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本心理学
本篇日记浅谈我对人本心理学的一些认可之处,【】中大部分摘自百度百科词条“人本主义心理学”。
【首先我很认同“高峰体验”:
百度中说,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
其次,我认可马斯洛所说的,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 要遵循自我同一性原则,应该使自己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让自己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带有“佛性” 。
最后我认可他说的,工作方面, 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工作不成为一种工作,而成为自己喜欢的娱乐。 还有不要将权力赋予给“为得到权力而追求权力的人”。 】
以下是我的想法,之前看过人本心理学的两本书,觉得都好教条 好积极 读起来像成功学心灵鸡汤 不好看 但是今天因缘巧合在某微信公众号又看了一些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文章,还是有点意思的,可能信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活的会更乐观 更舒心一点,也更贴近现实生活,而精神分析学派就有些玄学 偶尔险峻 功力不深又急功近利的话容易走火入魔。
所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我看来适合中学生阅读,先大力追求一下功利方面的东西,然后进入大学之后 再尝试寻觅符合自己脾性的文学作品。快乐与理想也符合边际效益递减原则,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并不是挣的钱越多越好 所以说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 并不等同于得到越来越多的金钱与名利 。
这一篇日记只能作为一个很浅显的记录,我还有别的很多话想说,最近也没有写,还有关于电影和小说的感想,也没有整理,只能说言不尽意 书不尽言 整理自己的思想比整理自己的物品要困难很多呀~
我之所以还没有整理的好,是因为我还不够坦诚,我的顾虑很多,我怕写的太乱 写的不够好 写的太啰嗦 怕读者对我的言论产生误解 怕我的言论引发争议甚至争吵。。因为想得太多 所以蹑手蹑脚。所以 只能 大胆一些了 尽力的码字写 或许写得多了慢慢的就清楚了 等清楚了就整理个条理清晰的作品出来。
香菱为了学师 拜了黛玉为师 香菱怕作不好 黛玉安慰她说 我们都是作诗作着玩的 谁还真是认真作诗不可?如此一想 就轻松很多 无论是看电影 看小说 还是读书 读哲学 了解心理学 都是为了一种精神方面的愉悦罢了 说白了就是玩 去玩味字里行间的逻辑与情感 没有什么可正襟危坐的 所以就放松下来 把自己的观后感不加修饰的忠实记录 于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