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阅读的“初心”
按:翻出以前的一篇书目推荐,放这里。
近些年来,“初心”一词火遍中国,各行各业争说“不忘初心”。其实“初心”这个词也算历史悠久了,比如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中说:“既不契于初心,生死永诀。”而“不忘初心”据说最早也见于唐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
对爱好文史的读者来说,阅读的“初心”是什么呢?也许是通过读书与思考,来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之所由来,理解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并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有所展望或预期吧?在这里,小编“不忘初心”,向各位读者朋友推荐一些好读易懂的本版文史作品: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彩图珍藏版),对中国自上古时代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地理、社会与文化等作了全面、简明的叙述与梳理,文字平实,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部上佳的中国通史读物。有论者评说:“在吕思勉先生的笔下,充满了历史的冷静,文化的关怀和对人类殷殷的期望。”
吕思勉先生的另一部作品《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装珍藏版),分门别类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婚姻、族制、政体、官制、赋税、兵制、刑法、衣食住行、教育、宗教和文化学术等许多方面的起源与演变情况。顾颉刚先生因此这样评价这部书 :“分类专述文化现象……叙述中兼有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上,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魏风华老师的《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以经典名著《世说新语》为线索,融汇历史背景与人物脉络,对独特的魏晋时代做了一次全面的描绘和解读,以怀古的深情和隽永的文笔讲述魏晋名士的种种言行故事,展现他们放达不羁、珍惜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风度与情怀,使那个遥远的黄金时代光彩重生,也给当下的生活带来深深的启示。
傅乐成先生的《汉唐气度》,是台湾地区汉唐史研究领域开创性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里,傅先生将引导我们思考很多问题,比如:飞将军李广,为什么一生不得封侯,最终自杀?贞观之治前的玄武门之变,真相到底如何?诗圣杜甫,真的是喝酒吃牛肉撑死的吗?安史之乱,对我们的民族观念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上消失的异族——沙陀与突厥,有着怎样的故事?汉唐的文治武功与历史兴衰,对今天又有着什么样的启示?
黄仁宇先生名作《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借由精彩的故事与生动的叙述,揭示了传统中国官僚制度运作的逻辑与弊端,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名家、《万历十五年》初版编辑傅璇琮先生说:“这本书的撰写,确实拓新了我们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历史学家杨联陞先生曾予以盛赞:“无论是作为历史著作,还是作为文学作品,这本书都堪称杰作。”作家、学者易中天先生也是本书的读者,曾说:“‘欣赏’这个词不能形容我对黄仁宇的崇敬。”
黄仁宇先生还有两部作品值得推荐。一本是《现代中国的历程》(增订本),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纵横中外,畅谈古今,全书浸透着黄仁宇独特的大历史观精神,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另一本是《我相信中国的前途》(增订本),集中收录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一系列以中国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字,可谓黄仁宇先生晚年学术思考的结晶。黄先生以其独特的长时段、大视野的历史观透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反映了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和良知,给人启发良多。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七千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反映了蒋廷黻先生十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思考,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七十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彩图增订本对文字作了仔细校订,并搜集增补作者相关文字九篇,内容大为丰富和完善。
说到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自然少不了这套丛书:“跟大师学国学”。这是一套名家写给年轻人的经典读物,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有的是为高中学生所撰的教材,如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有的是为青年学生所作的讲演,如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和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有的是应约为青年人所写的通俗读物,如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这正应了曹聚仁先生记录章太炎先生所作国学讲演时所说: 任在何时何地的学者,对于青年们有两种恩赐:第一,他运用精利的工具,辟出新境域给人们享受;第二,他站在前面,指引途径,使人们随着在轨道上走。因此可以说,学者是青年们底慈母——慈母是兼任饲育和扶持两种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