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周氏族谱》初探
《高州周氏族谱》初探
清末、民国大科垌周氏是黄塘乡(今高州平山镇)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其中有清同治甲子科优贡、乙丑科朝考一等第一名、钦定“朝元”周朝勋,他曾任新安训导加内阁中书衔、镇平县训导、光(禄寺)署正等职,其族人是民国黄塘乡济美中、小学的创办人及任校长,对茂北的文化教育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父亲过去述说的黄塘墟历史,大科垌周氏留给我深刻的印象;我外婆也来自大科垌周氏家族。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高州水库,大科垌及其周围十几条周氏村落被淹没,亟待追寻它历史的我只有想像它曾经的样子了。
早前周朝勋的曾孙周泽明先生写有一篇《清代书法朝元周朝勋》,我作为乡人深以为荣。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渐渐了解周泽明先生的描述与实际存在偏差,也是乡人的陈冬青先生写了《“朝元”乃全国书法状元之称?——高州名人周朝勋考》对此做了详细纠偏,当然这无损我对大科垌周氏的敬意与关注。2015年,我据手头的资料写了一篇《高州周姓来源的探讨》,我认为古代高州周氏具有瑶人的血统,不过时至今日,这种说法都没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即使到最近我收集了不全套的2008年版《高州周氏族谱》。
今日高州周氏奉宋代大儒周敦颐(濂溪)为先祖,高州始祖周秉彝为周敦颐七世孙。康熙年间在大科垌所建宗祠门口对联先是“甲第家声远,濂溪脉络长”,后来改为“舂陵旧学,汝水名家”,“濂溪”是周敦颐的号,“舂陵”是周敦颐的老家(见《宋史》“周敦颐出于舂陵”)。不过从其最早于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及后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十七年(1928)、1987年共四次修谱的序言中,皆未见以周敦颐为先祖的记述,反而说要到福建莆田、江西吉水寻找祖源,故高州周氏与周敦颐的渊源关系存疑。现择序言要点辑录于下来分析:
一、《初修周氏谱原序》
粤稽我祖氏族原(源)自江南,其后游宦四方,故有隶籍于湖广、淅(浙)江、闽、粤等处。若本支之籍高凉者,则闽莆田之裔也。始祖讳秉彝,生宋宁宗朝,登嘉熙戊戌进士,出知良德,元易,命殉节于任。三世祖始徙高凉。时尚未土城,祖开辟成聚,名为周村,自上宫至县学左旁一带,皆吾祖基地。东北界有墨沼,澄清彻底,每日出见,下有双砚。及增建府城,将墨沼填塞,仅余半在城外,祖于沼旁建一馆署曰“天文社”,集四方人士逊业其中,今遗址犹存。历元而明,生聚日众,遂著籍于坊内、朗韶、怀德三都,其闽中嗣后来粤者,或相因附籍,或别立户籍于电、茂、化、信各邑,不能备志。惟时列祖,止计出自彝祖后者,画谱成宗,建祠奉祀,谨以彝祖为始祖春秋祭,俱仲月望六为期,数传弗替。甲申(注:崇祯十七年为甲申年,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之变,兵戈扰攘,祠毁祭失,将二十祀,每霜降露濡,怆怀曷极。迨康熙丙午(1666年),地方稍靖,龙瑞与叔逸庵、考庵、成章,与兄思及、翊鼎、兴朝诸人,谋复祀事。是年春,权于满坑结厂成祭仪注,一循旧章,每赴祭,侨寓首事家,明知非所,以妥先灵,亦不得已耳。至历代名号世次,仅于叔兄辈笥箧中搜得蠹简残编,留存一二昭穆未能秩,如吁可慨已。昔考叔每有其志,而苦于目蒙,翊兄亦有同情,而怯于力弱。及龙瑞解组归,而两人已逝,所与谋者,兴朝、抚六、伯玉、志奇、震生、瑶仙数人而已。未几,而抚六、伯玉亦相继弃世,则家谱之修更待何时,责之何人哉!己巳春,爰集族人,拟令开具各房世次,凡所得者,由本代逆溯,俱不过三四代。龙瑞亦第就今之犹可及知者,梓而存之,非敢略也,不得已也。是役也,自己巳迄己卯,凡十有一载,而蒇事虽未臻详,确而心力则既竭,已至祠宇为祖所式凭,更不容缓。康熙辛未购得厚福坡基址,丙午坐壬向夤(寅),递年公产所出,与暘兄二人鸠工庀pǐ材,成两座六栋,经始于癸酉之秋,告竣于甲戌之秋,即日奉主升座,其余次第甃zhòu砌涂垩,虽无足壮观,然量力度材,不敢侈言美奂,后有肖子贤孙继起而光大之,是则亢宗之庆,正自靡涯也。时康熙三十八年岁次己卯。
