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他出身名门望族,但却坚信民主、捍卫自由;他身体残疾,是“轮椅上的总统”,却领导自由世界人民战胜了残暴的法西斯反动派。
他用“炉边谈话”温暖了美国人民的心窝,用“新政”驱散了经济大萧条的阴霾,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定重新唤醒了美国人的自信心。
为了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打破惯例,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却在胜利的前夜溘然长逝。
连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罗斯福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人。他是作为这场战争的英雄死去的,他为美国人民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政坛之路
191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成功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步入政坛。在威尔逊总统任内出任海军助理部长,积累了宝贵的海军和行政管理经验。
1921年,39岁的罗斯福患上了脊髓灰质炎而使下肢瘫痪,终身被轮椅束缚。但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坚持每天拄着拐杖练习走路,并用支架固定住膝部,终于重新站立在人们面前。
在192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大获全胜,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但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纽约州州长,为陷入低潮的民主党带来了希望。
1929年,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胡佛总统奉行自由主义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濒于崩溃。
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罗斯福以“新政”为号召,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通过采取《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15项重要法案,美国经济终于有了复苏的迹象。
中立之争
从20世纪30年代起,德、意、日法西斯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默许下,积极扩军备战,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酝酿。
为免战火波及美国,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要求严守中立原则,禁止向任何交战国销售军事物资。在他们看来,只要美国不卷入欧洲争端,便可以远离欧洲战火。
《中立法》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佛朗哥叛军受到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大力支持。由于总统大选在即,罗斯福只能迎合孤立主义者的要求保持中立。
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补充案》,宣布交战双方按照“现购自运”原则进行军火贸易。西班牙政府无力购买美国军火,但是叛军却能通过德、意政府获得大量美国军火,间接助长了叛军势力。
为了打破孤立主义者的幻想,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著名的“防疫演说”:“战争如瘟疫般在蔓延,我们决定远离战争,可无法保证战火不会波及美国。”罗斯福的表态让孤立主义分子大为恼火。
1939年9月,纳粹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为了能够向同盟国提供物资援助,罗斯福总统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中立法修正案》,宣布废除武器禁运,“现购自运” 原则适用于参战各国,这就保证了英法两国能够通过大西洋航线从美国获得物资援助。在德国“闪电战”的攻势下,波兰、挪威、丹 麦、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相继失陷,只剩英国孤军作战。
1940年8月,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空袭,“不列颠之战”拉开帷幕。为了帮助英国对抗德国,罗斯福总统以驱逐舰换英国海军基地的方式,为英国提供了大量海军装备。
1940年底,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后,便立即敦促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同意以租让的形式向同盟国提供军事物资。美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6月,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罗斯福总统强烈谴责了德国的侵略行径,并决定给予苏联援助。
1941年8月,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联合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英美两国 建立了反法西斯政治同盟。
美国参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这彻底激怒了美国人民,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加入战局。

为了赢得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开展大规模的重整军备运动。
1942年4月,在罗斯福的亲自筹划下,美军对日本东京展开空袭,并取得成功,后又在中途岛一役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掌握了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7 月,罗斯福批准盟军登陆北非的作战计划。在北非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率领下,美英联军节节胜利。
1943年5月,被逼入绝境的25万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北非战场获得胜利;7月,英美联军根据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确定的在地中海开辟新战场的作战方案,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并大败意大利军队。
战争形势渐渐明朗化:1943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由于战事失利最终倒台;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中大获全胜,控制了苏德战场,同盟国胜利在望。
为了制定盟军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以及解决战后安排问题,1943年11月, 罗斯福与丘吉尔和其他同盟国领导人在开罗、德黑兰举行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4年11月,罗斯福第四次当选美国总统,1945年2月,他参加了雅尔塔会议,美、苏、英 三国领导人除协调盟国在欧洲和亚洲的战略外,还就联合国问题进行讨论。
构建联合国是罗斯福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他的设想里,联合国以安理会作为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核心,五大常任理事国承担“世界警察”的任务,享有对安理会和平决议的否决权。其中,罗斯福还有意识地突出美国在联合国中的领导作用。几经讨论,三巨头最终就联合国问题达成一致。繁杂的军政事务使罗斯福心力交瘁,他的身体状况愈加糟糕。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
罗斯福没能看到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25天后,作恶多端的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3个多月后,日本法西斯也投降了。
和平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