源:《商业养老保险消费新趋势》
假设65岁为退休年龄,到了2050年,85后首当其冲,将成为面临巨大养老压力的人群。
目前应对养老压力,国家有三大养老体系支柱:社会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养老金占比过高,面临结余耗尽风险。

第二支柱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覆盖人群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
怎么办?
国家颁布各种政策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把养老压力分担一些出去。
3、“养儿防老”观念淡化,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年轻人新选择
研究报告称,预计到21世纪60年代,老年抚养比或将达到64%,约每1.5个劳动年龄人口须负担一位老人。

人口金字塔中的80-90后
然后再看现在的一些家庭养老观念,新时代年轻人“养儿防老”观念已经淡化,家庭供养型经济支持模式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我国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变化情况
注:
- 游离型:子女与父母之间无经济往来
- 抚养型:父母单向给予子女经济支持
- 供养型:子女单向给予父母经济支持
- 互惠型:子女与父母之间双向给予经济支持
为了减轻未来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多年轻人会选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从报告数据上看,30-3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投保养老保险占比最高,达到61%。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年龄分布情况
而且90后人群参保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年轻保险消费市场潜力十足。80、90后的养老保险需求亟待满足。

不同世代群体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年龄轨迹
4、未来保险+养老社区,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保险公司也在大力布局养老产业,开发养老保险产品+养老社区等模式,以满足消费者的养老、储蓄、保障等多方位的需求。
其实,我国养老资源非常稀缺,不止是养老金不足,像养老院、福利院这些机构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也许有人并不期待“养儿防老”但会抱着大不了以后住养老院的想法。
说个数据,《2018年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口仅拥有床位约29.9张,即33位老人争抢1张床位,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小升初。

光大证券此前出过一份养老报告,里面提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全院只有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每年轮候只能入住几十位,光是轮候入驻就得排队几年。
而且有的养老院,还挑“住户”,比如失智老人,就经常成为入住养老院的困难户。
因为国内养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质量参差不齐,服务经验缺失,专业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据全国老龄委数据,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已超4200万,这相当于每6位老人中就有1位生活无法自理。
这些老人,最终只能居家养老,靠家人照顾,而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那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就没有这些问题么?
首先,一般买保险达到一定保费门槛,就能提前锁定养老社区入住权。到年龄想住了,保险公司会帮你安排。
其次,部分养老社区配备专业的医生、护理团队,能为不同护理阶段的老人提供专属服务。
比如光大的养老院,以服务自理、半自理老人为主,从问医取药,到紧急救护的绿色医疗通道,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实时照料。

光大护理院为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卧床患者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持证专业护理人员24小时值班,完全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