例授文林郎,封川县训导,军功保升知县,代理封川县事,岁贡生裔孙龙瑞谨识。
二、《重修周氏族谱自序》
我太始祖秉彝公,宋末由闽入粤,以名进士守良德,与二世祖俱殉于国,至三世遂籍高郡之北关。厥后聚族而居一体,未涣建祠创谱,有不难以釐以贯者。易元而明,人才蔚起,计必有及时继述考据详明者,以昭示来许。乃甲申国变,荡析失所,祖宗垂创之业,尽付劫灰,良堪悼已。康熙甲子,房叔祖龙瑞公,以封川司训解组归,抚坠绪之茫茫,慨然以举废为任,与龙暘公迁建宗祠,继而修谱,不可谓非及时从事,无如残编蠹简,十不一存,片羽吉光,仅知四代,阅数世难分昭穆,十余支未辨统宗,凡十一易寒暑,始梓成书,虽纪载颇详,而世次不列,此固公之慎重其事,而亦继难以创之明验也。嗣是世日远、派日繁,支庶凋零者,亦所时有加,以世变频仍,旧牒散失,历二百余年,无有继而谱之者,至亲几视如秦越,噫族派之涣,至斯极矣。族叔祖䜣公,与叔祖中孚公,有慨乎是而思有以萃之也,爰于道光戊戌,举祠址概易而广之计,其时存者,惟乾元、守道、崇学、东山公四支,为立四房祖以配享,由是而涣者稍萃矣。顾房祖虽立,而世次未分,犹有憾,拟祠工竣后即行修谱,缘事中止,迄今又五十余年矣。岁丙戌,朝勋承族诸父命,增建祠庑,添置墓产,因以谱事相属。朝勋自维谫陋,复值文献无征,较瑞公时更难之又难。然藉祖宗之余荫,于此事而必诿为难,责将谁诿也,于极难之时,而不勉其难,何时克勉也。命坤儿行搜访,犹幸旧本仅存,藉资考订,越两载而大旨。斯得壬辰夏,设局宗祠,而属朝勋以总其事,房祖而上,一如旧章,略损益以衷一是,其续采者以次编辑,本今昔之称呼,定房分之世次,事虽继几等于创焉,其余事例,参仿各族,比旧帙而加详。是举也,与其事者为族弟起凤、之南、炳南,从弟朝模。始终其事者,为男坤。而出重赀以为之倡,则族叔济,族弟永昌,父子力也。时光绪十八年壬辰六月,房十三世孙朝勋谨识。
三、《续修族谱序》
溯吾族自宋迄今垂三十传,循始祖至四世祖统系可纪,自五世以至十世次序失实,旁如伯叔昆弟,或昭穆失次,或散佚无稽,实为吾族一大憾事。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孙廷劢序并书
这三次修谱的序言都体现了周氏族谱修订存在的障碍,即追溯早期祖先时客观资料的缺乏。在康熙年间周龙瑞在第一次修谱的序言中就记述了“至历代名号世次,仅于叔兄辈笥箧中搜得蠹简残编,留存一二昭穆未能秩”,“爰集族人,拟令开具各房世次,凡所得者,由本代逆溯,俱不过三四代。龙瑞亦第就今之犹可及知者,梓而存之”,就是说,旧时历代名号世次,只留存有残编的一二个次序,族人提供的资料也只能追溯到三四代,为谨慎从事,周龙瑞“世次不列”,加上十余不能分辨的宗支,都客观保存在族谱中。在光绪年间的第二次修谱中,周朝勋对前次修谱的这种情况也做了详细说明。但是,周朝勋儿子周坤所主导的搜访工作和族谱修订,却做出“定房分之世次,事虽继几等于创焉”,前代都无法做的事情,两百多年后始创出完备的世次,显然我认为此举难以令人信服。到了民国第三次修谱,周廷劢仍然说“溯吾族自宋迄今垂三十传,循始祖至四世祖统系可纪,自五世以至十世次序失实,旁如伯叔昆弟,或昭穆失次,或散佚无稽”,即此际族谱依然对五世以至十世次序的记载失实,这恰恰又是五世进士周益至十世房祖周乾元、周朝元等之间的几代。按现代族谱记录,这六代人才辈出,极其荣耀,有进士、举人周益、周书、周福宁、周敞、周免(冕),但是这段时间的记录却缺失了,故而今日这部分世系记录应该是失真的,判断是编者拼凑了府、县志中的“选举”记录的周氏进士、举人。明代周氏进士、举人群体放在高州历史中也是少有家族比肩,可能正因为缺乏真实性的缘故,其事迹在族谱序言未有提及。遗憾的是无法见到第一次修谱原始的信息,否则可以更好地作出客观的判断分析。
