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结 | 2021年7-8月(附读拉松小记)
7月共读完了8本书。8月因为工作比较忙,共读完了7本书,其中包含在图书馆读完的一本画册、一本绘本。
这两个月参与了“Anne的读拉松”活动,基本保持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虚构和非虚构穿插着来。读的书是按照读拉松要求选的,各项称号的要求和符合条件的选书会附在文末。
1.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日]森见登美彦
评分:四星
读的过程中试图找到一些词语准确地形容这本书,到最后一章,在书中发现了最合适的两个字:“奇遇”。 跟着主人公“将幻想和现实混杂在一起”,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再落回地面,追逐一段青涩的校园恋情。 喜欢背着红色鲤鱼的小学妹~甜到了~
到豆瓣标记已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也被影视化了。体感很多日本的文学作品都已经影视化了,打算找来看看~
2. 《互联网下半场》李光斗
评分:勉强三星
关于如何在互联网下半场争得先机,对企业可能更有启发一点。
“勉强”的意思是,说的没有错的地方,但也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
3. 《心灵侦探城塚翡翠》[日]相泽沙呼
评分:四星
看到到处都有人在说这本书,褒贬不一,寻思趁着热度读一下~
前半部分怪瘆人的,建议不要晚上看,且资深推理小说读者可能会觉得前面很无聊,但本推理小白觉得结局的反转很爽~
4. 《尚待商榷的爱情》[英]朱利安·巴恩斯
评分:三星
三个主人公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确实是“尚待商榷”的爱情。但是真的太絮叨了……
“爱情”说不清道不明,会突然出现也会突然消失,令我怀疑世界上真的存在这种东西吗?
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美] 史蒂芬·柯维
评分:三星
万万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本“鸡汤”书……或许是之前先读过其他自我管理的书,已经了解了这些概念,所以觉得没什么新鲜感。
最大的收获是,习惯四那一章周计划的表格格式,可以借鉴一下。
6. 《完美嫌疑人》陈研一
评分:三星
和高智商犯罪者的较量酣畅淋漓,反转了又反转的情节,结局令人意想不到。不过有些地方只顾着钟宁一个人破案,是不是也得给读者提供点儿线索啊,不然不就变成金手指爽文了?
7. 《内容算法 : 把内容变成价值的效率系统》闫泽华
评分:四星
前半部分讲推荐系统是什么,后半部分讲自媒体如何适应推荐系统,并为我所用。确实讲得不是特别深入,适合作为了解推荐系统的入门读物。
>>一篇内容有机会触达用户,是因为它能够被机器理解;一篇内容有机会扩散给足够多的用户,则是因为它能够收获用户的满意点击。服务于机器、服务于人,这样的内容才能够在推荐系统中获得良好的分发量。
最大的收获是,自媒体内容的标题和封面图,是这一条内容给推荐系统、给受众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必须重视。
8. 《一位女士的画像》[美] 亨利·詹姆斯
评分:三星
读后感就两个字:无语。看到最后我都不知道,是因为女主人公令人难以理解的精神世界、无法挣脱传统的束缚而无语,是因为痴情的追求者苦苦坚持了这么多年也无法得到爱人的心而无语,还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而无语。
对于亨利詹姆斯的写作方法,我只能说高估了自己的接受能力。铺垫太多太长了,结尾却很仓促,找不到重点。还是更喜欢情节饱满的作品。
9. 《猎头游戏》[挪威] 尤·奈斯博
评分:四星
第一次读大名鼎鼎的尤奈斯博,整体节奏总是牵着读者的心,恨不得一直看下去,不愧是北欧悬疑小说大师。结尾这个人选好妙~就是某个情节太重口了……虽然确实合理,但就是,不至于……
10. 《销声匿迹 : 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美]玛丽· L.格雷 [美]西达尔特·苏里
评分:三星
主要内容是对“幽灵工作”的一些介绍,用了很长的篇幅批判平台不承认“幽灵工作者”的雇员身份、并向全社会发出号召正视这个问题。
感觉对个人来说,没有什么读的必要。国内也有过对外卖小哥待遇的讨论,还有领导亲自去体验过。希望这些声音可以让政策制定者给“幽灵工作者”提供正常的福利待遇。
11. 《绝叫》[日]叶真中显
评分:四星
被pua的铃木阳子的一生。重社会,轻推理,但结局确实没想到。
越往后读想得越多越复杂。人一定要靠自己,但是好好工作就能换来稳妥的生活吗,谁知道哪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又或者枕边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心思?为这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烦恼,其实无济于事,只能说活在当下吧。
