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mystery阅读(中)
斯蒂格·拉森——《直捣蜂窝的女孩》(8分,精彩之作)
入围2010年英国CWA国际匕首奖。
2008年北欧第17届玻璃钥匙奖。
2009年日本周刊文春推理年度第一位。
2009年日本想读这本推理年度第一位。
2009年日本这本推理了不起年度第10位。
早川书房想读这本推理(2011年评选)00年代BEST 第一位。
周刊文春2013版东西百大海外篇第12位。
剧情紧接着上一部。头部中弹的莎兰德和被她用斧头重创的札拉千科两人被警方用直升机送到了约特堡索格恩斯卡医院。在布隆维斯特尽力解释下,警方暂时接受了之前7、8条命案都是巨汉巴德曼所为,而札拉千科也将所有犯罪全部推到他身上,同时控告莎兰德试图谋杀他。巴德曼逃脱。布隆维斯特安排自己的妹妹安妮卡当莎兰德的律师。国安局当年招募札拉千科的古尔博召集了剩余的老人瓦登榭、克林顿、纽斯壮等人。古尔博闯入医院杀死了札拉千科,随后试图杀莎兰德未遂,自己开枪自尽。布隆维斯特发现大家手里关于莎兰德案报告都不翼而飞,办公室和家里都明显遭人入侵,整个杂志社和手机也都处于被窃听状态,安妮卡的公文包也被抢了。同时毕尔曼也被杀害并被伪装成上吊自杀的样子。小组成员找到检查官埃克斯壮,说服他为了守住国家机密继续将莎兰德判定为精神病人。布隆维斯特收买清洁工和医生偷偷提供莎兰德笔记本和网络。警方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了前首相菲尔丁,发现当年就是古尔博和国安局长面会首相汇报这事。莎兰德通过网络召集她的黑客帝国成员来帮忙。布隆维斯特发现艾莉卡的新老板博舍把他家具加工业务分包给越南当地童工,要求她两边选一辞职。艾莉卡连续收到威胁信,家里窗户也被打破。现首相在国安局艾克林特和费格劳拉陪伴下约谈布隆维斯特,希望彼此合作挖出小组的罪行。无意中莎兰德得知当年判定她精神有问题的专家泰勒波利安和乔纳斯秘密碰头,她通知布隆维斯特,后者安排人展开跟踪。乔纳斯被发现是现国安局员工、小组成员。莎兰德出院被移送检察官前,她试图帮艾莉卡找到威胁她的人。在她的情报和米尔顿安保的苏珊帮助下,查到了真相。艾莉卡和博舍摊牌,前者辞职并发布了这篇报道。布隆维斯特完成了揭露真相的作品,准备在开庭后出版,同时和国安局合作的总检查长也做好准备。克林顿和乔纳斯预感到不对,打算在开庭前暗杀布隆维斯特,并放毒品栽赃。开庭时间即将到来。。。
千禧年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也是阶段性的大结局。本作和上一作是剧情完全相连的两本,所以建议连着看。第一本和这两部相对只有人物关系有联系,剧情还是独立的。本作前100页通过警察介入调查来回顾、复盘上一本发生的案件。之后350页左右是莎兰德、布隆维斯特对抗小组的攻防战。最后100页左右是安妮卡在法庭上和检查官的对决。总体来说,作品虽然有600页,但剧情还是非常紧凑,尤其是最后2、300页几乎是一口气看完。本作没有前两作那样把重点放在对女性的侵害上,更多是控诉权力机关下面的秘密组织,一方面打着机密和政府的旗号,另一方面为了掩盖问题而四处作恶。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在众人的努力下推翻了这样的邪恶组织。但本作里毕竟莎兰德是个bug存在,她的黑客技术可以从别人电脑里窃取文件和信息。现实中的诸多受害者可没那么好运有这么多黑客帮忙。最后的法庭辩论也精彩,不过由于安妮卡掌握的资料读者事先都知道,所以翻盘是没大的悬念。使得本作稍微有点欠缺悬疑性和意外性。因此本作有点作者花了那么大篇幅来对前两作的剧情一一填坑,能填完就是大胜利,已经无力再去细节上精心雕琢了。但不管怎么说,本作依然是本人看过最精彩的系列作之一。
內田康夫 ——《上海迷宮》(7分,喜欢之作)
上海出身去日本留学随后在日本教授中文,同时在警局兼职擔任口譯的曾亦依,受闺蜜母亲委托去看望联系不上的曉芳,登門后却目击她被勒死的尸体。於是她打電話報警,成了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人。同一時刻,曾亦依接到哥哥亦奇從中國打來的電話,說父親曾维健因為殺人罪嫌被公安局抓走了,原因是公安局認為曾亦依的父親和他过去同一大學的教授王孫武在上海的和華飯店被人殺害的事件有關。维健日本的朋友林建议亦依找浅见帮忙,同一时间他也接到了杂志社藤田委托他去上海写游记的请求。曉芳来日后在中国黑帮开的夜总会工作,最近提到想回上海结婚。在浅见帮助下亦依得以和他一起回到上海。维健和死者在70年代运动中结仇,传言是后者举报导致曾被批斗。另一方面日领事馆一等书记官井上玲当晚作证曾和王发生争吵。领事馆田丸介绍负责此案的康威给浅田,康告知曾好友党员且企业高官的廖那晚作证曾并未离开他的视觉范围。众人和廖沟通后,廖提出王可能作为教授牵扯沪杭沿线的商业开发被敌对公司请黑帮解决。东京警方联系浅田,希望调查曉芳案发前回国的男友陈建刚。浅田和亦依拜访曉芳母亲,在2月寄来的信里意外发现了关于“王孙武”的暗号,而且信被拆过。日方也确认了王的指纹出现在了曉芳的房内。浅田建议警方再次传讯井上,后者随即翻供,曾被释放。一行人再赴案发地和华饭店,在爵士演出现场浅见认出其中一个乐手陈正荣是建刚父亲。亦依隔日去找正荣,却反被郑达绑架。浅见带着田丸和康威赶到,逮捕了郑一行人。郑弟弟郑烈准备枪杀亦依灭口,却意外发现她曾在日本帮过他,于是放了她。事后,浅见从亦依那里得知陈的奶奶提到在亦依发现曉芳尸体前,建刚就知道了她的死讯,并扬言要杀了凶手。
