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走出负面情绪
2021.8.16-2021.8.21
总结本周让我焦虑的几个问题:

接下来我便要具体的分析每一项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 ∞ ┉┉分界线┉┉ ∞ ∞ ┉┉┉
1、过分节俭。
这是一个死循环,由于金钱不充裕所以很焦虑,这种焦虑导致了过分节俭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产生了新的焦虑。
节俭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过分"这两个字才是问题所在。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分节俭了呢?大概就是,用公司的一次性杯子泡咖啡感觉到杯子的隔热性很差,但是在同事提醒我应该换个杯子之前丝毫没有产生买杯子的念头;去超市买了两包卫生巾,付款后算了一下一片卫生巾要两块多,然后想到以后在网上买应该会便宜一点;昨晚坐地铁回家,四惠站和四惠东都可以换乘八通线,之前一直到的四惠,晚上突然想在四惠东换乘试试,没想到多花了一块六,当时觉得好亏,凭什么一样的路程要多花一块六。
但是,我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目前一个月的工资完全可以负担房租水电交通餐饮,而且还会有一千块钱左右的剩余(不包括看展、买书、看live)。
于是,我认为这件事情的底层逻辑在于"负债"的压力。房租就相当于每个月的债务,当你有负债时,你是不敢去花钱的。我认为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就是转变观念,不要那么紧张,并且去记账,掌握自己的花销,把每个月的钱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
┉┉┉ ∞ ∞ ┉┉分界线┉┉ ∞ ∞ ┉┉┉
2、无法合理分配时间。
这其实是一个小问题,目前的生活还是比较规律的,但是每天要做的事情模模糊糊,于是我大致写了一个日程表。

