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后,你们都做了什么?现在感觉如何?
查看话题 >写在裸辞半年后:在茫然里孤勇前进
裸辞两个月后,写了一篇复盘日记,看起来生活还算有序:裸辞后的两个月我做了什么
又是三个月倏忽而过。经历前期的放松、重建和探索后,我的心态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又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来探索前路?
上一篇总结的文章结尾说,暂时还没有想清楚未来的职业规划,希望转向内在,通过不断和自己对话,深层次了解内心需求: 热爱到底是什么?我热爱什么,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经过3个多月的持续对话和探索,我想,上面这些问题我好像可以回答一部分了。现在想用文字重新梳理一下这半年的体验探索和心路历程,剖开一些不太敞亮的部分,分享一点心得感悟。
如果你也在裸辞向内探索的阶段奔跑,那希望这篇并不干货甚至有点苦涩的总结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一点力量。
(楼主玻璃心,不欢迎杠精哈)!
四月,裸辞后第一个月:放松,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吧
离职的第一个月,心态非常佛系。因为免疫力崩溃(体质有点特殊),经历了一次抢救,于是整个四月都在家里蹲。害怕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就医,我没有办法去海岛、去西部,去任何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去实现计划中的裸辞旅行。
五月,裸辞后第二个月:探索,不如开家小店?
五月中旬,身体基本恢复,除了担心激素副作用以外,这次的事情好像并没有给我的思想带来某种转变。经历一次生死,很多人好像都会悟出点什么,比如:生活最重要;我在工作上这么拼命干嘛;我需要休息等等,这些念头统统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反,我开始更加用力地探索了,我迫切地想要得到一个答案,想要看清“来路”找到“去路”。如果“放松”是四月的关键字,那么五月关键词就是“探索”——略显盲目地探索。
大概女孩都有一个开店的梦吧, 脑子里一直在思考着什么时候可以拥有一家自己的小店呢?或许是咖啡店、轻食店,或许是日料店、杂货店,于是我在五月进行了一些摸索。
首先,通过网络检索和咨询朋友,找到了一些学习咖啡、轻食的课程,对比价格,了解学习时间和内容,对市场情况摸了一次底。然后,在我们当地逛了很多咖啡店和西餐店,踩了几个点,了解了一下店铺租金和设备成本。又通过探店,观察店里的人流、菜品的价格估算营业额。这样对于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多少成本、多久能盈利心里就大概有数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开一家店的苦与乐,除了探店观察,我还去找开店的朋友聊了聊天。有个朋友刚毕业就在自己的小镇上开了一家咖啡甜品店,我很羡慕她年纪轻轻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却说有点后悔一毕业就开了家店。
一旦有了店铺,就感觉自己被紧紧地束缚在了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又会担心入不敷出,没有办法覆盖成本,毕竟需要这家店来养活自己。通过深入的对话和实地观察,我了解了开一家店的苦与乐。
原本以为自己很喜欢咖啡、甜品,但对于制作这件事情我并没有“取之不尽”的热情,在咨询了很多课程以后也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报名学习。我一直在计算这件事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在思考投入产出比,然而开一家“小而美”的店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情怀大于经济效益的,我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应对前期大量投入却持续无法产出的情况。
开一家小店,需要亲力亲为,需要经济支持和时间投入,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来面对琐碎的细节和突发情况,我明白当下的自己,不论是经济状况还是心理状态都不适合立刻上手。
但未来会不会做这件事情,我还不太清楚,小小的种子已经在心里种下了,可能还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持续滋养,等待时机萌芽。

六月,裸辞后第三个月:持续探索,要不要做自己的产品?
放弃了开一家实体店的想法后,6月的我开始了另一阶段的探索,要不要开家线上店?
