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白的音乐笔记(三)——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这次听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柔板。舒缓的开头,时而紧张,时而华贵,接连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措手不及,可其中又包含着某种期待,蕴含着隐隐的张力,仿佛踌躇满志,发誓要做些什么,但又非常清楚眼前充满险阻。但贝多芬似乎在说,“没关系,就让我们当那暴风雨里的船吧。”
第二乐章,广板。悠悠荡漾,几分沉谧,在我听来就是舞曲风格,但时而掺杂着痛苦与忧伤。但很快,曲调又恢复明朗,号声的加入,好像预示着不知名的危难正在加重,但弦乐似乎在反抗,还在呼唤希望,不断奋争。逐渐,这股奋争慢慢舒缓,放松下来,可还没有彻底放松,不安又偷偷袭来。不过,此间的转变有些牵强,没有“贝三”那一股自然的张力。
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跟上一篇说的谐谑曲一个意思。“贝二”的“谐谑”倒是很有力,整个乐章只有四分钟不到。对于谐谑曲,我始终不太明白在结构上有何意义,其气质往往与前后不太搭调,对贝多芬而言似乎尤为如此。反正,我还没品出味就结束了
第四乐章,充满情绪的快板。激进,很带劲,有点贝多芬的感觉了,把人推来搡去,上天入地,黑白轮回。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但一直以突然的轻松填补段落间的空隙。声音在五分钟时变得很弱,最后一分钟开始狂飙突进,稍有回收,一阵号声再次渐弱,结尾显得有些无力和草率。
总体而言,我觉得“贝二”比“贝一”有张力,但一和二与三不可同日而语。“贝二”的第一乐章与第四乐章前五分钟最为精彩。
卡拉扬版贝二
【卡拉扬】贝多芬《D大调第二交响曲》高清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