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衰落》 格雷森·佩里
真相会让你自由,但首先会把你惹毛。——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不要没事找事!
1.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放眼全球,过时的男子气概到处引发犯罪,挑起战争,限制女性发展,唆使男人搞垮经济。
2.(不论男性女性,都不过是凡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皆是枷锁。)
3.(国内强调男性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的论调是荒谬可笑的,传统性别樊篱下的所谓“男性气质”“男子气概”难道是什么很值得肯定的东西吗?社会发展到今时今日,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男子气概”。)
4.(我们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男性身体拥有生理上的、绝对的、不可动摇的特质,但男子气概只是习惯、传统和信仰的集合,在历史上与男性身份相关联。)
5.P11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布兰农和黛博拉·戴维罗列的传统男子气概的四大要素:
- 娘娘腔免谈
- 影响显著(男人追寻成功和地位,渴望被仰视)
- 吃苦耐劳(男人坚毅、自信而独立的气场,尤其在危机面前)
- 去死吧(说明男人行事粗暴、大胆、有侵略性是被允许的)
6.P11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需要被审视的四个男子气概领域:
- 权力(男人统治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情况)
- 表现(男人的穿着和行为模式)
- 暴力(男人付诸犯罪和暴力的情况)
- 情感(男人的感受)
第一章 和鱼聊一聊水的存在
7.P18 标准男性将自己作为参照点,用以评判其他人的价值观和文化。或许他们自己都没发现,他们把自身当成了身份认同坐标的零度经线......标准男性的身份认同无孔不入的原因,也在于它巧妙地将自己伪装成了“正常”,而“正常”和“自然”一样,都是危险的词汇,常常是仇恨和偏见的根源。
8.P22 劳拉·马维尔在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中提出“男性凝视”一词:电影镜头的凝视方法,反映了异性恋男导演的视角。
9.P26 随着女人获得应有的权力,部分男人的地位会下滑。那些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从而遭遗弃或走下坡路的男人必然会愤怒。他们要承受矫正的阵痛期,但矫正势在必行。他们也许会埋怨女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伤害的将是他们自身无益的男子气概,还有统治精英队伍里的其他男人。
10.P29 在性别平等的世界中,男人也许能潜移默化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他们有机会认识到,自己在职场或家庭都受到了不良世界观的阻挠,这种世界观不仅歧视他人,还限制男人自己活得圆满。
11.P35 我发现自己开始质疑一切:这个垃圾桶是不是性别歧视?交通规则是反女性的吗?女建筑师会设计哪种公共建筑?男子气概已成为常识、功能性设计和正义的一部分。
12.P36 而女性主义者和民权运动者让白人男性“显形”,不再作为中性存在。他们将标准的统治群体同样他者化,白人男性当然不喜欢这样。这种显形的感觉,把白人男性提到受害者的位置,即本属于受压迫群体的位置。父权制察觉自己的地位摇摇欲坠,向平等跌落,就开始高声疾呼,仿佛自己地位下降过分,已经低于那些依然受到压迫的群体......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拥有的种种特权,将女性主义视作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攻击,而非对平等的呼唤。
13.P37 男人和男孩们经常将性别、性政治、防性骚扰和两性关系视为女性话题。男性的性别是无形的,在主观意识支配下,男性习惯将这些问题通通划给“他者”,远离自己所在的群体。
(在这些话题中,通常都是加害者的男性反而隐身了。)
14.P41 现代男性永远处在危机之中,是不是因为他们本能地想高人一等,而背离了现代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的核心理念:人生而平等?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15.P50 粉色的历史告诉我们,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的标志完全是随机产生的。所有标志某个明确社会性别的道具、姿势和剧本都非一成不变,而是暂时的社会构建的产物。
16.P57 男人都在为一个隐形权威表演,那就是男子气概部。我们都意识不到自己被观察,于是长期自我观察,关注他人;我们看守着性别角色的边界,既是掌权者,又是囚徒......真男人认为自己是真实的,无须扮演,换句话说,他无须在某种东西之上铺设另一种行为。
17.P61 男人穿上一套制服,就会获得所有穿此种制服之人的一些力量。
18.P65 “真”是异性恋男子气概的高塔。真、真实、真诚、正统:这些组成了男人对男子气概的感受,即男子气概不知为何是一根基线,其他身份认同都要受它审判或与它捆绑。随之而来的,便是其他身份认同(女性或同性恋身份)都是虚伪、值得质疑、不正统的。
19.P66 男人和女人一样喜欢无用的东西,不过男人会用虚假的功能包装、掩饰这些东西。他们在无关紧要的东西上的花费和女人一样多,甚至比女人更多,为的是支撑自己的性别角色。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20.P75 对很多男性来说,身为男人意味着以特定的方式行事,而这些行事方式已经造成了太多实际后果。从最根本的层面看,男子气概似乎就是对统治的渴望,而要想宣示统治地位,最古老的方式就是暴力。
21.P80 那些受社会性别期待(强壮、主动)困扰的男人若没有正当机会履行性别角色,就会采用暴力方式去履行......许多年轻男人无法通过如体育实力、良好的教育、满意的工作、成为社区里值得尊敬的一员等常规途径获得尊严、尊重和价值感,就会下意识地被替代途径吸引。
22.P87 他坚持说"没人能告诉小凯该做什么",但这句话听上去空洞得可悲。这些年轻人看上去从来没做过任何决定,从来没有任何紧迫感,从来没有人鼓励他们发展其他的男性特质:自驱力、抱负、竞争意识......于是我开始想,这些男生步入犯罪深渊,真正的原因之一就是,犯罪对他们而言是最唾手可及的选项。
23.P108 社会性别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身份认同,需要几代人才能改变,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当下就无须努力。
24.P108 男人需要这样一种男子气概:不局限在过时浪漫叙事里的迷人聚光灯下,而要从稳定的亲密关系和当下的社会地位中,寻找、赞美日常的幸福。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25.P113 在成长过程中,男孩不断被四周的文化告知,他们的感情就是和女孩不同:男孩的情绪更寡淡,比女孩单纯;男孩更大大咧咧,不会计较细节。男孩情感的复杂程度遭到低估。在我看来,这正是男子气概最需要改变的地方。
26.P118 人们教导男孩要勇敢,但这种勇敢非常狭隘,基本只能用在运动场或游乐场上,男孩面临身体受伤风险的情况下。
27.P119-120 人们常常主动教导男孩不要培养不够男子汉的情感。于是男孩回避这些情感。男孩无法与父母或女孩彼此坦诚相见,因此被剥夺了情感求援的机会。
......
男孩大多回避情感表达。
......
男人乐意相信自己情绪简单。
28.P121 男人可以也愿意讨论棘手的情感话题,但可能需要男人话题做掩护或是匿名才能自在开口。
29.P122 随着年龄和见识增长,我意识到人是羞不死的。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犯错、失败、被拒或示弱。
30.P145 男子气概多是构建出来的,是人们对长阴茎的人的局限感受。可能它给人感觉坚不可摧,但情感和感受是可以被改变的。
男人,坐下抗争权利!
31.P147 男人的权利 脆弱的权利/弱小的权利/出错的权利/相信直觉的权利/犹疑不决的权利/灵活处事的权利/不因上述任何权利而羞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