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池塘上的灯盏
周六晴和,上午跟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约好一起划船。她女儿大学开学第一年离家,刚飞去加州。朋友是开朗的人,说起女儿近年反骨越来越多,现在终于远走高飞觉得轻松。其实她跟女儿感情很深,羽毛初满的小鸟骤然离巢,再乐观的人,此时总会有失落和不舍。但她乐呵呵不言哀愁,也许这正是性格坚强的人之所以坚强的诀窍所在: 永远抓牢事物正向的一面,像植物的枝叶尽量伸展出去汲取阳光。
这几日明显秋凉了,八点钟气温还只有五十几度,不过一小时后我们见面时已经暖起来,穿长袖薄衫恰恰好。天空覆着大云,但也明亮清朗,是理想的户外天气,停车场半满,湖岸已有不少钓鱼的人。
入水看到第一枝萍蓬草丰莹润洁的花朵时,特别喜悦。夏天时,满池黄花多有残缺,让人担忧。此时终于再见到完美的金盏,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季节到了,早晚清凉,湖水温暖,光照充足,金色时节孕育出无瑕的花朵。

转过伸到水中的浮栈,遇到一小片盛开的白睡莲。花朵玲珑,花瓣如玉光洁。近旁水岸上灌木丛也挂满秋果,一株red chokeberry,小串的蔷薇果正由绯红转为暗红,一株winterberry holly,贴枝的艳丽红豆高擎在水面上,还有两丛蓝莓,各自垂挂最后一粒蓝果。




小船划进湖汊,才知刚才留连多时的小片睡莲只是逃逸出去的散兵。湖汊深处被莲丛填满。这些白色的睡莲,花朵直径不超过10厘米,只有贴近,才能体会到花型的完美和花瓣的晶莹。开在树荫下的花朵,即便没有阳光直接照到,也如自带光源,像一只只玉盏,在浓绿幽静中散发含蓄的光。
花朵灿放,引来蜜蜂,以前从没把莲花和蜜蜂联想到一起,看到蜜蜂扎入花心觉得新奇,也为蜜蜂高兴,秋天来临,水上陆地依然有持续丰富的蜜源供给。疑惑的是,夏天时候在这儿第一次体验到的萦绕温郁的莲香消失了。翻看莲叶背面,颜色是浓浓的紫红,符合香莲的特征,但香味的确没有了。
朋友喜欢养花,偏爱有香味的植物,国兰,腊梅,柑橘,栀子都被她的绿手指照顾得很好,她觉得花香是花的灵魂。我喜欢有香气的植物,但似乎也从没觉得没有香味花就没有灵魂。以前没想过这点,我最喜欢花的什么呢?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说不出最钟爱什么花,而且对植物的喜爱也不限于花朵。想来想去,植物最动人的特质就是生机和多样性本身。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演化出千姿百态,一片苔藓的茸绿,一株莎草的朴素,一棵沙原上矮松的虬曲,老橡树的枝冠威严,秋桂的馨香氤氲和浮在水面上莲叶莲花的润泽,本质没有什么分别。植物用宁静存在的本身,呈现世界的丰富,生命之间的边界与连接与永恒的续动。。。如果真要说好恶的话,与人工培植的树木花卉相比,我更偏爱野生植物。伴随野生的自主和强韧,更像是植物的灵魂。




云朵飘走,阳光开始散发热力,我们躲在树荫下,静静观赏近在咫尺的莲叶和花。也注意到一只短尾的绿鹭,大概先前被我们惊起,这时掀翅从湖边树上落下,停在莲丛深处,身体前倾,伸着长长的嘴巴,全神贯注盯着水面。另一侧,远处两只乌龟爬在一根水中挑起的斜枝上,安闲地晒太阳。

转到另一处更大的湖汊,也看到更多睡莲。顺着莲丛间的缝隙划到更僻静的地方,依旧盘桓在枫树荫下。见到一只隼两次从树上飞起,快速掠过水面,看不清是否有猎获,也有一只大蓝鹭守候在浅水更远的角落。说起眼前美丽的睡莲,是这里原生的植物,夏季遍生大小湖泊,其实是属于需要控制的物种,摘一两朵无妨,但说到最后,两人只是把手伸进水里抻抻花茎的长度,最终谁也没有真的摘朵花下来。我们漫聊到西湖采莲的工人。采莲的工作肯定辛苦,但能穿梭于田田莲叶青碧流水,终究还是羡慕。









待到饥肠辘辘,收船野餐。我带了葡萄和奶酪,朋友拿了邻人种的西红柿,桂圆和自己蒸的花卷。随便聊点什么,喝水,吃下简单的食物。然后到树林里绕湖hiking一周。人到中年,这样的小聚也终于能够放松下来,不再关心孩子和时间。风清凉干爽,穿过树林拂上我们的脸颊,让人暂忘烦忧。我们彼此鼓励,尽力扔掉冗余,告别盛夏,走进秋天。






翻回上次看到馨香睡莲的笔记,居然是六月中,距离现在两个半月了。看当时照片,那片莲叶正反两面都透暖红,花型稍大,瓣梢也偏圆钝,与此时开放的睡莲应有品种上的分别。彼时花香,但叶片粗红,观感不如此时精巧静谧。但它们如今消失哪里去了呢? 留疑明年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