而清代、民国高州周氏的杰出人物,主要是出自周廷劢、周朝勋两个家族。有关民国人物周廷劢,我过去写文章做过探讨,由于他在汪伪政府任过要职,周氏家族也有所避讳。周廷劢家族世居高州城,《高州周氏族谱》记载各支都是发端于此,明朝时期周氏总祠也立于斯。清初,周氏总祠改立于大科垌,我认为是大科垌周氏势力的崛起,掌握了修谱和建祠的主动权。
我在《高州周氏族谱》(共六卷,我缺二卷)中,遍寻未见有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的瑶族首领周郁、周述魁的名字,周郁所领瑶山基本分布在今日东岸、平山等地,周述魁势力则应在今日潭头。不能一下子否定今日高州周氏家族与古代瑶人存在的关系,因为高州北部古今都是周氏的聚居地,另外粤西、桂东南也出现有广西周氏狼兵的足迹,倘若能够借助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分子人类学的基因检测等方式,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最后叙述一下高州周氏的分布情况。2008年版《高州周氏族谱》记载,始祖周秉彝,于南宋后期到良德任职,元朝灭宋后殉节于任上,葬良德墟边。其子举人周恂,官国子监司,其孙刚中、协中,随南宋流亡政权乘船在阳江船沉人亡,幸存的刚中、协中护运父柩到茂名县东侧的东山坡(今高州市府内)埋葬。随后,协中迁沙田定居,刚中居城内。到刚中七世孙分五房乾元、朝元、东山、廷元、岭泉,乾元子孙分居高州城北街,朗韶(今大坡镇)大榕村、军屯村,新垌云炉卓村,电白罗坑镇罗坑村,周廷劢属高州城北街分支。朝元房守道裔孙迁居黄塘乡(今平山镇)大科垌,后分支良德(今东岸镇)大坡、朗韶(今大坡镇)新田,信宜大成镇石屏,周朝勋家族属大科垌分支;朝元房宏道裔孙迁居荷花大路山,后分支信宜北界镇六云、良垌、长坡、良位、罗汉、北洒,东镇镇文埇,金垌镇六朋及广西容县黎村镇和联,北流市扶新。东山房裔孙迁居黄塘乡大坡村,后分支良德白吟,平山镇乐泗,马贵镇六塘,深镇镇大田柏坑,高州城黄岸、南湖塘、西岸柏屋,信宜大成镇成垌,茂南区公馆镇沙龙峡。廷元房裔孙迁居大潮(今东岸镇)垭(应该是“土+並”)头,良德乐和田,曹江镇银堂大路口、石古塘、简垌。岭泉房裔孙迁居信宜镇隆镇到坐,后分支镇隆镇西岸、俊昌,水口镇乾扶、道甲埒,丁堡镇大沙垌,东镇镇陈锦垌、坡头、高城、六宅、池洞镇岭底,北界镇大村坡、平山、柴埇等地。
由于建设高州水库,移民迁居有东岸镇大简、麦坑、河朗坡、双利;潭头镇吉堆坡;长坡镇乌石头、银岗垌、塘坑、西埇;云潭镇新墟、团结场,泗水镇大翰,曹江镇周坡、南山、潭村、里村、凤村、霍村、林村、大坡;谢鸡镇义山村;信宜镇隆镇十里,遂溪县沙古镇团结、胜利村,雷州市客路镇高坡村,阳东县新洲镇中六村,斗门区井岸镇东风村,海南省白沙县子宰松香厂等地。
2021年9月5日,茂名桐庐
附:2008年版《高州周氏族谱》总卷、第一卷(乾元房)、第二卷上(朝元守道房)、第二卷中(朝元守道房)四卷(总六卷)记录的高州周氏人物简介。
始祖 周秉彝(1224-1280),宋嘉熙戊戌(1238)进士,朝廷官集贤校检。因言事被谪良德任职,皆有政声。宋端宗(1276年5月份1278年4月在位)于景炎三年(1278)被元军追赶逃亡到湛江碯洲岛时,诏知谏院,因病缘未到,易命殉节于任,诏赠精忠朝议大夫。葬于良德墟背。
二世 周恂,号润泽。宋咸淳癸酉(1273)举人,官国子监司。
三世 周刚中,禀生。在今高州城二仓至天文巷开设“天文学社”,辟周家村。
四世 周从善,明永乐戌子年(1408)举人,官国子监司薄出交趾通判。郡庠荐国学肄业,屡沐冠选大司,疏题百里钗用,因病辞归田。葬山美砂石塘。
周从诏,庠生,官云南按察史,有冷面寒铁之目。落籍南海。
五世 周益,字濂甫。明永乐癸未(1403)年举人,甲申科(1404)进士,官常太(太常)寺博士。乙酉春(1405)春进文渊阁讲学与二十八星宿之选。因与殿撰曾启有隙,出广西武宣县知县。
周福宁,明永乐戌子(1408)年举人。官国子监典薄,出任交趾通判。
六世 周书。明景泰丙子(1456)进士。官国子监助教,任琼山教谕,后调北流训导。