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一大半了,剩下的便是坐地铁的时间应该如何运用的更合理一些,准确的来说能够在地铁上安稳坐着的时间只有10号线的半个多小时,之前试过在地铁上看书,但是由于地铁声音太吵,所以很影响读书的效率。那么,我认为在坐地铁的时候听音乐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 ∞ ∞ ┉┉分界线┉┉ ∞ ∞ ┉┉┉
3、作息不规律引发的疲惫。
这个问题真的很烦!主要是早上需要六点多就起床,但是晚上又睡不着觉,每天都要十一点多才能睡着,然后第二天就会很疲惫。
解决方法便是把晚上的睡眠时间向前调整,可以用古典音乐或者时政论坛助眠。
┉┉┉ ∞ ∞ ┉┉分界线┉┉ ∞ ∞ ┉┉┉
4、知识输入量不足。
这件事情非常令我焦虑,所以我为了对抗这种焦虑选择去看书,利用可自由支配的弹性时间去获得一些知识上的输入。
这一周阅读了《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前60页,读完了导读部分和韦伯的思想。但是我依旧觉得我的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我觉得在之后的时间里我应该看一些新东西,比如刑法和调色思路,而不是一门心思只专注于哲学。
┉┉┉ ∞ ∞ ┉┉分界线┉┉ ∞ ∞ ┉┉┉
5、对工作内容的认知偏差。
因为我去面试的职位是"视频剪辑",所以我以为我的工作内容是以视频剪辑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份工作不能说是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我先说一下我的预想:我找工作之前想的是,我要找一份技术类的工作,只需要上边把需要达成的效果以及一些要求和上交时间告知我,然后我按照要求完成,接下来便是安安静静地陷入心流。
我面试时候的想法:这是一份视频剪辑的工作,我很擅长,也很喜欢,对pr这个软件的剪辑操作很熟练,而且针对的是正片,而不是某音某手的那种毫无营养的短视频,我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剪辑的方法,比如蒙太奇什么的,如果我之后想要自己拍摄一个纪录片,那么这次实习学到的东西也可以运用得上。
我工作第一天的想法:啊?怎么是做海报?
今天我的想法: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做海报,写表格,还学了一个平台的运营,唯一接触到视频类的就是加字号,也和剪辑没有关系。
其实说这些不是为了抱怨什么,我只是想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也不是。
总之这件事情的确给我最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以及带来了一些无形的压力。
随之而来的几个问题:①首先是我不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这份工作,以及针对其中杂乱繁琐的各种事项和重复性我究竟能否适应。
②我能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什么?学到什么?
③工作的"性价比"?
④要把工作作为"手段"还是"目的"?
第一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应,我一直认为人是很容易就会习惯一件事情的,所以我认为我一定会适应,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还有,我对这件事情是否抵触。
第二,首先我能够从中获得薪酬,至于学到什么……学到如何从容的面对由于与他人"价值判断"不同而引发的分歧,达到智性成熟。(不是)
第三,性价比还是蛮高的,这个是要夸一下的,实习期的薪酬会比其他的地方高一些,而且每天中午都是老板请吃饭,交通也便利,出了地铁口走几百米就到了。(但是对于我来说通勤时间比较长)公司的气氛比较好,和同事相处很融洽。
第四,这就涉及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了,这个问题我还要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会再提及这个问题。
其实我这段时间对待这个问题一直持着一个极度消极的态度,但是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我不应该这样,这只会使我越来越消极怠工,而消极怠工这件事情坚决不可取,因为它只会让我陷入一个焦虑烦躁的情绪沼泽。
我突然想到了斯宾诺莎的自由观,他说"自由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一个人的认识水平越高,对自然的认识越深入,对自然规律把握越透彻,那么他在自然面前就越自由。也就是说,如果我能够完全掌握我目前的工作流程、每一步的操作、以及它的运作模式,那么我在我的工作面前便会越自由,就变成了我在支配工作,而不是工作支配我。
所以,我准备按照斯宾诺莎的逻辑来进行一次通往自由的实验。
┉┉┉ ∞ ∞ ┉┉分界线┉┉ ∞ ∞ ┉┉┉
6、与身边人的沟通模式。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烦的咬牙切齿!
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朋友,亦或者是同学,经常有那种"烦死了!这他妈让我咋沟通啊!"的时候,可能是由于代沟,也可能是因为对方拒绝沟通。
这让我想起来之前在学校的一次团队项目,要三个人一起做一个作品,其中有一个组员一直不和我们沟通,私聊看到了也不回复,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总是搪塞过去,到最后不得不交作品进度的时候,我们两个人选了作品类型着手去做,让她也做一些,这时她反过来指责我们不与她沟通。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暴躁,差一点就破口大骂,我接受不了这种反咬一口的行为,无论是谁,都不能这样对待我。
但转念一想,现代化带来的问题之一便是多元价值的冲突,这无法避免,那么作为一个智性成熟的人,便要从容的面对由于与他人"价值判断"不同而引发的分歧。但是如果对方歪曲客观事实,那就说明他不是蠢就是坏!
还有一种,就是对方和你沟通,但是不说人话(不是),这个事情放在下个问题里一起表述。
┉┉┉ ∞ ∞ ┉┉分界线┉┉ ∞ ∞ ┉┉┉
7、他人的批评。
我喜欢自我反思,对他人给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也会认真思考,因为我知道这些意见是他人想使我变得更好,没有恶意,至于接不接受那要看我自己的主观想法。但是,为什么他人的批评已经达到使我焦虑的地步了呢?
一般来说,人们如果明知道自己身上不存在别人批评他的问题,那么他是不会引发焦虑的,比如如果现在一个人指着我说"你头发真少,你要秃了哈哈!"那么我一点也不会生气,反而觉得那个人脑子有毛病,眼瞎,还不礼貌,他真可怜。
我焦虑是因为我明明知道这个人说的是错误的,他说的问题我身上并不存在,而这个人确是和我联系比较亲密的人,我拿他没有办法。
更可怕的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想要用语言伤害我,每次与他讲一件事情时,他就会下意识的反驳你,说你说的不对,问他是哪里不对,他又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了,也是完全不存在的问题,仿佛是为了反驳我而反驳我,这就让人很无力。
为什么我们吝啬与对他人的夸奖,却毫不客气的批评他人,是为了获取某种优越感吗?
总之,这应该是那些"为了批评别人而批评别人"的那些人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我不应该由此焦虑……
┉┉┉ ∞ ∞ ┉┉分界线┉┉ ∞ ∞ ┉┉┉
8、对自己的厌恶情绪。
这个可以说杀伤力非常大了。我认识到这件事情是在这个星期一的早上,我在地铁上写下了一段话。

我怀疑就是这件事情导致了这一周的负面情绪(也有可能是姨妈前期情绪低落+疲惫),一旦开始以一个消极的心态去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难以忍受的痛苦,于是你开始怨天尤人,觉得一切都完蛋了,这他妈是什么狗屎生活?
主要问题就是"平淡",所以我不会再写流水账日记了,也不会再发表那些假装开心的幼稚言论了,我希望我今后记录下来的是我的思想,或者我的观念引发出的行动,我希望我能够更真实。
慢慢的,我会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来作为生活的调味剂。
所以,不要对自己失望,也不要对自己的生活失望,和解吧。
┉┉┉ ∞ ∞ ┉┉分界线┉┉ ∞ ∞ ┉┉┉
9、生活意义的模糊。
这涉及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通俗来讲就是手段和目的的冲突,我弄不清楚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的目的是否能够起到一个推进作用,更要命的是,我不清楚自己的目的。
比如,我来北京是为了什么,我实习是为了什么?当然,我的本意是"玩儿",不是广义上的玩儿,而是一种把所有事情游戏化,实验化的态度,是为了获取一段新奇体验。但我现在却越来越忽视这种体验,而去把关注点放在薪酬上面,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我实习主要是为了赚钱生活……
不应该这样,应该放松心态,不要给自己那么多莫须有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保持头脑清醒,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实说到底这件事情还是模糊的……不过,已经无所谓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