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小径分岔的花园》
我非常想说,大名鼎鼎的博尔赫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推崇。但仔细想一想,在当下喜爱博尔赫斯的人大概总是多少有些脱离大众审美的意味吧?广大这种词终究是不能用的。而且至少从我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博尔赫斯虽然大名鼎鼎却显然也是个特别习惯把简单的事情讲复杂的作者,并且他的复杂不像马尔克斯那样汹涌却容易让人接受,他的文字更像是午后困意下的啰嗦和跑题。相对他的描写他显然更擅长分析。
但是想到那是1940年。也就有些释然了,也许那时阿根廷的闲适就是会滋生这样的文字吧。况且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字,博尔赫斯才可以闪烁他的想象力。
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文体,竟也让我有种阅读习惯被当下时代污染了的哀默感。毕竟他的作品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小说,不若说更像是文字拼图。这种将故事打成片段的写法是时下定然不被欢迎的。这种不欢迎仿佛是小说的写作方式固定了一般无趣。
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受欢迎也有它的道理,毕竟这样的写法对读者的要求实在偏高。尤其我是个记忆力很差的人,常常读了上段忘记下段,读一整本书也不记得主角叫什么名字。这种书看得我实在痛苦。只是一旦读过前段冗长的铺垫,当接触故事内核之后,阅读他的小说中真正的乐趣也就出现了,而我也不得不承认博尔赫斯作品的有趣。
那些奇幻甚至略带科幻意味的碎片,就像他扔向你的一块块小饼干。这和通俗文学一贯使用剧情张力迫使你阅读不同,他是在用想象力的惯性诱惑着你。仿佛将你放在一处空地,而后从天空不断飘下颜色艳丽的叶子。你捡起一枚叶,发现上面竟还写着文字。什么忒修斯之船、道德体系、官僚制度、现实主义、阴谋论……于是你就如孩童一般蹲在地上拾捡起来……直到……在捡起某片叶子后,天空不再飘下叶子,一切陷入沉默,这时你一抬头便会看见面前空无一物的大地不知何时竟生起了一棵大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