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大奖出炉!一本书,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
最近,世界知名建筑网站Architizer公布了2021年A+Awards大奖,这是全球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被称为建筑界的“奥斯卡”。
这次一共有超过100个国家的5000多项作品参加角逐,最后有179个项目获奖,其中有46项在中国~
比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它是在明清御窑厂的遗址上建造起来的,展示了最近30多年来的重要陶瓷考古成果及各个时期的重要遗产。


海口的云洞图书馆由建筑师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虽然是用冷冰冰的混凝土建成的,看起来却像海浪一样有流动感。

还有这家都江堰的钟书阁,设计灵感就来源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身处这家书店中,书墙仿佛是会流动的水墙,好像置身魔法世界,是心动的感觉没错了~

希望疫情可以早点结束,这样就可以亲身步入这些美丽的建筑,去感受它们和周围环境相和谐的美。
建筑是艺术、人文和自然的结合,今天小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精美的建筑科普绘本《一目了然建筑风琴书》。
这本书的装帧很有特色,就像手风琴一样可以折叠、展开,完全摊平长达2.3米,“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建筑的发展历史。

作者用手绘的形式把世界知名的69座建筑巧妙地组合到一起,通过可爱的拼贴画给这幅长卷赋予了勃勃生机。
- 以时间为轴的建筑大赏
从公元前10000年到21世纪,全球知名的69座伟大建筑都在这本风琴书中一一呈现。
书中最早的建筑是公元前10000年的哥贝克力石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神庙,它的T型石柱上雕刻着凶猛的动物,当时的人们或许认为这些猛兽可以驱逐邪灵。

哥贝克力石阵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哥贝克力”这个词在土耳其语里的意思是“大肚子”,因为这座石阵的遗址是一位牧羊人在一座形状像大肚子的山丘上发现的。
沿着《一目了然建筑风琴书》的时间轴,从古代的金字塔、长城、罗马斗兽场,走到近代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再到现当代的悉尼歌剧院、宁波博物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很多经典的建筑案例,还可以理解过去的建筑对后来的影响。

比如帝国大厦的阶梯状造型灵感来源于阿兹特克金字塔。
阿兹特克人在14至16世纪中期统治着中美洲,和其他中美洲金字塔类似,阿兹特克金字塔是平顶的,墙体呈阶梯状,这也是它们和埃及金字塔最直观的区别。


16世纪,西班牙军队入侵中美洲,阿兹特克的灿烂文明被毁于一旦。
1881年,一位考古学家来到了这里,发现了金字塔遗址,后来掀起了一波中美洲神秘文明热潮,而阿兹特克金字塔的发掘工作也在1931年正式开启了。
同年,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完工了,它打破了克莱斯勒大厦维持了11个月的纪录,成为当时纽约最高的建筑。这种阿兹特克金字塔的外观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一种装饰艺术主题。

- 18种建筑风格,了解建筑演变历程
《一目了然建筑风琴书》为我们呈现了一座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在这些凝固的艺术当中,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人们使用过去的材料,通过现在的技术,塑造未来的建筑。
中世纪时期第一种在全欧洲流行的建筑风格是罗马式。这种建筑风格借鉴了罗马建筑的特点,以拱形的穹顶、厚实的墙墩和圆形的拱为特色。

后来,一种新的风格开始在法国出现,并迅速在整个欧洲大陆上蔓延。
这种风格摒弃了罗马式建筑的经典线条、比例和对称性,在几个世纪后被称为“哥特式”,哥特人是洗劫古罗马的部落之一。
后来教堂越来越高,是因为当时的掌权人想站在高大坚固的建筑上面,俯视成千上万的居民,让人崇拜、景仰,并且为这座建筑倾倒。
这样一来,尖拱成了哥特式建筑最重要的创新,它源于伊斯兰教建筑,能够把建筑物的重量更有效地传递到柱子上,帮助建筑师设计出更大的窗户、更薄的墙壁,使建筑达到惊人的高度。

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考察了古罗马建筑,发现它们遵循了严格的比例与对称规则,这是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顶不具备的特质。
他沉醉于这种古典的美,尝试用重复的单元贯穿整个建筑设计,创造出一种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氛围。