开一家网店想必是很多女孩梦想清单上的重要一项,然后第二轮“轻折腾“开始了。抱着小心谨慎的态度,我踩着小步在圈子边缘试探了一圈后又悄悄溜掉了。
五月初,正好一位服装设计师朋友在筹备自己的淘宝店,于是便跟着她一起经历了公司注册、品牌商标注册、网店开通等等做品牌前期各个环节的流程。嗯,比我想象中要复杂、琐碎很多 ,这个月我在不断接触曾经不曾听到过的词汇,吸收了大量新知识。
那么,开一家店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产品。对于产品制作知识一片空白的我和朋友“舒坦”一起进行了探索。
产品从哪里来?采购别人的产品或者自己设计生产,原创产品又可以分为手工制作和批量加工。
如果从能力入手,最一开始想到的是手工饰品,制作简单好上手,并且“舒坦”对于耳饰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这大概也是很多女生开网店时会考虑的品类,不然小红书里也不会有这么多饰品创业的店主了。入行门槛低便竞争激烈,如何在这片大洋里保持差异化是我们没有信心做好的事情。
如果从喜好入手,我们都很喜欢家居用品,喜欢布艺、餐盘、杯子、香薰等等让家变得更精致美好的事物。于是,决定一起去心心念念的景德镇探探,了解一下捏泥巴的手艺。在景德镇偶遇“白果杂货”店主,三人一壶咖啡相谈甚欢,通过店主介绍,对于手工陶瓷制品的手艺有了更多理解,也了解了买手和手艺人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

不管是饰品还是陶艺,从手工制作的角度切入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前期成本进行学习。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个从小就不擅长手艺活的人。颈椎不好,亦不适合长期伏案做手工。唯一擅长且长期坚持的手工活儿,可能就是做手帐了。
身边切入手工行业的创业者之前都已经以副业的形式深耕了很久,模式可行、时机合适后才会将它作为主业全身心投入。但是目前,并没有一门成熟的手艺可以供我们安身立命,而且是否足够喜欢、持续投入也有待商榷。
那么,自己手工制作这条路被永久排除了。
经验不足、资金有限,我们需要避免“重资产”创业,如果找工厂批量加工生产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通过和朋友一起开原创服装店的经历,让我知道制作一款产品到底需要多少技能和资源:原料采购渠道、产品设计能力、生产工厂资源、产品包装能力、销售渠道、营销能力以及仓储物流等等,甚至还可以细化到客服、退换货处理等。
前端制作产品的能力或者获取差异化产品的渠道依旧是我们最大的短板。自己制作产品的想法现在看来过于天真了~
七月,裸辞后第四个月:焦虑终于还是来了
7月,舒坦因为经济状况还是在裸辞一年后选择回阿里搬砖。因为5、6月的探索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前路茫然的我,也开始重新找工作了。
重回职场,3个月空白期是一条警戒线,一般公司的HR都会默认忽略掉3个月以内的空窗。这条分水岭是我焦虑的重要来源。
在各个招聘网站上开放了简历,也陆续得到了一些回应。面试了高校行政、研究所、小品牌团队和互联网公司。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感觉更加茫然了。
第一个念头:不如重新回品牌方搬砖吧。用前同事的话来说就是,不要觉得是公司在压榨你,而是你在榨干公司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就不会觉得这么痛苦了。面试了几家,在和HR聊到work life balance的话题时,几次感受到了潜藏的pua气质。重新进入一个团队,被不断审视、考核,为了实现别人的梦想给自己列okr或者背上kpi都已经是我无法适应且不想适应的状态了。
第二个念头:找份轻松的主业,通过业余时间持续探索副业。于是,投递了几个高校行政和研究所的岗位,由于不是通过事业编制考试进入的岗位,工资和待遇都不尽如人意。盘算了一下,为了这点工资付出8、9小时/天好像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且它无法让我在大城市“歇脚立足”。
第三个念头:进入体制。想要拥有收入不错且work life balance的工作还是得参加体制内的考试才行。和很多体制内的朋友聊了聊,得知不同岗位的工作量有很大差距,单位里也会有忙成狗,整天加班的人。万一踩坑,我可能又会想要走出围城。那么,需要笔试、面试的门槛让我觉得沉没成本有点太高了,暂时没有勇气付出大把时间为一个不那么明确的选择付出努力。
七月,一直在各种念头里摇摆,没有办法采取任何行动,整个人处于焦虑和停滞的状态。
八月,裸辞后第五个月:冥想,内观
就这样焦头烂额了1个多月后,我觉得该做点什么调整一下了。其实,前期一切的焦虑都源于我在逃避自己的“母题”,逃避思考“我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梳理、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不断追问自己,不断观察日常行为来分析背后潜藏的思维模式和人生信念。但是我知道,不能再逃避这个问题了,必须剥离外界动机,寻找内在动机,完成自洽第一步。
