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五十八)
58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时应该没有看过《道德经》,如果有,他一定会惊叹,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用短短几句话把市场经济理论的雏形刻画出来了。
不管是西方经济理论还是进化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事物向平衡处发展。这只手看不见,即无形,它能引导能培育,这难道不正是老子口中所说的“道”吗?而且这个理论也恰好解释了什么叫“无为而为”,即通过自由配置来实现最大效益化。
姑且不论这些理论是否殊胜,但它们之中确实藏有一种见地,这种见地是《道德经》最特殊的地方,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学说的地方:它的无为并非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状态,这种自由的状态能够让事物在乱序中实现秩序,这些秩序看似极不稳定,或者处于稳定的边缘,似乎一戳就破,但奇迹般的,能够上下波动而不至于奔向极端。
所以老子的“以无事取天下”,最核心的要义就在于此。万物只有自我发展的规律和智慧,它的失控正是其精妙所在。过多的控制,反而是混乱的源头。而这一观点,和世俗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然而如我们所见,虽然我们想控制这控制那儿,但世界也并没有因我们的控制而变好一些,相反,我们时时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大至政治局势,小至个人状态,都有一种危机感,仿佛随时会崩溃。越控制,这就焦虑感就越严重。控制才是毁灭的源头,这一点从历史上可以看得出来。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朝代依照老子的“无为”去实施,比如西汉。而到了汉武帝,到了极盛,也不再无为,汉武帝倒是成了传奇般的存在,只是汉朝盛极而衰,仿佛被老子所言中。
那么是否法律越多,世道越混乱?我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这正如是否给家里安装上保险门和摄像头,房子就会变安全一样。也许是,但从反面也证明了我们的不安全感越来越重。为什么希求道德?不正是因为这世界不道德之事越来越多?而我认为,一个国家最大的功绩就是让民众安心。这种安心,大概军事和经济都是做不到的,它藏在人的内心之中,不可假借于外物。
因此老子借圣人之口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的我其实无非指的是统治者。统治者不要没事找事,不要妄图控制人心,这世界大概就安静了。可是,统治者的属性注定了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没有存在感。故而老子所谓的圣人,不过是一个杜撰的存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