七世 周免(冕),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礼记经魁考选县尹,是科公之子(周敝)亦捷。
八世 周敝,明嘉靖戊子(1528)举人。任福建沙县知县,临民宽简,持己清廉,洞愁民冤,大兴文教。离任之日,士民板辕遮道送到广东潮阳而后返。回到县城北上宫湾岭小函谷,因石壁险峻,鸟道崎岖,稍到岭顶时,其公母孕心惊恻然下蔓悬中,下面是深河水。周敝许愿:谁人救得我,子孙万代纪念他;若生男孙则独开此路。适遇何老艄公救起。果生得子,开辟上宫湾路,使路过的行人化险为夷,并立香炉纪念何氏神位。周敝题有刻在石壁上“观澜”二字,及吟诗一首:“云开山绕色,风静鸟啼声,物意含春间,渊深似道深。”
九世 周宣佑,明嘉靖戊子(1528)生。明庠生。嘉靖辛酉(1561)已选中为状元而下科,因皇帝招附马,但未到下科考试就已死。有子乾元、朝元、东山,下发房祖,始分房一世,距今达18-21世,如从秉彝祖起则29-30世了。
周宣禄,明庠生,任郁州训导,后做总镇,体察民情,救济贫困,资助患难,不平则奋起维持秩序。有子殿元、廷元。
周业。有子岭泉,迁居信宜镇隆十里洞心村。
十世 周乾元,北街,庠生,号满庆,字谊端,家业富饶。世居高州城北街。
十一世 周于义,北街,庠生。周守道,北街,郡禀生,字伯贤。
十二世 周祈,北街,号北园,于万历甲申(1584年)重修上宫湾路。
十三世 周中大,北街,庠生,字子钦,号如闻。周凤腾,北街,庠生,字子成,号明鹤。周珂,北街,禀生,字荆石,天资聪敏,过目成诵,年食饩屡试冠军。
十四世 周应萼,北街,庠生,号明献,博闻广记善对联。周应昌,北街,庠生,号清献。周应宣,北街,庠生,号明伍。周应祥,北街,岁贡,字明善号考庵。周世鄂,北街,庠生,字北澜。周世鹏,北街,庠生,名呈祥,字北如号翅鸣。
十五世 周士冕,北街,庠生,字昆玉。周璇,北街,应训学贡,候选训导,字简伯又伯玉。周士冕,北街,庠生,字昆玉。周璇,北街,应训学贡,候选训导,字简伯又伯玉。周龙锡,长坡镇长坡白石坡,庠生,名民敬,字也恭。周龙阳,生明天启五年(1625),与龙瑞由石骨车田迁大科垌寨背,贡生,名民安敬,字兴朝,号奠苍,明鼎革,建在北街的宗祠被毁,家谱失存,与弟龙瑞于满坑结棚祭祖,后在黄塘大科垌厚福坡建起两座六栋周氏宗祠,复修各房祖谱。周文郁,北街,庠生,字彬生。
周龙瑞,由石骨车田迁大科垌寨背,岁贡,封川训导,敕授修职佐郎,派名民仰,号式门,号御苍,时值军兴,代理封川县事,佐主诸常道,廓清西粤,以功蒙督宪会疏保升知县,历委千平南、博白县事,并荐升国子监助教,俱不受,任内三经大计,俱列优嘉,名望一时,推垂同僚题赠诗文,难以殚述。康熙甲子解组归,祠谱毁失,与兄龙阳谋积祖尝,重建周氏宗祠于大科垌厚福坡,并与族众谋创修周氏族谱。生崇祯己巳十二月初二日。卒康熙丙戌八月十一日,葬白鹤曲木山,建祠于良德大坡村。
周龙骧,由大坡村迁黄塘乡卫安阁,附监,派名民泰,字抚六,号丽苍。裔孙全才、全胜于乾隆庚戌在卫安阁建起砲楼式的丽苍公祠。
十六世 周燕煌,北街,岁贡,封川训导,字介凡,号裕公。周士鼎,大科垌,庠生,字变君,号成力。周士升,大科垌,庠生,字翌君,号梅岗。周茂龄,大科垌,监生,字祉嵩,名士显。周景龄,由黄塘卫安阁迁居良德大坡村,监生,号瓞尝名士夤。周景龄,大坡村,监生,字祉润。周廷辅,卫安阁,庠生,字羽君号浃明。周廷相,卫安阁,郡庠生,字靖君,后代迁居那霍镇、大坡镇、云潭镇、黄岭镇、镇隆镇。
十七世 周元礼,北街,郡禀生,号宗纪。周元祚,北街,附贡,号锦溪,开建教谕,敕赠修职郎。周灿,大科垌,庠生,派名恭衍,字允谦,号凤山。周良裔,大科垌,监生,字嗣濂。周良绪,大坡村,监生,字嗣昌号允徽。周良谟,大坡村,监生,字允范。周良谱,大坡村,监生,字允淳。周良臣,大坡村,增生,字允忠号辅史。周德,卫安阁,庠生候选训导,派名熙衍字允载号溥西。周昌衍,大坡村,郡庠生,字允大号信生。