于是,八月,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参加了“墨守MineSoul”的正念训练,希望通过正念来放松大脑,对抗“熵增”。通过音频学习和正念书写,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舒缓,提升了自我觉知力,学会了如何休息。
仔细一想着实可笑,活了20多年,最不会的一件事情居然是放松和休息。正念真的值得每个人体验和学习,我的修炼也还在继续,应该是一件未来会长期坚持的事。
第二件是参加了一期关于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训练营。在教练的引导下,主动寻找人生核心信念和优势势能,通过不断和自己对话,理清问题,规划人生发展路径。最近,我在重新梳理这个自我探寻的模式,以期在其中融入更多元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
九月,裸辞后第六个月:开启新道路
探索了半年的人生再次启航。
通过前期思考和尝试,我找到了职业人生的三个关键字:创造、自由和利他。结合优势能力和兴趣,未来的半年时间(当然,也可能更短,看我的存款能支撑到啥时候吧,哈哈哈),想尝试以下几件事情:
1.九月以杭州城市主理人的身份加入了林安的“自由会客厅”项目,未来会和有趣的小伙伴们在杭州举办各种探索自由人生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接触更多自由职业者,得到深入交流的机会;一方面也在探索自己对于“策展”这件事情的热情程度,做一个小步尝试。
2.虽然6月的开店探索失败,但当时的我们只是停留在“想”的过程,没有真正放手去做。之前好像掉进了伪完美主义者的陷阱里,以“一定要完全准备好”为借口来过度准备和无限拖延,并避免失败。这次决定换个思路,利用MVP思维(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小步迈进、快速试错。有进展我再来汇报吧!
3.持续输出内容。希望能通过输出倒闭输入,完成更多阅读和写作计划。
虽然第一阶段并没做什么大事,但是找到核心信念,明确未来持续发展方向对我来说就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算有所成吧~(就是这么积极乐观)。
原本是一个不喜欢将“自我”过分暴露在社交平台的人,虽然之前一直有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也只是将其中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害怕不友善的评论,害怕当众立flag失败,害怕被抓住逻辑漏洞,但是现在的我好像逐渐开始“外向”了,摩羯本命转向上升双子了吧。
我觉得不够敞亮、不完美甚至有点缺失的自我部分也是“美好”且“有用”的,这一部分的输出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各种类似追求完美、害怕攻击的心理,也可以从某些角度帮助到一些人,比如经验的学习、感受的共鸣、力量的传递。当你敢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做的事情大声说出来的时候,同频的人、合作的机会、支持的声音也可能随之来临。
未来,希望能够尽情表达更多面的我,更多失败、无措、茫然的我,但也会有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和吸取周围能量的我。
最后小结
cyclecycle面包生活上一期的主题「自然醒」可以作为我这近半年裸辞生活的小结。跳出字面意思,从更加宏大和深入的视角解读“自然醒”,它所强调的是一种人生状态,是自我意志被满足、被支持,而不是在时代的浪潮里随波逐流,追求社会定义的成功人生。当我们找到人生方向,去有序推进的时候,内心的自我就会在某个合适的契机自然醒来。自然醒的人生是舒展的、健康的、充满活力且幸福自洽的。

所以,我想用“自然醒”这三个字来总结这半年的裸辞经历。虽然无法确认,未来是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充分保持自我觉知,但会努力做一个主动寻找意义的人,而不是被外界赋予意义。
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是漫长的,从觉察、挣扎、徘徊、探索到略有光,这一路我走了7年。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摸索,我也并没有完全走出自己的路,但保持觉察、直面痛苦、持续探索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那么,未来就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