12. 《巴黎:体会文艺法兰西》[日]荻野雅代 [日]樱井道子
评分:三星
图片倒是都很精美,但介绍的店铺看起来吸引力不大,而美食店铺本中国胃实在是接受无能。
13. 《月亮警察》[英] 汤姆·高尔德
评分:五星
人类大概还是忍受不了孤单吧。非常喜欢,主题和画风都是。
14.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英] 迪安·博内特
评分:四星
很有趣的大脑知识,看到最后才发现,作者是一名单口喜剧演员,难怪这本书这么有意思~
每一章的主题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印象最深的是“习惯性地假设一切事出有因”。有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些不能理解的发言,总会去想,这个人到底是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实际何必去给别人的”果“去寻找一个”因“呢,简直是自寻烦恼。还有一些”日常迷信“,比如穿某一件衣服、戴某一件饰品会有好运气,也不过是自己给成功强行联系上的”因“罢了~
另外,“有些爱好比较吵的音乐类型的人,通常享受的是音乐带来的触感”,这句话让我把一些曾经很喜欢、但现在觉得很吵的音乐又翻出来享受了一下”触感“~
15. 《麦田里的守望者 : 出版70周年纪念版》[美]J. D. 塞林格
评分:五星
一年前,哪怕是半年前,我可能都不会耐下心来读这本书。跟着主人公东一脚西一脚地走,描述的内容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但《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什么是一部经典作品呢?或许是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
虽然讨厌的事情很多,非常喜欢的事情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但哪怕是有一点喜欢的,或者是不那么讨厌的,也足够成为生活的力量。
特别能理解霍尔顿,也特别羡慕他。他把每个可以联系到的人当做救命稻草,最后菲比提着箱子出现看得我眼泪都要流出来。这种满足和快乐,可能有的人一直都知道去哪里找,但是有的人怎么都找不到,误以为是生活没有提供给他,慢慢就放弃了,也有可能是并没有真的在找。
不知道和作者想表达的初衷是不是一个意思,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不要放弃,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满足和快乐。
>>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附:称号制读拉松书目 & 选书小记
1 情感专家:(三本爱情相关,不同作者)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尚待商榷的爱情》
《一位女士的画像》
2 故事大王:(三本不同作者的小说。至少一本长篇、至多一本推理、至多一本爱情相关)
《暗夜与黎明》(长篇)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心灵侦探城塚翡翠》
3 纸上侦探:(三本悬疑推理,不同作者)
《心灵侦探城塚翡翠》
《完美嫌疑人》
《猎头游戏》
4 页间学者:(三本非虚构,不同作者。至少一本经典)
《互联网下半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内容算法》
5 大胃王:(两本大部头)
《暗夜与黎明》(49w)
《一位女士的画像》(44w)
6 书海济公:(任意三本书,但不与其他条件重合)
《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
《绝叫》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 好几百本的TBR书单,千辛万苦才翻出来三本和爱情有点关系的书……我太难了……事实证明,真的对与我不同的爱情观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 读拉松开始之前,刚好在读《暗夜与黎明》,“故事大王”“大胃王”两个条件都能满足~
· “故事大王”“纸上侦探”可选书目真的非常多,书单也要慢慢“减负”~
· 虽然读拉松看起来是有条件的限制,但按条件选书是个很愉快的过程。都是待读书单里想要读的书,早晚都要读,而平时选书因为懒得翻,可能会更多倾向于新加入待读的书,一些“压箱底儿”的选手就被忽略了,读拉松这样的读书活动给了我一个看到它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