十八世 周谊,北街,监生,字教堂,号宣伦。周谈,北街,监生,字宣猷,号赞屏。周诠,北街,监生,字宣识,号谨堂。周谕,北街,字宣臣,号敬堂,乾隆乙酉拨贡,开建教谕调方州学正,敕授修职郎。周道,大科垌,监生,字振西,由大科垌迁白岸。周林,大科垌,贡生,覃恩赠儒林郎布政司理问,字萃华,号松岩。周镐,大科垌,监生,字明宇号晓山。周储蓍,大科垌,禀贡,字品沛,号如在。周储蓍,大坡村,监生,字品伍,号福亭。周储甫,从大坡村迁仙坑村,监生,字品盛。周全礼,卫安阁迁石兰坑村,监生,字兼尚。周全恭,卫安阁,监生,字兼浪号安铺。周全才,卫安阁,监生,字辅孙。
十九世 周人彦,北街,监生,字懿士,号好齐。周人杰,北街,优庠生,字超士,号德门。周人隽,北街,优庠生,字颖士,号观鹿,例赠修职郎。周人著,北街,监生,字暗士,号尚炯。周人方,北街,监生,号正溪。周人允,北街,赠奉政大夫,字孚士,号吉甫。周懋聪,大科垌,监生。周懋英,大科垌,庠生,字钟灵,号卓峰,赐儒林郎赠按察经历。周懋俊,大科垌,庠生,字毓灵,号明村,覃恩敕赠儒林郎布政司理问。周兴佐,卫安阁,监生,字名世。周敷佐,卫安阁,监生,字安世铺。
二十世 周均原,北街,庠生,字平田,号书农。周畲之,北街,庠生,字新田,号莸堂。周始田,北街,庠生,字世粒,号邰居。周臧田,北街,岁贡,字世享,号心齐。周世纯,北街,监生,字灿岐,号熙甫。周世恒,北街,字肇德,号北山,例赠修职郎,敕赠登仕郎。周肇沏,监田,北街,赠奉政大夫,字均田,号平斋。周第先,大科垌,恩职。周邦孚,大科垌,附监,子双府Z元,字恒辉号双松,敕封文林郎按察看司经历,晋赠奉直大夫州同二级。周纯德,大科垌,监生,字恒业号毅亭,覃恩赐赠征仕郎内阁中书,衔新安县训导。周麟,卫安阁,监生,字祥轩。周大宾,卫安阁,庠生,字用宾号介亭。周术掌,卫安阁,监生,字有元。周圣和,卫安阁,监生,字有介。
二十一世 周塾,北街,监生,字克家,号学夫。周端臣,北街,庠生,名序,字克助,号右君。周兼三,北街,庠生,字参元,号艺林。周编,北街,庠生,字德普,号普之。周锦,大科垌,监生,号画堂。周钰,大科垌,监生,号昆山。周普,大科垌,按察经历,号小函,敕赠儒林郎州同衔。周彝,大科垌,由府知晋州同加二诰授奉直大夫,字光德,号洛川。周耀曾,大科垌,监生,字光远号显西,覃恩赐赠征仕郎,内阁中书,新安县训导。周文炳,仙坑村,监生,派名康芳号月溪。周钟灵,仙坑村,监生,原名维勋。周昭明,卫安阁,监生,字粹臣号敏齐。周钦明,卫安阁,监生,字广心。周俊明,卫安阁,监生,字通政。周辉英,卫安阁,六品军职。
二十二世 周绍南,北街,监生,字董琴。周起凤,北街,庠生,字嘏辰。周汝怀,大坡镇大榕黄坭田,监生,字子念。周朝相,大科垌,监生,派名伯伦。周朝伯,大科垌,同知衔勋荣号次侯。
周朝勋,大科垌,同治甲子(1864)优贡,乙丑(1865)朝考一等第一名朝元,钦点训导,特授新安县、镇平县训导,加内阁中书衔,例授征仕郎五品顶戴光署正加二级,诰封直奉大夫。字宇荣号沅馨,少孤,性孝,体母,志学,幼孤工书能文试,辄其曹上沅器重之,清优贡,向无试有之。自乙丑朝考始,公哀然首先仅数奇,公淡然也,虽历授缺,不终任,辞归。为乡族谋公益,创建寨背河又渡,光绪年为重修《茂名县志》编辑。
周以求,仙坑村,监生,字鸿楷。周以楷,仙坑村,监生,号法卿。
周朝宝,卫安阁,监生,字嗣号善齐。周朝武,卫安阁,监生,字嗣镇号兼三。
二十三世 周泰来,北街,监生,字复初。周泰昌,北街,监生,字肖文。周日成,北街,监生,字文台。
周廷劢,北街,号相臣,生光绪丁丑(1877年)八月初五日,光绪丁酉(1897年)副榜癸丑举人,高郡中学堂监督,北京资政院议员,广东烟酒公卖局局长,广东实业厅厅长,北京资政院议员,北京华威银行总裁兼行长等要职。至一九四O年南京政府成立,廷劢担任宪政实施委员会委员等职。三十年代初期,回高州开设“利成汽车公司”并任经理,购置汽车,增加客运班次,为高州的交通事业开了先河,因而受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民国十七年(1928年)他与周垣积极筹备“茂名市修志馆”亲自(任)馆长,还与周垣合编《重修周氏族谱》,于一九四六年仲夏在南京病故。
周廷襄,北街,字秉民,生光绪辛丑(1901年)三月十八日,广东警官学校毕业,信宜县第一警察分所长,广东省政府农工厅视察员。
周景濂,北街,赠通奉大夫,字平浩。
