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散步指南
查看话题 >帝都胡同遛弯 01 | 南池子的悠闲下午
七月流火,秋凉将至,北京又要迎来一年中最好的日子。趁着好天气,我决定再好好逛逛京城,开启胡同遛弯计划,叫上朋友,先从皇城走起。
皇城也就是围着紫禁城外面的一圈,在明代属于皇家禁地,普通百姓不得进入。皇城内除了皇家宫苑外,主要是服务宫廷的各种衙署机构和仓库、作坊。到清代内府改革,裁撤了明代的二十四衙门,除了一些皇家建筑外,皇城许多地方改为寺庙和胡同民居,不再像明代一样作为禁地,而渐渐有了市井气息。

清代皇城的四座城门如今只剩下天安门,而红墙黄瓦的城墙也多被拆除,几乎只剩南边一段。南池子大街位于皇城东南角,这一带曾经是明代皇城的东苑(又称南内),明英宗当年就被软禁在这里的崇质宫。英宗复辟之后,心念南内的幽静,在此处大兴土木,增建三路宫殿,修建各种石桥、假山、亭台楼阁,整得非常华丽。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英宗都会和群臣到这里赏游宴饮。明末清初,东苑废弛,昔日盛景烟消云散,但今天我们也还能找到一点历史的痕迹。



进了南池子大街的券门后,左右两边就是菖蒲河公园。菖蒲河又称外金水河,就是在天安门前流过的那条小河。公园是近些年修整的,面积不大,但景致还算不错。微风吹动柳枝,让人想起明朝皇帝热衷的「击球射柳」之戏。新修的石桥虽然不似旧日华丽,但也能让人联想到明人描写英宗所修飞虹桥的诗句:
鲸海遥涵一水长,清波深处石为梁。 平铺碧甃连驰道,倒泻银河入苑墙。 晴绿乍添垂柳色,春流时泛落花香。 微茫迥隔蓬莱岛,不放飞尘入建章。


菖蒲河公园颇有些名气,还因为这里是老年人跳舞相亲的地方,平日里相当热闹。但由于疫情的缘故,供人活动的长廊小广场被封锁,工作日的下午也就没什么人来了,倒显得非常清静。河边还有一座神奇的茅台博物馆,前廊的天花上全都是茅台的品牌 LOGO,尽显低调奢华。我还挺好奇里面的样子,不过由于要提前一天预约,只能留待下回来看。

从菖蒲河公园向北拐入南湾子胡同,就决定由它来作为我们遛弯计划的第一条胡同了。

胡同的北侧原来是清末九门提督江朝宗的大宅子。1937 年北平沦陷后,他就在这个宅子里谋划成立北平治安维持会,投靠了日本人,后来还短暂做过日伪政府北平市长。如今江朝宗宅已不存,立于此处的是一座清水风格的酒店。在它的对面是清顺治年间修建的一座喇嘛庙:普胜寺,其原址正是明英宗当年被软禁的崇质宫,今日则是欧美同学会的会址。欧美同学会在民国初年由颜惠庆、顾维钧、詹天佑等一批留学生发起成立。他们集资购买了破旧的普胜寺后,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建,修了图书馆、餐厅、招待所等服务设施,其功能一直延续到今天,胡适、竺可桢、茅以升等人都担任过会长。但这里并不对外开放,只能在门口一瞥。


连着南湾子胡同的便是北湾子胡同,走过狭窄的小道,从南侧的一张院门中可以窥见皇史宬的琉璃屋顶。皇史宬又称表章库,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是明清两代存放重要书籍和皇家档案的地方,其正殿是一座巨大的无梁殿,由砖石砌成,采用了「金匮石室」的做法。皇史宬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对外开放,最近经过漫长的腾退、拆违、修复后,终于要开放了,但暂时只面向团体,非常期待有一天能进去看看。



沿北湾子胡同向北,我们来到了缎库胡同,胡同因清廷在此处设缎匹库而得名,类似的还有不远处的磁器库胡同、灯笼库胡同,是宫廷存放磁器(瓷器)、灯笼的地方。胡适年轻时就曾在缎库胡同租过一段时间的房子,他的白话文诗集《尝试集》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再往北走就来到了普度寺的地盘,明代这里为东苑的洪庆宫,明末被毁。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建府邸(睿亲王府)于此。多尔衮为清朝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到顺治朝已权倾一时,他的王府建在皇城内,很不一般,乃清代特例。当时的睿亲王府可谓相当热闹,俨然一个小朝廷,许多朝廷要员汇聚在此处理国家大事。府里的建筑规制也在诸王之上:「翚飞鸟革,虎踞龙蟠,不惟凌空挂斗,与帝座相同,而金碧辉煌,雕镂奇异,尤有过之者。」这也成为日后顺治帝宣布他谋逆的罪状之一。多尔衮死后被抄家,王府上缴,这里也再次走向荒废。直到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清廷将其改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玛哈噶拉庙,供奉护法神大黑天。乾隆四十年(1775 年)重修,赐名普度寺。
普度寺的入口在西边,入寺之前我们先完整地绕了一圈,发现了挺多院子里的树都已结了青青的果子。路上还遇到了一位热情的北京大爷,用标准的播音腔给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解了普度寺西边白玉兰的盛景和多尔衮大起大落的故事。






这边胡同的新路牌用了木雕,和木构建筑有关联,同时激发了触觉,感觉还挺不错,但维护起来恐怕会比较麻烦。另外普度寺周围的胡同名里用的都是「渡」,似乎沿袭了往日的叫法,而在新的路牌中也并未统一,令人迷惑。

普度寺现存古建筑包括山门、大殿(济慈殿)、方丈院北房,均建于高 3 米的砖砌高台之上,此台是明代重华宫寝宫的基座。普度寺之前被南池子小学和一百多户居民占用,腾退修整后恢复了旧貌,山门和济慈殿之间原来还有一座三间的天王殿,现已无存,留下一片大广场作为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我们路过的时候有人打羽毛球,有小朋友踢足球,相当闲适自在。


济慈殿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前出三间的抱厦,屋顶用了绿琉璃瓦黄剪边,屋脊蹲兽用了七只,等级颇高,整体看上去非常气派。

大殿建于石制须弥座上,根据须弥座的比例及雕刻风格,其很可能是明代遗物。殿身开大支窗,下肩饰六方绿琉璃砖,柱头的兽头、云纹以及雀替的雕刻都非常精致。殿内还有一放置转轮藏的大坑,四周汉白玉石雕精美,可惜暂时无法入内参观。


逛完普度寺,已是夕阳西下,我们在南池子大街的小店里买了几只各色冰棍,在东华门的街口满足地结束了这半日的闲逛。非常期待下一次的遛弯!

本次所逛胡同:南湾子胡同、北湾子胡同、缎库胡同、普度寺前巷、普度寺后巷、普度寺东巷、普度寺西巷。所访古迹位置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