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骂刘姥姥是母蝗虫,那她就不是林黛玉!

文/老琢磨了
01
刘姥姥二进贾府的时候,林黛玉说她是“母蝗虫”。对一个穷苦百姓的刻薄,成了林黛玉在无数人印象里留下的诟病。
红楼里骂人的话并不少,骂刘姥姥是母蝗虫之所以会成为林黛玉的污点,主要还是因为刘姥姥的身份。倘若把刘姥姥换成忠顺亲王的某个小妾,再让林黛玉去骂,众人眼里恐怕又没了污点一说。
对与错,好与坏,在一些人眼中其实只是因人而异。看上去也没什么,实际上此种准则恰恰与法律相悖。
02
林黛玉之所以会无所顾忌的称刘姥姥是母蝗虫,压根不用扯到刻薄、阶级差距、年纪小、爱开玩笑等等因素上。
真正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林黛玉真是如此认为,她就觉得刘姥姥是母蝗虫,腆着老脸卖傻卖痴、过境之处带走一堆的母蝗虫。她不需要任何人为自己解释,她和刘姥姥本身就是价值观迥异的两种人。
刘姥姥为了生存,会选择巴结贾府,可林黛玉不会。
遍读整部红楼,林黛玉没有巴结过任何一个人。虽然她很怕被别人耻笑,虽然王熙凤说好妹妹缺什么只管跟我要,虽然她在贾府寄人篱下生病了吃不起燕窝,虽然她身有林如海的遗产,但是连窗纱旧了她都不会开口,还是等到贾母自己发现后说“立马找人换成软烟罗”。
有读者解析时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不懂,所以刻薄。
倘若林黛玉懂了刘姥姥的艰辛,也就明白口下留情。
可谁又能确定林黛玉不懂呢?她可是“心较比干多一窍”。或许在林黛玉看来,不懂的是对方。就算自己沦落到跟刘姥姥一样出身贫寒,生计艰难,那她也不会因为生活而选择变成刘姥姥。
就如葬花吟中所写: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林黛玉就是林黛玉,孤标傲世,铁骨铮铮。
每个人心中都曾住过一个林黛玉,后来因为生活,这些林黛玉逐渐死去。
03
任何人都不需要为自己的性格而买单,林黛玉如此,刘姥姥同样如此。而每个人,亦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我们都只需要被自己的内心认可便足够了。
从林黛玉的角度看刘姥姥,是母蝗虫。从刘姥姥的角度看林黛玉,无非就是个有钱人家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傻清高姑娘。
对于刘姥姥而言,什么最重要?活下去。
对于林黛玉而言,只要洁来还洁去,就够了。
读者开启的,一直都是上帝视角,他们甚至知道红楼梦的后续发展,于是批这评那。可在林黛玉的角度所能看到的,只有“一个乡下来的不知道哪门子亲戚的老妈子过来扫货,扒拉走了一大批东西。”
也正因此,当林黛玉说出母蝗虫三个字的时候,周遭其他的小姐丫头纷纷附和。
很多时候当局者无法察觉到自己身上的品质。也许在自己看来有趣的、高傲的,在别人看来却无知且丑陋。可偏偏自觉无趣又低俗的东西,到了别人眼中又有趣可爱的紧。
04
所以对于红楼梦里“林黛玉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这一幕,我的看法很简单:各生欢喜,不具错对。
在林黛玉和众小姐丫鬟的视线里,刘姥姥的扫货行为就是母蝗虫,她们所说不过眼中所见,谈不上过错。
可说与行又是另一回事,若自己本身的品行和刘姥姥相差无几,还骂刘姥姥是母蝗虫,那是人品问题;若像林黛玉一样始终保持灵魂的纯粹,那她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只能证明双方确实不是一路人,而没有谁对谁错。
若大观园里林黛玉说出“刘姥姥也不容易”这样的话,那林黛玉就不能是林黛玉了,她只能是林姥姥。
而在刘姥姥眼中,又是另一回事了。什么孤标傲世,就是傻儿吧唧的假清高。你要肚子里没有存货,又怎么孤高的起来?你林黛玉笑话我,也就是贵族小姐头发长见识短罢了,否则又怎么能写出“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样的话来,姥姥我不跟你计较。
一首《杏帘在望》,实际上并不能说明黛玉不知人间疾苦。首先这诗是为宝玉写的,其次这诗是写给贾妃看的,我想没人会在国宴上写一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吧?
林黛玉是清高,可又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