周景颐,字霁怀,生光绪己卯(1879年)下月初七日,钦加三品尝戴翎花,选用兵部郎中加五级,诰赠通奉大夫。
周明成,大科垌,监生。
周家礼,大科垌,监生,号会斋。
周明和,大科垌,监生,号惠卿。
周坤,大科垌,禀生,选光绪乙酉拨贡,朝考授职直隶州州判,改授教谕,委署新州河源训导,兴宁教谕,光署正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历任高郡中学学监,代理校长,以办学劳绩蒙黎大总统奖给七等嘉禾勋章,选充茂名会议参事会议员,历充府县局董。字式模号筱沅,性兼厚饶干略,式书能文试,轰列前茅。生一八五六年三月。
周城,大科垌,字式勤号崇楷,府经历。
周垣,大科垌,岁贡,五品顶戴诰授奉直大夫,签授讣经历,任茂北团局董,警察办事员,茂北镇会议员,广州法政校外肆业,字式玉号韩山,生一八六六年八月。
周圻,大科垌,蓝翎州周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字式宏号申甫,生一八七二年六月。
周均,大科垌,监生,字式国号学全。
周垓,大科垌,中学毕业,任济美中学校长,茂名县教育局长,上校级秘书,广州日报主编,字式璇号觉津,生一八九六年九月。
周国柱,大坡村,号栋臣,字丕显,生光绪乙未(1895),高小,热心宗族事务,爱惜族宗人材,解放前,族人周梦吉搞革命被县当局捉捕入狱,他联合周茨甘与当地文化名人终于救出周梦吉。
二十四世 周炳南,北街,监生,字馨甫。
周钧举,北街,生光绪庚子(1900年)闰八月十五日,北京大学经济学士,农商部主事高雷善后执法处长,雷州煤油特税局局长,茂名县立中学校长,配江氏生光绪十月廿四日,卒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日,续杨锦美生宣统已酉(1909年)二月廿八日,子:行成杨出。
周英,北街,生光绪辛卯十二月初四日,字伟民,家有田租3000余石,为人慷慨好施。生高郡中学读书时倾向民主革命,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会,任高州第一军都督府参谋,高州军政府财政局长,广东省公署咨议茂名县议员,高雷讨贼总司令会参谋,广东北京北伐经理局局长,高州民团总长,民国三年后,受孙文委任当中华革命党高州支部长,卒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廿二日。
周龙光,大科垌,监生。
周钟莲,大科垌,中学毕业,济美小学校长,生一八八九年七月。
周钟仪,大科垌,广东宪兵学校毕业,革命军教导团毕业,任盐警第二中队少校中队长,又名国艺(魏)号济卿。
周廷旭,平山镇彰坑大王岭,中专,高州水库管理局长。
周召宗,石兰坑村,监生,字礼安号厚齐。
周宗岳,卫安阁,生光绪丙午十二月二日,小学,革命烈士,解放前任共产党在茂北区的地下交通站长,被反动派杀害。
二十五世 周泰亨,北街,监生,字云衢。周芝森,生一九二二年三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任连排长。
周梦吉,仙坑村,生一九一七年二月廿三日,中山大学教育学士,1945年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从学校转粤桂边纵队任《新民日报》主编,解放初期任茂名县副县长,高雷专署教育科长、粤西行署文教处教育科长,1953年至1979年,任开平广东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期间兼任开平县人委和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79年调广东教育学校任教育系负责人,后为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职称副教授,兼任广东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二十六世 周立诚,别名萃湘,北街,生一九四一年九月,香港丰利电子有限公司经理。周桂森,北街,生一九三九年一月,四川广汉高级航空学校毕业,任飞行教员,中共广东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周植成,大成镇石屏下湾,号倍生,北京法政大学毕业,任广东推事。