这种风格很快流行起来,严格遵循几何规则的经典元素重新大受欢迎。在这个时期,人们恰好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印刷机的出现也更利于知识传播,建筑也从划破天际的高度回归到更人性化的尺度。
这就是文艺复兴建筑的特色。
后来又出现了浮夸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忠于自然”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及侧重于展望未来的新艺术运动,还有以对称形状和大胆的几何图案为特征的装饰艺术时期……
建筑师们为人们的居住环境,也为自己的社会理想,不断在探索新的可能,设计更多样的建筑。随着技术和材料的更新进步,建筑师也有了更多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
- 串联起建筑发展的伟大建筑师
在《一目了然建筑风琴书》当中,非常触动人心的一点还有那些串联起建筑发展的伟大建筑师们。
比如被称为“解构主义大师”、“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

比起扎哈·哈迪德这个名字,我们更熟悉的可能是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广州大剧院,南京青年文化中心这些建筑。
这些都是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作品。

夸张而流畅的曲线是她作品的一种特点。她通过破坏几何结构、扭曲角度和平面,把建筑外形扭转成前卫的新造型。
扎哈·哈迪德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建筑师,也是第一位且唯一一位从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获得皇家金奖(Royal Gold Medal)的女性。
一位记者采访哈迪德时曾问:“你是一个幸运儿,对吗?”
哈迪德回答:“不,我坚忍不拔地努力,花了数倍于他人的力气,我没有一天放过自己。”
扎哈·哈迪德就这样从一个充满想象力,满脑袋奇思妙想的女孩成长为走路带风、雷厉风行的“女魔头”。
热爱和坚持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重要前提,这是孩子们可以从建筑师身上学习到的。
- 贴心导读手册,扫除阅读障碍
这本书还建筑界的专业人士用儿童化的语言解释了专业的建筑名词。
比如在“穹顶”的解释中,用“半个蛋壳”这样形象的比喻,一下就能让孩子明白穹顶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不同的建筑中,建筑能让我们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与历史长河中智慧的头脑、辛勤的汗水、灿烂的文明相遇,让我们感受历史的变迁,拥抱无限美好的未来。
- 更多风琴书,展开一场停不下来的旅程
《大地画卷:白天和黑夜》

跟随画卷来一场环球旅行,
大地就是孩子脚下美丽的地毯!
3岁+适读
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版画经典,这是一幅长达4米的大地画卷。
法国版画家若埃尔·若利韦用精巧的构思,将地球上的15个美妙自然场景,有机结合在同一个壮观的画面中,每一页正反面分别呈现同一个场景下的白天和黑夜,带领我们穿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


《极简进化史》

展开达8米,带你走过地球的46亿年,了解地质时期,认识恐龙等古生物,理解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
3岁+适读
一本可展开的手风琴书,或者叫墙书,它像一部壮观的纪录片,在8米长的奇妙画卷上为孩子们展现了地球的演变和生命的发展。

把长卷展开,正面,冥古宙、寒武纪、侏罗纪、更新世等各个地质时期的动植物依次铺展在孩子眼前,直观又震撼。
背面,简明的时间轴不仅能让孩子的认知更系统完整,还赋予他们一种更高、更远的视角,体会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这场演变持续了多么长的时间,以及人类的位置和作用。

- 假如孩子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乔伊想当建筑师》

对孩子来说,
没有什么事比搭建一个梦想更重要!
3岁+适读
热爱建筑的乔伊总是充满创意和行动力。他用尿裤和胶水建起比萨斜塔,用桃子和苹果搭出哥特式教堂,还用泥巴建起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可他却偏偏碰到一位讨厌建筑的老师,她让乔伊拆掉粉笔城堡,还发出警告——不准在学校建东西!乔伊该怎么办呢?他还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吗?

拥有梦想是一件美妙的事,这本书给孩子以自信,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无论何时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热爱和探索精神。乔伊建起各种建筑物的精彩举动,也让孩子知道,梦想需要学习和实干去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