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事情中取其中

任何事情都得适度才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学习同样要适度。比如说一个人聪明、理解能力好,那就多学点;理解能力不太强,那就适当地少学点;但是这个度一定是比自己当下的水平略高一点。
举个例子,我们拿柜子上的一个东西,如果踮踮脚刚好可以拿到,这个尺度就正合适;如果柜子高三米,我们就会放弃,因为太高够不到;如果太低了又没有挑战性,无法精进。所以这个“度”一定是稍微努力就可以达到,而不是不努力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
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让自己努力向前,而不是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因为达不到就会痛苦,就会放弃。
比如现在很多人,在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担忧孩子以后毕业了做什么工作,将来他是自己创业还是做其他工作;还有的朋友每天都担忧还没发生的事情,不痛苦才奇怪。难道现在计划的事情以后就一定会按照计划发展吗?不会呀,一切都在变。天天担忧只会给自己平添很多烦恼。但是不计划也不行,所以要取中,要适当地计划,但是计划完要懂得回到当下,要懂得放下。就以开车举例,从甲地到乙地,有目标和方向,没有目标就不知道往哪里开。但至于走哪条路,导航后随遇而安。万一遇到修路,就换条路;万一堵车,就听听歌;如果车上有人就聊聊天,不执着结果。这时就能做到既有目标又能坦然接受当下,才能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如果非要指定几点到,盼着不能堵车、不能修路、不能耽误事,就一定会纠结和痛苦。所以规划好后,就安于当下,取中才能随遇而安。
爬山也是这样。只求结果的人必然痛苦,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到山顶。越盼过程越累越煎熬。比如说旅行,会觉得回来比去时快,因为回来的时候没有期盼,知道目的地是什么样子,不期盼,所以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去时有期盼,所以就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煎熬很累。所以定好方向,不期盼、活在当下时,就能悠然自得,不知不觉就到了。
我们学习修身也是如此,心中要有一个目标,要知道达到怎样的标准和境界,但设定目标后又要回归当下,坦然接受当下,一步一步前行,这时才能随遇而安。每天踏踏实实地修炼,同时又要根据环境变通,这样才能随时随地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