本作是作者2004年完成的作品,在此之前曾于01和03年两度来上海取材。本作中,可以看得出内田把功课做的非常好,作为一个上海人完全看不出奇怪或者别扭的地方。各条路线、地理位置、标志性建筑描述都非常合理,是日本推理作品里涉及上海的写的最贴近现实的一部。更为难得是,作者还很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人的一些思想和观念,比如高层和人民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当时上海人对出国打工的观念(比如就有用浅田的嘴里说出“吃中国菜、娶日本老婆、去美国生活”这样的民间普遍想法)、甚至对70年代的历史事件的反应和后遗症等。内田还对我们推行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褒奖有佳,对同样的制度下苏联解体却没对中国产生崩盘的影响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这点来说,也能反映出作者成书的年代正好是中日友好的巅峰期,日本还是有相当部分开明派人士对中国的理解,和如今的局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另一方面,内田在作品中也提到了日本侵华对中国造成的苦难,只可惜一两个畅销作家的看法并不足以给日本人普及那段历史。回到作品本身,故事看点还是有,发生在中日各一起杀人事件,最后在浅田的调查下合二为一。只不过本作最后浅田并没有说出凶手是谁,也是故意放了“替天行道”的凶手一码,让读者自己去猜。不过内田作品看点更多是在过程,比如调查、男女主之间的暧昧等等,案件真相从来都不是主要的。包括最后出现的黑帮,也没有过于深入的去描写他们的恶在哪,最后又如何。可能作者更多是从过去的青帮历史来解读或者作为背景资料,实际上00年后上海的黑势力基本只存在一些特殊市场、区和区之间的交接地带非常小的范围,影响力也不是很大了。反而在日本黑道里还能看到所谓“上海帮”。作为故事来说,本作也相当出色,悬念、爱情元素十足,典型的适合搬到荧幕上。值得一看的作品,本作和天河、平家、贵宾室三作一起成为了个人最喜欢的四部内田的作品。
泰勒·史蒂文斯 ——《无辜者的微笑》(6.5分,一般之作)
芒罗接受搭档罗根的委托,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拯救他私生女汉娜。8年前5岁的汉娜被邪教通灵会的戴维诱拐,之后辗转多个教会,多年里她长期被人以宗教的名义性侵。芒罗和布拉德福、罗根、吉迪恩、海蒂前往,后三者都曾从通灵会中逃离出来。芒罗等初步锁定三个可以的教会,并偷偷混入安装摄像头。最后她确认了汉娜的下落。在安排下,芒罗以信徒身份混入通灵会,并和以利亚联系上,并定下营救计划。以利亚得到消息准备转移汉娜,芒罗同时得以住在教会中,并发现当地贵族加尔坎家族与通灵会来往密切。当晚芒罗准备带走汉娜,却发现有人提前一步。芒罗和布拉福德找到汉娜藏身的地方,芒罗救出了汉娜,自己却被加尔坎家族保镖带走。布拉福德以汉娜要挟,要求罗根去救出芒罗。
作者2011年发表的信息侦探芒罗系列第二作。这个系列很了不起,截至2015年为止发表的5部作品拿下了3次巴瑞奖。国内引进了前三部。比较有意思的是,本系列也有被誉为“龙纹身女孩”的姐妹作,两个系列拥有相同的世界观和相同背景经历的女主。不知道作者写这部系列作的时候有没有借鉴拉森。不过女主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作者部分经历很相似,不排除作者确实是按照自己过去写的作品。不过本作水准较之第一部差了很多。整个故事过于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和转折。只有到了芒罗被抓那一段稍微有点小高潮,但之后的发展又趋于平淡。本来一直以为最后会有对邪教及其背后的人报复清算,结果也没有。只是通过芒罗和汉娜的对话,来表达邪教对孩子洗脑后产生的影响。虽然作品立意很好,但我个人觉得表现性不强。
