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与这坨肉息息相关
大肠癌是源于大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结直肠癌。可发生在各段大肠,70%发生于左侧,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大肠肿瘤的生长特点是肿瘤的多发性,半年内的同一时间点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肿瘤,称为同时瘤。不同时间点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肿瘤,称为异时瘤结直肠癌。在《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新发数据》中显示,我国肠癌的发病率已经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每1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结直肠癌,死亡率跃居癌症第5位,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

虽然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为显著,但病因尚不清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肠癌的发病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和饮食结构有关,部分特殊类型大肠癌可能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另外化学致癌物质也属于重要致病因素,部分消化道疾病也与大肠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结直肠癌全球发病率有明显地域分布差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发病率较高,非洲及大部分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肠癌的好发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者、超重及肥胖者、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吃红肉或加工肉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等。典型症状是便血、腹痛、体重下降明显、贫血、肠梗阻。通常左半大肠癌更多出现血便和肠梗阻,直肠病变偶尔伴有里急后重感。右半大肠癌更多出现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等表现。

临床中95%以上的散发性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而从息肉发展为癌则需要10-15年,而息肉的所带来的早期症状是不明显的,只有检查才能更好的诊断,目前早期肠癌检出率不足10%,传统肠癌筛查意义重大却被忽略,传统粪便潜血检测腺瘤得灵敏度不到30%,肠镜的检测弃检率高,导致结直肠癌早期发现难。大肠癌的治疗为癌组织切除辅以放化疗或靶向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患者体质、性别、年龄、家庭条件、癌症分期等,中医治疗也可起到辅助作用。早期以及部分中晚期患者能治愈,严重晚期病人生存率较低,因病死亡。

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直肠癌可以被阻断在早期阶段。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中,对高发地区40岁以上有结肠息肉家族史者可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筛查,阳性者则需要配合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新型肠癌筛查方式中,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的共识意见推荐粪便DNA检测作为常规肠癌筛查技术,华大基因也紧随其步,研发出专门针对中国人群特异性的无创肠癌基因检测---华常康。

华常康可通过检测粪便中携带的肠道脱落细胞DNA中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从而评估受检者罹患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风险,实现了居家采样,无创无痛的便捷检查方式,根据2019-2020年华常康回顾性多中心临床有效性验证研究数据显示,华常康的特异性高达92%,癌前病变灵敏度46%,肠癌灵敏度88%,有效提高了发现消化道疾病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实可以治愈的疾病并不算可怕,肠癌也是这么个道理,肠癌早期以及部分中晚期患者是5年生存率高达90%,而晚期仅有14%,早期和晚期5年生存率的对比也说明恶性疾病早诊早治重于一切,要珍惜身体给我们争取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