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张磊
学习让你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天早上醒来时聪明一点点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只是觉得一定要做点事,做点有意义的事
我们不必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时,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人生中只有火烧不掉的东西才重要,即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要对坚持的事情富有耐心,驾驭情绪,时刻自我反省,保持高度专注。压力往往可以通过专注来消解,专注意味着你要敢于说“不”,不要去做对自己的核心目标没有用的事情。即使有余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或者自认为拥有及时把精力拉回来的自控力,我仍然建议你不要那样去做。你甚至可以休息来养精蓄锐,等待下一次机会。不要高估自己的自控力,更不要小看人性。回避短期心态,是价值投资者的重要修养。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不是未知的东西。
自我反馈其实是在过程中的反馈,而不是对结论的反馈。
价值陷阱的本质是利润的不可持续性一样,成长陷阱的本质就是成长的不可持续性。
避开成长陷阱的办法就是保持平常心,坚持第一性原理,不要为了发现成长股而定义成长股,否则很容易被“得道升天”的侥幸所迷惑。
平衡好自信和谦虚的心态,保持积极的克制和勇敢的主动。
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就是在长期追求内心宁静的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道德自律和纪律约束中,重复反思,尊重常识,认知自我。
凡盛衰,在格局。格局大,则虽远亦至;格局小,则虽远亦阻。
延迟满足,别人喜欢调试产品,他喜欢调试自己,把自己的状态调节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追求极致的理性和冷静,在此基础上为了长远的战略目标强迫自己学习许多不愿意做的事情。
保持进化最大的价值在于竞争对手会消失,而自己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
把学习和研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更需要一种穷根究底的态度。
在理性得接近极致时,能够发现许多本质的东西。
把小事做到极致。
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不要和魔鬼做交易,不要轻贱了自己。
如果只有赚钱才能让一个人开心,就像追求“第一名”的开心一样,他一定缺少对事业最纯真的热爱。创业公司需要的是把追求伟大成就作为目标的人。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使用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功课。
真正顶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每个人都知道工作表现和贡献是最重要的,准确的评价比善意的评价更为重要。
科技不是颠覆的力量,而是一种和谐再造的力量。
何止于米,相期于茶。
在精益管理的范畴中,浪费是指一切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人类活动,包括需要纠正的错误,生产了无需求的产品及由此造成的库存和积压、不必要的工序、员工的盲目走动、货物从一地到另一地的盲目搬运、由于上一道工序不及时导致下一道工序的等待以及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要求。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获得心灵宁静之后,奇迹就会因此而生。
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家。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句,还是要精心选择自己的同事,选择合作伙伴,选择投资人,把选择做好。这些精心的选择,只要有一点点偏差,都有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其实高瓴的成功,很多时候是带有一点偶然性的,很多时候我在做选择时并没有真正的主观上把很多东西都想透。今天我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应该更主观地、更清晰地按照这个逻辑走------把选择做好。不要轻易的出卖自己,不要谁给你点钱,给你点利益,就什么干了,不断的妥协,去违反自己的原则,只为了简单的跟别人比资金规模,或者其他一些表面的东西。我觉得要能够永远保持住心灵的宁静,至少也要在前三到五年保持住。
格局观,最大的本质上的区别就是格局观,就是看他有没有格局,看事情是不是长远,能不能从长远的视角衡量自己。同时,格局观不光在于看事情是否长远,还在于能否看清事情的本质,能否看清人的本质,对组织是否有通透的理解,这些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格局。到最后,投资人比的是品质和心性,企业家比的是品质和格局观。
你的每个微小的判断背后都反映出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反映出你的格局观、价值观、世界观,我想高瓴在这上面比较坚持的。
理性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还是要有个好心境、好家庭、好身体。投资这项事业进行到最后,反映的是你个人的真实性情和价值观。健康的环境和心情是长期修行的结果。成功诚然需要运气和际遇的配合,但是否幸福的去做投资,则掌握在你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