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头发有什么错呢?
在电影《纽约,我爱你》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年轻漂亮的犹太女孩儿和中年失婚的印度耆那教教徒同为珠宝交易商,犹太女孩儿因为要结婚了剃掉了长发,印度男人的妻子因为出家献祭了长发,他们展开了一段关于头发的对话。

关于耆那教的出家仪式,恰好前几天刚看过一个人类学的纪录片《非凡仪式》,里面详细记录了一位年轻的女性在出家仪式上把全部头发连根拔掉,这一过程长达90分钟,这看上去非常的残忍,但当事人甘之如饴,拔掉头发代表着她舍弃了对身体的依恋,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耆那教的修行当中。

而关于犹太教的女性需要在结婚之时把头发剃光,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去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得到的说法是因为“在犹太教中,女性头发被认为是一种诱惑,将一个人的思想从上帝的视线中分离出来,并将他们引导到一个罪恶的通道中。 ”在这个宗教中,女性不能拥有自己的头发,因为头发代表着“性感”,违背犹太教对女性的要求。但是身为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女性,也追求外表的美丽,所以很多犹太女性会选择戴假发,正如电影中娜塔莉波·特曼扮演的犹太姑娘,生活在摩登城市纽约,为了不违背自己的宗教信仰,她违心地剃掉了自己的长发,往后余生要顶着别人的假发过日子。印度男人说,“也许你戴着的是我妻子的头发,很多印度神庙里女性献祭给神灵的头发被卖到了美国市场。”何其讽刺,耆那教忠诚的信徒们向神灵献祭的头发,神灵们并没有接收到,却被异教徒的女性在异国的市场上买到了。

如果说耆那教徒主动选择舍弃头发是放弃对身体的依恋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我们尚可理解。(佛教中的出家仪式也有剃度这一过程,不过并不残忍)那犹太教的新婚女性被迫剃掉自己的头发则具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压迫的意味。如果说现代开明社会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激情是爱情产生的先决条件,那么一个在婚姻伊始就被削弱了性吸引力(剪掉了被看作“诱惑”的头发)的女性还能和丈夫拥有激情吗?未来婚姻的走向让人很难乐观。

电影里,面对失去头发的犹太女孩儿,想到失去头发的选择了出家的妻子,印度男人不禁问道:女人的头发有什么错呢?
我想电影观众也都不禁为年轻貌美的犹太女孩儿感到惋惜吧,她的头发有什么错呢?
换到另一个时空,早些年在西非,女童会被残忍的割去阴蒂和阴唇,阴道缝合只留下一个小孔,目的是为了让她们免除性快感,保持对未来丈夫的忠贞。我也很想问一句,女人的性器官有什么错呢?
人类学向来尊重所有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但面对西非的女性割礼,就连见多识广的人类学家们也觉得这是不人道的,应该被废除的陋习。是延续千年的异常沉重的对女性的压迫。非洲的部落大多流行割礼,同为割礼,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大不同,男性割礼即便当时是简单粗暴的,痛苦并不会持续太久,后续益处多多。但女性割礼的承受者会因为这个残忍的仪式而痛苦一生,感染妇科疾病,在性交时痛苦不堪,分娩难产,甚至会造成相当数量的意外死亡。
宗教的教义压迫女性,年轻的女性失去她的头发。部落的古老传统压迫女性,年幼的女孩儿失去她的性器。
所以,女性到底有什么错呢?
“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 ”(摘自《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女性并不是生来就成为第二性的。如果我们的性别让我们觉得自己生来就要受苦,那很自然而然的,我们就会厌恶自己的性别,不自觉的为男权社会推波助澜。事实上,今天女性所受的苦难很多是被造就的,而不是我们本就该承受的。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历史上曾盛行母权制,而后母权制被推翻是今日性别压迫的根本原因。
所以,女人的头发有什么错呢?头发让我们更自信美丽,更风情万种。女人的阴蒂有什么错呢,她让我们享受到性快感,那本就是我们该堂堂正正拥有的。所有披着宗教外衣、传统文化外衣的性别压迫才是万恶之源,才是造成女性痛苦的根源。
“在一切蒙昧人中,在一切处于高级阶段的野蛮人中,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 ”(摘自《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