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途记184-南北方砚台使用反差冲击
学画途记184-南北方砚台使用反差冲击
20210824,在福建磨了两个月墨,回来天津四五天,磨了三次墨,心里只能默默叹息,非墨之过,非砚之过,非手之过,地域之差异。
在家拿水舷水波金星砚碧池浣纱,松花砚,坑仔砚磨啥子墨都基本嗖嗖嗖下墨,让我也没太有用墨汁的想法。
回来以后,磨的墨都觉得墨条子死硬死硬,下墨之慢就是磨到外面一圈墨都干了,里头还不到浓。查了查湿度,家里70%,这里58%。春夏秋冬轮回地干燥,这常年风干的墨条,磨墨的感觉,坚硬的滋味,的确是非只在南方磨过南方存墨的人可以理解。两者的速度对比大概是在天津磨松烟的速度相当于在福建磨油烟的速度。
各种细润砚台,在南地下墨优秀并不稀奇,来北国溜溜,仍能保持其下发的,无几。
以前只是大概这么觉得,这次回来手感对比太为新鲜和明显。默默拿出豹儿花,磨三滴水也要五分半钟左右才能浓稠,可是墨液的细腻度又有一丢丢不如绿醉帛和羲和。难两全啊,难两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L411b7wq

试了个鳜鱼,湿图看上纸效果还可以。墨质很多时候落纸效果的差别,没有使用中手下感觉的差别大。可是手下感觉的差别会影响使用的心情好不。
反正豹儿花很久没有上桌了,先拿着用着吧。


干图:




20210910,用了这一个月,我不得不纠正我之前的说法,没有那么干。刚开始回来磨的是墨皮,所以特别难。后来就正常了。。。入冬以后会咋样,再看。
20230821,这次带了又玄的灯盏小墨头回去莆田,有心再次对比同一个墨在莆田和天津的下墨表现。莆田是7月22日用水舷水波金星磨墨,天津是8月21日用玉带金星,温度24度湿度84%的雨后。
从下墨情况看,两者并没有什么差别。都下发很舒服。锋芒上感觉水舷更锋利一些,玉带更细一些。当然这个可能和他们的打磨目数有关,我记得水舷是1200目,玉带上了三千。
都又快又好,比印象中天津的冬天好用太多。
所以夏天南北方磨墨,差异应该是不大。
【温度湿度都高的夏天,选取莆田7月22日与天津8月21日雨后84%湿度24温度,磨同一墨锭对比看,下发情况两者相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z4y1u7Yn/?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503ac5295ae012b0880422800d7f3d1



湿图:

干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