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弑母,冰山一角
一个人的内心是会影响其面貌的。
吴的面目,通过媒体放出的照片,左右分离。分开看,狰狞,合在一起,更狰狞,兽性挣脱,或者说恶魔挣脱。
吴是一位高智商犯罪者,他的证词,笔者一个字都不信。他近乎冷血,血液只在忏悔的时候被迫温热一下,演示给众人。证词洋洋洒洒上百页,和创作差不多了(他自称要在狱中出书,留给他的时间似乎不多了)。
北大,乖巧,弑母,只这三个关键词足够引起大家的震惊。法院之所以判决吴死刑,一大部分原因是社会影响太恶劣,需平民愤。(他的亲戚写下谅解书,希望社会给他一条生路。)
这个案子让笔者非常震惊,不自觉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要弑母?
过失杀人,相对可以理解。有预谋的作案,实在让笔者咋舌。冷静掩盖尸体,切割笔记伪造母亲辞职信,谎称出国向亲戚骗钱,返回学校准备各种事宜,滴水不漏。警方在近一年后才发现其母尸体,此后,吴各地逃窜,伪造数十种身份,三年后才被抓获。
试想,我们犯了错,觉得不对,首先会承认,其次是不会一错再错。吴的表现,看不出其对母亲的一丝悔恨,他更像是从“魔王”的手掌心逃脱,满是对自由生活向往,拼命逃避法律责任。
笔者不止了解到一位与吴有类似成长环境的孩子,父母教师,自己成绩亮眼,但承受令常人无法企及的压力。
或许可以这么解释,吴是巨婴,被迫培养出高超的应试智力。长时间的压抑,使得这种智力反过来去摧毁压抑的源头——父母。母亲是“恶魔”,永远无法挣脱,因此弑母。吴在自述里有这么一句:“如果不消灭母亲,我就无法勃起。”勃起既指生理,也指心理。笔者想到《白鹿原》里的白孝文,阳痿,被父亲白嘉轩当众揭开与田小娥的奸情后,丢掉作为未来族长的脸面与担子,从此能勃起了。白孝文算是被迫的,吴则是主动,或者说是压抑下的被迫。
吴在逃亡后与妓女提亲,这个行为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他把自己看得很低贱,或他把母亲看得很低贱。他以妓女作为真正的感情宣泄口。吴在弑母前是有女友的,在前女友眼里,他“优秀体贴”,说明他不曾对女友真正敞开内心。
从鸡娃的角度说,吴母的教育磨灭了他正常的亲情观念。孩子是父母欲望的镜子,孩子有多扭曲,父母的欲望就有多畸形。父母忽视孩子心理健康一味去压榨,最后很容易被反噬。当然这对我们普通人很遥远,大家能力或许不拔尖,但对自己,对孩子,总有个“人”的尺度(不至于把孩子逼疯)。
孩子是父母的延续,父母有未实现的欲望,转移到孩子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的方式不对,就成两代人的灾难。
吴弑母是一种极端,失败教育的另一极端是孩子自尽。之前一个例子,母子争执,孩子径直跑出车外从桥上跳了下去。这两者的共同点——白色恐怖式的教育压倒了孩子。前者成绩优异,看似相安无事,实则埋下更具毁灭性的种子;后者激烈,直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吴的眼中,他母亲或许就像“太上皇”,他甚至没有“忤逆”母亲的勇气。从小到大的生活模式,都是这位“太上皇”教给他的。他对未来绝望,不敢推开“虚掩的门”,便径直想到毁灭,以及结束母亲的生命。他可以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意愿,之前一本书讲情侣间最重要的是沟通,实际上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情,最重要的都是沟通。大多数绝望,都是个人意愿,如果你有勇气推一下这扇“虚掩的门”,会发现,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糟。
笔者倾向于认为吴母是一位重度抑郁者,从她写给过世丈夫的纸条:“我好累,想要去陪你。”她的内心封闭,依靠的丈夫去世后,彻底熄灭了最后一丝光。母亲的重度抑郁也径直影响了吴的心境,间接催生出其毁灭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