二十八世 周亮胜,长坡镇旺利,生一九三七年六月,汕头海军参谋团级科长,汕头榕城海关关长。
注:据明万历《高州府志》“选举”记载,按先后顺序,明代茂名县籍进士周益(甲申,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年代由于国史有载得以确认,举人年代主要是按照先后顺序推测,年代难以确认),举人周福宁(戌子,1408年)、周敞(己酉,1429年)、周书(丙子,1456年)、周免(冕,丁酉,1477年)。但族谱世次为:五世周益、周福宁,六世周书,七世周免,八世周敞。与志书记载不符,第四次修谱的序言中编者也承认这点缺陷。
我手上应该缺东山房(平山镇、东岸镇、马贵镇)、朝元宏道房(信宜北界镇、广西容县)两卷。我从2008年版《高州古今名人录》、茂名英烈等著作辑录属于东山房部分人物事迹如下:
周群(1930~),女,原黄塘乡(今平山镇)大坡村人,1943年在黄塘乡中心小学毕业,1947年参加游击小组成员。1948年8月脱产参加游击队武工队员,在信宜、茂名边境工作,1949年春调“大钊大队”“大钊连”任政治服务员,1949年3月在“大钊队”入党,1949年8月调茂名县独立二连任排长,后任连指导员。解放后连队整编为机炮连,继续任指导员。1950年2月转业,调茂名县委会筹备县妇联,任县妇联副主任。1951年参加茂名县土改,在土改中先后任组长、副队长、队长、县政策检查组长。1953年土改结束后,调华南分局党校学习半年。1954年学习结束后,调茂名十四区任副书记,县委办社组组长;后调查十八区任区委书记。1955年5月调省妇联,参加肃反运动,搞专案组工作。1956年秋调省青妇干校任总支委员兼妇女业务教研室副主任。1959年秋调去全国妇干校学习半年,任学员班支部副书记兼任中南五省学员组长。期间,曾于1960年下放罗定双东公社任党委书记一年。1961年调回省妇联任农村部副部长。1965年到新兴县搞“四清”运动,任“四清”工作队长。“四清”结束后调去筹备省委花都“五七”干校,在“五七”干校任排长连指导员。1972年调查回省委群工办妇女组,任妇女组负责人,1973年恢复省妇联,调味回省妇联任省妇联党委部长、副秘书长、省政协委员等职,期间参加全国妇联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离休,离休后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周文莲(1924.8~),原黄塘乡(今平山镇)大坡村人,1942年8月省立高州中学高中读书,1944年3月在校参加中共地下抗日游击小组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1月离校返黄塘乡屐群众抗日,1945年2月,在东才保民校任教,做地下党交通联络员,1945年11月入党。1946年8月任茂北区委委员。1946年9月撤退至香港,就读香港陆德学校文哲系。1947年7月,参加粤桂边武工队,在茂名、信宜山区活动建立游击区,任区委书记。1948年10月,任茂西北区工委。1949年5月,任茂北茂西北区委副书记。1950年任茂北区长、区委书记。1951年11月,任茂名二区书记、土改队长。1952年6月,到华南党校学习。1952年9月,任华南公路修建工程指挥部材料处人事组长。1956年3月任公路总局第二工程局一处劳保副股长、工会副主席。1968年12月,下放英德干校任连副指导员、交通部修配厂连长。1972年9月,任交通部四航一处行政科长、处工会主席。1984年5月离休。
周文杰(1926~1948),原黄塘乡(今平山镇)大坡村人,周文莲弟,1941年茂名县第一小学毕业上海珊中学读实初中,1944年海珊中学读高中,被学生选为学生会领导成员。1945年在黄塘乡参加抗日游击小组,1947年加入茂信边武工队,1948年春奉调到信宜茶山开辟根据地,因工作环境恶劣染重病转入香港治疗,11月与世长辞。
