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千万罚单,瀚银支付四项违法行为被央行处罚1406万元!
8月30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上海瀚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瀚银支付”)被罚1406万元。

处罚信息显示,因上海瀚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存在:1、违反商户管理规定;2、违反清算管理规定;3、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4、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四项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其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人民币1406万元罚款。
同时被罚的还有时任上海瀚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伟锋。施伟锋对上海瀚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2.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其处以人民币10万元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内央行分支机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第二张“千万罚单”。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瀚银科技成立于2006年1月,总部位于上海。2012年6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支付牌照的有效期至2022年6月。
而早在2018年5月份,海澜之家并购上海瀚银正式落定,以64.1623%股份的绝对优势成为瀚银的第一大股东。
从这次处罚形式和违规行为来看,瀚银支付被央行采取的是“双罚制”,在业内人士看来,根据往常处罚案例,瀚银支付违规行为主要涉及到反洗钱不力等行为。
针对此次被罚具体原因及后续整改进度,相关人员多渠道向瀚银支付方面求证,但也未获回应。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央行一直在强调反洗钱,特别是针对支付机构不了解自己客户和随意布放通道等方面查得很严,此次被罚说明瀚银支付存在反洗钱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合规意识。
另外,虽然瀚银支付在2012年获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其产品包括手付通(新零售工具)、笑付通(刷脸支付)、卡乐付(信用卡管家)、AIRPOS(手机POS)等,但是这些的本质还是无卡支付。

无卡支付平台作为一个“创新”支付功能,脱离了网点、终端、卡片等物理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支付服务便捷性。然而在实际情况里,大量无卡支付类App多数都是通过支付通道、改变商户类型来构造虚假交易,从而提供套现服务。这种情况下,无卡支付产品成为只有线上资质的支付机构,获取交易分润的重要工具。因此,无论从合规还是灰色角度来看,无卡支付产品都存在无法自洽的风险。
在王蓬博看来,瀚银支付实际上没有银行卡收单的牌照,业务更加集中在线上,所以对反洗钱的展开也应该更容易。在他看来,瀚银支付要多注意商户的筛选,多选择合规商户合作,并建立加强有效的反洗钱技术风控平台,提升反洗钱效率。

一直以来,反洗钱是监管重点工作。2019年工作会议表示,全面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2020年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继续强化反洗钱监管力度。2021年工作会议表示要提高反洗钱调查和监测工作效率。
所以,支付机构需继续强化反洗钱等合规意识,完善反洗钱机制,建立专业的合规团队,增强反洗钱等风控系统的设计及甄别能力。毕竟行业分化加剧、竞争激烈大背景下,支付机构更当以合规为本,从源头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将合规工作抓实抓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