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阅读 -------(一)丽江篇
丽江篇

行走,走在别处;阅读,读着别人的故事。别处,别人,与我无关?他处人生,犹如一面魔镜。在镜里能看到心的狂奔,听到它疲惫的喘息,感到它歇息时的那份慵懒。
夜难眠,脑子里不断闪现出在路上读过的几本书。与这几本书相伴,有偶然,有刻意。最难忘的是在他处读书时的心绪,恬淡、怡然,心,轻得似乎在飘荡,物我两相忘。
忘不掉那一个细雨如丝的下午,一条寂静无声的小巷。某一个下午,独自走在既古朴又艳丽的丽江,脚下的石板路把我带到了一条几乎无人光顾的小巷。小巷深处一个不起眼的招牌让我眼前一亮“万子小坊”书吧(多么低调的吧名啊)。雅趣的小院落,优雅的男女主人,进得小坊,我是唯一的客人。精致的年轻女主人亲自为我准备了一杯菊花茶,一盘蔬菜沙拉,放在一束雏菊旁,我心顿时温暖无边。在这儿,我邂逅了《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

首先是“阳台”二字,马上让我想起十九世纪颓废诗人的代表波德莱尔的《阳台》。然而此“阳台”非彼《阳台》。暖色调的封面,映入眼帘,是一束温心的暖阳。
《罗马阳台》
十七世纪的欧洲,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时代,一个充满艺术气息与浪漫情感的世界。那里洒满迷迭香般的魅力与热情,却又在不经意间漂浮出欲望的残酷与人性的愚昧。一个关于版画家莫姆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一部关于智慧、爱情、艺术、人生、幸福、真理的书将我带入令人心醉神迷的现实与梦幻。
罗马阳台,一个印证主人公浪漫的唯美主义追求的归宿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
音乐家的妻子死了。
“ ......夜晚,点上灯,倒上一杯葡萄酒,摆上小蛋糕。他坐下,开始了他十指间的舞蹈。他看到妻子的身影出现在对面,微笑着看他的演奏。他睁大双眼,拼命的看着,开始流泪了。他没有停下,旋律愈加丰富,而他已经泪光满面。他不曾低下头去,甚至不曾眨眼,用近乎疯狂的眼神,用瞬间产生于心中的旋律向她诉说.......”
“人必将与孤独重逢。当孤独转成寂寞的时候,无力和无助感便强大到足以打倒一个人。意欲求助的人只能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将对寂寞的恐惧转化为对孤独的享受”。
《罗马阳台》的主人公是一个版画家。《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讲的则是一位演奏大提琴的音乐家的故事。
在那个细雨绵绵的下午,独自倾听了法国文坛最高荣誉龚古尔奖得主帕斯卡.吉尼亚给我讲述的《罗马阳台》、《世间的每一个清晨》的故事。只叹人生世事无常,独自孤独,摒弃喧嚣,却也有着无限意趣。
四个小时,悄然滑过。小屋轻漾着电影《花样年华》中慵懒的音乐,细雨抚摸着年代久远的窗棂.......
与主人聊天得知:男主人是天津人,女主人是重庆人。他们五月份才开了这家“万子小坊”书吧。开在僻静之处,目的是接待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们,而绝非为赢利。男女主人都只三十出头。他们一句“这是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顿时让我对自己无比怜惜起来........
走出“万子小坊”已两年有余,那场千丝万缕的细雨却把我的心缠绕得不知归途,至今沉沦不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