有栖川有栖 ——《菩提树庄园事件簿》(6分,一般之作)
2013年度本格推理排行榜第20位。
《阿波罗之刃》:东京发生街头连续杀人案,疑犯是外逃得某高中生,怀疑他专挑快乐的路人杀害。有栖川闭关期间听到新闻,当晚附近有一男一女两名高中生被杀。两人过去是情侣,后来女的要求分手。有栖川和火村配合警方尽快抓住在逃的凶犯。
《为雏人形的演出而欢笑吧》:搞笑的相声女艺人在家中被杀,有栖川和火村配合警方调查。走访了她搭档,以及两人过去被抛弃的搭档。
《侦探的青春时代》:日常解谜,火村大学时期在一次朋友聚会时,通过朋友到达目的地描述推理出一起事故。
《菩提树庄园杀人事件》:夜幕下,神户市郊外。一具头被淹没在池塘里、裸着上半身的男子尸体。他的衬衫、长裤以及背心全都漂浮在水面上,而鞋子则放在尸体旁边。死者正是菩提树庄园的主人——魅力不凡的知名心理咨询师樱泽友一郎。姐姐兼经纪人亚纱子、前女友长束多鹤、现任女友北澄萌衣、工作助手鬼怒川正斗。警方吸干池塘的水,在池底发现了装满樱泽偷拍诸多前女友的不雅照。长束不希望分手,而北澄恰恰相反希望分手却被要挟。亚沙子则被人指出拿走了很高的费用。
作品收入了4个中短篇。虽然本作居然还进入了本格榜,但我认为应该是作者名声带来的效应,毕竟前一年江神系列第五作还是有点影响力的。四部作品中最出色的和网上很多人感觉一样,都是第一作。不过与其说推理精彩,反而是动机更有意思。而且全篇无论是动机还是内核都是在讨论少年犯该不该公布相片的问题。算是结合的不错。第二部几乎就是一个小长篇了,但内容全都是家访式询问三个相声演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之类,比较枯燥。第三个存粹是应付某杂志的短篇吧,相当于一分钟探案类型。第四个案子是本作核心,然而这个推理我个人觉得不能算百分百合理,只能说以此作为怀疑的方向,那是可以的。这点我一直认为,推理作品中的逻辑推理,更多的是作为破案的工具之一,最终能否定案靠的是证据链,而不是“推理”。在现实中,逻辑推理仅仅只能是警方用来确定调查方向的一个工具。大千世界中,各种奇葩事都有,指望推理来得出唯一的结论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观念上能包容所有推理小说类型的一大原因。本作总体来说很一般,基本上没什么特色,也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地方。
查尔斯·波蒂斯 ——《大地惊雷》(6.5分,一般之作)
阿肯色州农场主弗兰克.罗斯带者好心收留的伙计汤姆.钱尼去德州买马,路上却被钱尼杀害抢走了身上的钱。弗兰克的年仅十四岁的女儿玛蒂•罗斯来到案发地处理后事,并从警方那里得知钱尼已经逃到了印第安保护区里的盗贼内德那里寻求庇护。她找到了当地脾气暴躁的执法人员雄鸡科格本,出价100美元聘请他抓人。同时得州骑警拉博夫也因为他们那里的议员被杀案追踪钱尼到这里。他提出和罗斯一起去抓人。科格本和拉博夫出发,罗斯紧跟着,最终两人同意她一起上路。3人来到一处窝点,得知内德袭击了一辆火车,之后会来此换马。3人伏击内德,让他跑了,也没看到钱尼。3人继续深入保护区腹地,罗斯在河边喝水去无意中看到了钱尼来放马。
本作偏硬汉、冒险风格作品。看完了这部作品后,我顺便把2010年的电影也补完了。应该来说电影基本上完全还原了小说里的剧情,几乎没有改动。同时也得承认几位知名演员得出色表演给整部剧集增色不少,起码我个人感觉电影表现力不比原著小说逊色。从作品本身来说,充满了19世纪美国西部文学的风采,同时也有20世纪中期美国硬汉冒险小说的味道。不可否认的是,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大量的欧洲移民将冒险精神也带到了美国。这里且不说这批人给美洲大陆的土著带来了多大深重灾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批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仅仅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就称霸了世界,这和他们持续不断的冒险精神是离不开的。本作中玛蒂年仅14,要换作别的女孩能守住这份家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事实上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这样的家庭要么找到人来保护,否则大概率也是会垮掉),然而她想到的是几乎不现实的选择:远赴印第安保护区去追捕穷凶极恶的凶手。不说现实中成功率有多低,至少这批敢拓荒、冒险的美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