周国新(1955~),平山镇人,1970年8月在广东地质局湛江地质队当工人。1974年10月在广东地质学校矿产地质专业就读。1976年8月在广东地质局757地质队任地质技术员、副科长。1984年1月在河北地质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学习。1986年1月在广东地质队任计财科副科长、科长。1988年10月广东地质局计财处任主任科员、副处长,1991年11月主管全面工作。1992年10月在广东省地质勘查局计财处任处长。其中: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学习,取得管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1月被评为高级经济师;1996年12月被评为高级会计师;199年12月被评为经济研究员(教授级)。2003年5月在广东省地质勘查局任副局长(副厅级)。
另外,我收集到的口述历史、《高雷文献》、《茂名历史文献丛书·[茂名]承恩堂周氏族谱》等资料,发现2008年版《高州周氏族谱》存在不少错漏,比如我所关注的周朝勋大家族,就缺载民国茂北黄塘乡周学棠、周奇等人的名讳和事迹,一是部分成员不参与修谱,一是错记等原因。
周奇是建国初茂北臭名昭著的土匪,生年不详,民国黄塘乡人,曾任民国担架兵第7团上校团长,广州守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茂名自卫队总队参谋主任,建国初被台湾蒋介石残余政府任命为湘、粤、桂、赣四省“忠义救国军两广纵队第一兵团司令”,1950年在信宜县被解放军俘获后枪决。
在2008年版《高州周氏族谱》中记述周国柱时,记述有他联合周茨甘及当地文化名人营救参加革命活动的周梦吉之事迹。但族谱中大科垌村章节并无周茨甘之名讳。我以前向父亲了解黄塘墟的旧事时,父亲也记述了黄塘墟济美中学的创办人兼校长是大科垌的周芡江,建国初因有血债被判刑。我在《茂名历史文献丛书·[茂名]承恩堂周氏族谱》才见到了族谱中有关他简介,其实他就是民国时期留美政治学士,广东省府秘书,宝安、钦县县长的周学棠。
《承恩堂周氏族谱》记载:“周学棠,岭南大学预科毕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获政治学学士。历广东课吏馆教授,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兼政治训育编辑部主任,广州市政日报总编辑,广州市政厅秘书兼代厅长职,广东财政厅秘书,现任宝安县县长,调钦县县长。字礼华,号次甘,生光绪戊戌八月十二,配梁氏,生光绪戊戌(注:1898)十月廿九。”据此,之前所说的周茨甘、周茨江、周芡江都不准确,应为周次甘,次甘是周学棠的号。
现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公立大学”和“公立高等教育的典范”。来自于黄塘乡这个远村僻野的周学棠毕业于此,乡人引以为傲。他亦回报家乡,与大科垌周氏族人在1945年创立“茂名县济美初级中学”,设施全按欧美式学校建立,有各式运动场地,采用欧美式教学,学生穿校服,做早操,学英文,极大地推动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周学棠父亲周鸾征,与周朝勋第四子周培出嗣给周朝基为子,《承恩堂周氏族谱》记载其事迹曰:“府知事,黄塘团团总,地方自治镇会议员,复选区董,茂北清乡帮办,黄塘六乡联团所长,茂名县团局局董,茂名公路局执行委员。字式和,号壁轩,又号肖文。生同治甲戌(注:1874)十二月十五,配陆氏,生同治乙亥五月十四。子五,周学海、周学棠、周学熹、周学垚、周学钦。”其中周学海、周学钦出嗣给周培为子。周鸾征父亲周朝权,与周朝勋同一曾祖周懋俊,与周朝基同一高祖周林。封建时代无后为大,特别是有名望的家族更加重视,所以常见这一支周氏有出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