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酱酒的品酒学问
欢迎关注“红酤酒坊”公众号,都是与酒相关的文章!
文/红酤窖主
中国的酒文化,内涵丰富,既有农耕文化,也有酿造技艺,还有酒器、酒令、酒政、祭祀,以及诗词曲赋、书表论奏等等。
喝酒之人,大多比较有讲究,喝酒的同时难免离不开品酒的乐趣,正所谓:
“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祁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汉书·食货志》。
无论是初尝白酒的后生,还是资深的老酒鬼,对酒的理解可谓是“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精读酿酒界大师们的著作,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师们对于品酒的总结和描述太过于学术性。华丽的辞藻,浮夸的表述,让初学者听的一知半解,摸不着品酒的门道。就我个人而言,通俗易懂的语言更能够拉近酒友与酒的距离,比学术性的词语更能够打动人心。
若要问酱酒有什么特点,则可以拿贵州茅台酒来举例: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怀留香持久。
学术性的词语的优点在于具有高度的总结性和抽象性,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功力才能够理解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品酒小白的存在的存在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去理解这其中的内涵。
如什么是“酱香突出”?什么又是“酱香不突出”?酱香突出的层次感可以分为哪些层次?不同的层次可以给这款酒定什么价位,以及如何调整一款酒的酱香味道。可以说学术性的语言是高级的理论,而通俗易懂的语言是实际操作。
“空杯留香持久”这一特点是最好验证的,既将喝完酱酒的杯子,倒扣在桌子上,放置一晚上,第二天拿出来闻闻,看看还有没有酱酒的气味,如果还有且比较浓,那就是“空杯留香持久”。同时也可以对比参照其他香型的白酒,如汾酒、五粮液等,看看谁的留香时间更为长一些。
贵州茅台酒简单的几个字便完全描述了特点,语言的高度概括不是说酱酒的特点比较少,而是这简单的几个字的背后藏着万卷书。酒本身不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只是从古至今我们对他的认知逐渐从神秘转向不神秘。神秘的茅台确实有那么一点神秘,因为至今的技术都还没有分析清楚茅台酒的具体成分。
酒和醋一样,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只是方法的不同而已。酒的成分有98%的是乙醇和水,仅有2%的是微量物质,而恰恰就是这不到2%的化学风味物质造就了中国白酒的不同香型、不同味道、不同的层次,酱酒是其中的一只独秀!
有句老话说得好:“世界上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和资源”,而白酒又何尝不是呢?2%的物质掌握着98%的成分的走向,所以说事物的最重要的部分往往是最少的,而没有用的恰恰最多,这句话放到哪里都很合适,造物主这样的设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归根到底,酒并不是人类创造的,人类只是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搬运工。
那么要品酱酒,就得先了解什么是酱酒,以及何为“酱”?
中国白酒分为十二种香型,分别为浓、酱、清、凤、米、兼、特、鼔、董、芝麻、馥郁、老白干,酱香只是其中的一种。文章(原创 || 相见不恨晚,王守义说十三香,我彻底地说明白中国白酒十二香)中有详细的介绍。虽然目前一些新兴酒业不断推出各种新兴的香型,不过都绕不开这十二种基本香型,要么是清酱,要么是浓酱。
酱酒虽然只是十二香中的一种,但是具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特点。如:
无色透明或微黄,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空杯留香持久。
其中空杯留香持久,就十分特别,不信可以尝试一下,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其他香型没有谁敢站出来说自己空杯留香持久,唯有茅台的酱酒敢。 品酒有很高的学位,若是想不懂装懂,熟读上述几句话便可以装X。若是想要练就一身真正的品酒技能,上述那些唬人的词语最好不要常挂在嘴边,一旦遇上高手便会漏出马脚。品酒的学问想研究明白不下苦功夫是不可能的,除了理论的学习,更多的还是要不断地实际操作,最好是有一个老师带着,那样学习会更快。
对于酿酒人而言,品酒只是酿酒的一个工序,为的是勾调出好的酱酒。勾酒之前要先学会品酒,酒的酸甜苦辣涩五味的均衡全靠品,靠机器是无法完成的。对于消费者而言,品酒或是为了可以鉴别酒的好坏,或是享受品酒的生活乐趣。做酒、写酒、酿酒、酤酒、品酒,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处境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学问!
END! 其他文章:原创 || 酒后论坛,道德与法律的格局! 原创 || 我的酱酒购买指南! 原创 || 白酒的勾兑技艺,是历史的必然性还是偶然性? 原创 || 拒绝忽悠!为什么低于300元也能喝到好酱酒! 原创 || 刨根问到底,突破旧认知,弄清“中国白酒”的真正起源 原创 || 遇见酱香,茅台起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原创 || 做一个较真的人会怎么样?考察汉武帝:“甘美之”,出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