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读书心得
关于这本书,读的时候整理了一万多字的笔记,需要的朋友,可以私我。
下文只是整理了一点点想要跟同事分享的内容。
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育所面对的对象学生,作为一个人,他的成长、发育具有客观规律。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我更偏重于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在客观规律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针对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在补课,希望能够更加了解学生。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这本书揭示了:睡眠是极其复杂、有趣的,并且与健康有着惊人的密切关系。睡眠是健康三要素(睡眠、饮食、运动)中最重要的。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更正我们对睡眠的忽视,提高现代文化对睡眠的重视。
睡眠节奏主要受两大主要因素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被称为“昼夜节律”;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腺苷,会制造出“睡眠压力”。
昼夜节律方面,尽管人类显示出一种固定的24小时作息模式,每个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晨型人40%,夜型人40%,早晚两型之间,稍微倾向于夜型人,占30%。从这里,可以理解有一些学生,早晨一起床就很精神,而大部分学生,清醒的高峰要稍晚一些;对于孩子晨读时萎靡的精神状况,不能贴上“懒惰”的标签。
人类是日光驱动的,晒太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绝对的意义。
一些会影响到昼夜节律的主要因素,咖啡因、酒精等,应该引导学生不食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的食品、饮品。
儿童会比成年父母更早入睡、更早醒来。青少年更晚睡着,更晚醒来。这的确是非意志的、没有商量余地的、强有力的生物指令。我们做老师的应当明智地认同这个事实,欣然接受它,理解青少年的作息规律,为他们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的作息安排。
在睡眠期间,人的大脑完成了短时记忆何长时记忆。充足的睡眠,对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是极其重要的。
在睡眠期间,人的大脑会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关联、整理,人的很多创造性的观念,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在睡眠期间,人的大脑会进行情绪的调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而睡眠不足,会造成很多问题。
睡眠为什么及如何对大脑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它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焦虑、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自杀、中风和慢性疼痛),也与身体的每个生理系统都有联系,会进一步造成无数疾病和症状(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不孕不育、体重增加、肥胖和免疫缺陷)。人体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幸免于睡眠不足的严重伤害。
对于孩子所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让他们睡好觉、睡足觉,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或者情绪起伏的时候,让大家睡一觉,再在早晨来解决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