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讲座丨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回顾
以下文章来源于匠山行记 ,作者小匠山


观·展
004| 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
莫奈 · 秘密花园
2020年,轰动全城的“莫奈日出·印象”特展登陆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开启了《日出·印象》这幅旷世名作史无前例的中国之旅。
2021年,继《日出·印象》之后,延期2次、历时14个月、策划4年之久的“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再次登陆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

本次展览展品来自玛摩丹莫奈博物馆珍藏的61件艺术臻品,都是真迹。这是法国玛摩丹莫奈博物馆和它的藏品第三次来到上海。在七年的时间,举办三次莫奈展,是非同寻常的。2014年,上海的K11艺术中心就举办过一场“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

克劳德·莫奈 日出·印象 1872年 第二次是 2020年也是在上海展出的“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日出·印象》,如今,我们又将迎来这第三次的 “莫奈与印象派大师”特展。










慢慢深入,历史性回顾的策展方式逐渐清晰,在时间轴的独特视角下,这次展览通过对题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细致勾勒出了风靡西方画坛的印象主义艺术的发展轮廓。同时随着展厅内巧妙的灯光布局和蜿蜒曲折的观展动线设计,一幅幅大师杰作逐渐呈现。 克劳德·莫奈 吉维尼的黄色鸢尾花 1887年 此次展览将展出莫奈的20幅杰作,涵盖他早中年的《欧洲桥梁—圣拉扎尔火车站》、《雪中列车》、《落日下的雪景》、《荷兰的郁金香田》、《吉维尼的黄色鸢尾花》以及晚年的《睡莲》、《紫藤》、《玫瑰》、《日本桥》等,均为莫奈的精品巨作。 克劳德·莫奈 睡莲池 1917-1919年 这幅《睡莲池》画作高1.3米,画中淡蓝色水面上盛开着润玉般的睡莲,而池边的花草则按照四季时令和植株高低来种植,他巧妙地运用反射原理让睡莲池畔的植物在水中形成倒影,以营造梦幻般的氛围。 克劳德·莫奈 紫藤 1919-1920年 1903年,莫奈种下沿着拱形花桥攀爬的紫藤花,覆盖住了临水花园中的日本桥,后来莫奈便开始创作超大幅作品, 这幅长达3米的巨幅画作《紫藤》,是为数不多的莫奈大装饰作品。此次展览将会呈现这幅罕见的大作。 克劳德·莫奈 日本桥 1918年 醉心于大自然的莫奈基于浮世绘的灵感,在自己的花园建造了一座日本式的拱桥,并在池边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1900年莫奈共创作了18张以吉维尼花园的日本桥为景观的油画。 在《日本桥》这幅作品中, 随着光影的规律与物体肌理的走向, 各种粗矿的大笔触与零碎的小笔触让树丛、水面和倒影完美地融为一体,而木桥和睡莲恰好为容纳这一切创造了各自的空间。在光与色的流动之间,留给观众一种无限的向往和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 克劳德·莫奈 雪中列车 1875年 克劳德·莫奈 欧洲桥梁—圣拉扎尔火车站 1877年 古往今来大多数画家都在描绘神话、自然和人物,但是,莫奈和他的伙伴们却选择描绘那些不“漂亮”的真实。火车、车站、铁路、高架桥,这些工业时代的杰出代表,却让莫奈着迷。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极为多变的色彩与笔触,留下了这些热腾腾、轰隆隆的景象。 其余的展品中,有马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西斯莱、莫里索等人的作品,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印象派大师的杰作。除此之外,展品中还有巴比松画派的现实主义大师柯罗、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的画作,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深刻影响了印象派的艺术家们。 爱德华·马奈 斜倚的贝尔特·莫索里画像 1873年 此次展览还有几位中国观众可能比较陌生的印象派或与印象派有关联的艺术名家。被评论家们称为“最野兽派”的印象派画家阿尔芒德·基约曼,他的作品笔触粗旷、色彩浓烈,本次展出三幅他的作品,色调鲜明靓丽,令人耳目一新。 亨利·勒·斯丹纳,年纪略小于印象派的主要艺术家,他的后期作品借鉴了莫奈和新印象主义的技法。展览中他的两幅作品,《坎佩儿的清晨》和《小溪日出》,观众可以从中窥见莫奈和西斯莱画笔的影子。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朱莉·马奈画像 1894年 阿尔伯特·勒堡曾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印象派画展,喜爱描绘巴黎城市风景。这次展出他的两件作品,其一是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的塞纳河风光,其二是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从这两幅作品,观众可以欣赏到他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气韵。 贝尔特·莫里索 拿着扇子的女子 1875年
观·展004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摄影 | 33 HUANG 参观时间| 2021.03

-
笨诺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3 1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