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记(一)
6年多的就医看病过程。可以写一部同它的抗争史,从初期萎缩性到中期转为浅表性,再到反流性食管炎,最后确诊为食管高敏感,情绪总算平稳且不焦虑,先共存,药不能停,会痊愈。
受到楼下病友和豆友的启发,我努力回忆,把我患肠胃消化道疾病的病史整理出来,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码点连载出来,能码多少是多少。
是年轻那会的一个半夜,玩游戏玩到肚子饿,吃了碗泡面接玩着,直到玩累了才睡,年轻嘛。睡梦中被右上腹一阵阵的疼痛给痛醒,之前这个部位有过多次隐痛,忍忍就过去了。可这次却疼得不肯罢休,要性要命,年轻啊,身体底子好,我就咬牙扛到天亮,扛到医院门诊开门,是母亲陪我到长海医院挂的门诊,也没胃口吃早饭,估计已疼的也没啥人样。
等外科叫到我,就半弯着腰(上海叫hou背)进去,一只手按右上腹,皱着眉,哼哼唧唧地坐下。帮我看病的是个4/50岁的中年女医生,她第一句话就是“看你脸色,肯定是胆囊炎!”,接着简单地问了我几句,填完单子交给我,“先去做个B超再来”。
我知道人体里有个胆,但它会发炎却是第一次听说。医生的话总归要听的,讲的对不对要看事实,是吧,只好继续愁眉苦脸地走流程,去付费拿做B超的号。
我也是第一次做B超,以前一直听说,读大学时还为B超这事跟同学争吵过,同学讲B超只有孕妇去做,我讲他是胡说八道,今天验证了他确实是胡说八道。这里交待一下,时间背景是20世纪末,三甲医院长海医院开单子仍是手写,也没有现在的门诊大楼和专门的肠胃科。
那么当时B超室在哪呢?在医技楼。得七拐八拐找到,而且只一个,跟现在没法比,惨的是在高层,几层忘了,有没有电梯也忘了,更惨的是这个做B超的人哦,乌泱泱一长串,我顺着队伍的尾巴走到B超室门口,排在最前面的是个大姐,我苦哈哈的央求她“阿姐啊,能不能让我先做,我胆囊炎痛的实在厉害”,大姐一看我这模样,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说“我也有胆囊炎,知道痛起来是要命的”,后面排队的其他人也没说啥。
等报告出来,确诊是胆囊炎,胆结石引发的,而且啊,戳卡的是,这块小石头嵌在胆颈,后来我吃排石冲剂,包括各种跳的、跑的运动,就差倒立了,但就是没效果,没震出来,也没排出来。
这是从我有记忆开始第一次被疾病折磨得刻骨铭心,那种痛,在背部曾放射状,人在床上蜷曲着像只虾米,翻来覆去,努力寻找最能缓解疼痛的角度,抵着墙呻吟着,没办法借助做做事、讲讲话来分散注意力,只好自己一寸一寸品尝,每分每秒,人沉陷在痛楚中。多年后,会有另一种疼痛来折腾我。
我也一直记着三个女人,女医生和大姐,一回想第一次发病就会想起她们,还有我的母亲。也是从这一天起,我记住了“茴三硫片”,长备着。医生没建议我手术,当时微创手术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和成熟。
这块石头就一直在,结石恒久远、一颗似乎要永流传哉。&,从这一天开始,我见到泡面就起阴影,闻到味道就变烦躁。
直到2014年。
© 本文版权归 mohicanian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