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纸媒时代
查看话题 >在报社实习之后 我就去了网站
十多年前,大概是大二的时候,我就决定不考研,由于很怕找不到工作,暑假我就去了报社实习。
大院儿,一栋5层左右的楼,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楼梯还是青色的,带着年代的痕迹,是怀旧电影可以拿来取景的样子。
那个时候的我正处于人生的问题阶段,话不太能说利索,完全的脸盲,每天靠手表来找带我的老师,一只有点泛紫的表,我再看头发,一个长马尾,然后我才能在心里确定,这就是我的老师。
我紧张的打招呼,她给我派任务,然后我跟着“摄像大机”,每天跑。
现在想来我的老师对我不薄,虽然我们私下没啥交谈,我有很多需要感激的人,但我放任她们留在了我过去的生活里,丝毫没有表示。
采访还是很有趣的,比如说去农贸市场,然后采访小商贩。
十年前的办公室小盆景才刚刚开始流行,我把我看到的东西写下来,在报纸上成为豆腐块,新奇的东西,最后也会成为网上9块9三盆的小商品。
时光的河入海流。
报社的人都非常能说,一桌子人吃饭一桌子人在说,我唯一不怯场的事情就是吃饭了,不管多陌生的饭桌,我都能吃的下去,但让我说话,我就说不出来。
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饭桌上能讲一个厉害的故事,然后让当时的所有人都深深震撼的人。
就是当实习记者的某次吃饭,有一个大哥,三十多岁吧(当时比我大十多岁),他说:我这心脏都有一个支架了,上次喝酒直接喝过去了。就是这个支架教我一个道理!他突然提高了一个音量,让你以为他要告诉所有人注意健康,他说:我TM就是喝死,也不能让人吓死!
哈哈。我感觉他愤怒的声明里,有一丝对生命的豁达,这之后我一直用这句话吓唬别人。
报社生活就是早早的去采访,拍照,成稿,基本上下午2-3点之前就要把所有的内容搞定,编好文字格式配好照片,然后就可以放羊了。
第二天就会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和摄影大哥的成果。但是下午的楼里面会呈现出一种荒芜感,这种荒芜感,有一部分是崛起中的门户网站带来的。
但我没有亲眼看到一张报纸是如何印刷出来,如何配送的。
那时候我的心里,有一个自大的声音,报纸是会消失的,然后我就去了网站,当了编辑。
时不时的我会觉得,当记者挺快乐的,报纸有可能消失,但现在也没有,记者又不会消失,新闻也不会消失,那些我们想说出来的故事,虽然是太阳底下最不新鲜的,但也没有消失。
好好去听一个故事,好好去写一个故事,有时候我会觉得,这才是我愿意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