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
大舅母不愿意她再嫁。劝她:房子,儿子刚给你翻盖了,干干净净,宽敞明亮的,你好好地住着。平时种种菜、养养猪、喂喂鸡鸭鹅狗啥的,照看一下孙子、孙女。农忙了帮孩子打打下手,多好啊,非得改嫁?岁数也不小了。
三姨:好啥,你说的那些,活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你不懂,就别管了。
儿子也不同意她改嫁。一大把年纪了,在家坐着,享享清福多好。
三姨很有个性,主意定了,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大舅母的话不听,儿子的话也不听。
毅然决然,三姨最终还是改嫁了。
为了把自己顺利嫁出去。三姨瞒了岁数,对方老头比她年龄小,三姨担心人家嫌她大,不要她。三姨夫虽然年龄小,但是身体不好,心脏有点毛病,经常挂点滴。
目前家里,里里外外,都得指望三姨。十亩上水地,今年种了玉米。春天耕种的时候,三姨几乎天天泡在地里。三姨夫那身体干不了重活,只能做点辅助性的事务,每天骑摩托车把三姨送到地边,然后给送个饭啥的,就是这些。
三姨,一个七十多岁的人,外头一人忙活完了十亩地,回家还得伺候各种活物:两头猪,两只毛驴,几十只羊,三只狗,还有鸡、鸭、鹅。还有菜园,院子很大,种得满满的,玉米,果树、韭菜、葱、西红柿、茄子、蒜、姑娘果……
还有很多花,大大小小一二十盆,遇上干旱天,三姨就得每天提溜着水桶浇花,一天不浇就发蔫。
“白天忙起来,人还是囫囵个的,好像好人一样,晚上往炕上一躺不行了,哪哪都疼,浑身散了架一样,不吃止疼片子都睡不着觉。”三姨自己说。
大舅母:“放着福不享,找罪受,都是自找的。”这话是悄悄跟我说的。
我们去了,因为第一次去,大舅母跟我们一起,给带路。但是还是走错了,岔路口该左拐的时候没有拐。给三姨电话,三姨说,猜着我们就走错了,如果没错,她说站在家院里就能看到我们的车。三姨家前是条河,家在地势较高的半山坡上,进村的路穿过河套那段正对着三姨家。站在院子里,一有车过来,三姨一眼就能瞧见。
三姨没有看到我们的车,猜测我们肯定走错了。
还有一条进村的路,但是前几天大雨冲垮了河沟那一段。三姨就担心我们走这条路,说万一开进来就完了,泥太深,进来就出不去了。所以还没接到大舅母电话她就跑出来迎我们,朝着她担心的那段路跑过去,好在我们没开进那段泥泞路。
三姨指挥着我们车掉头,开进河滩,没有水,净是小碎石子,路虽不好,但勉强能往前走。不过要慢,快了担心哪块石头就拖了车底。三姨跟着车走,让上车也不上,三姨边走边说,这都是好路,好走。还好呢,走起来吓死人。一路提心吊胆,车要是坏了,拖出去都困难。
到了家,三姨夫不在家,出去串门子了,三姨站在院子里电话催:快回来,快点,家里来人了。军官命令士兵一样,服从命令,立刻执行。
三姨夫很快就回来了,人特别瘦,中等个,步子不紧不慢的,倒不是性格,是身体走快了吃不消。
三姨夫把我们迎进屋,安排我们坐下,他靠墙沿炕边坐下,三姨给我们找杯子倒水,然后站在地上暖气片旁。大舅母让她坐,她也不坐。我看她也坐不住,聊了一会儿就出去了,再进来时,拿了满满一袋子粘豆包,总共得有一二十个,冻的嘎嘎的,刚从冰柜里取出来的,打算留我们吃午饭。
来前大舅母跟我们商量好了,不在三姨家吃饭,她忙,三姨夫身体又不好,去坐一坐就走。
劝了半天,三姨才顺了我们,不吃就不吃吧。
说是聊天,几乎就是三姨一个人演讲,站在地上讲,从见着我们的那一刻,她就没停嘴,从十亩水田地讲到家里的鸡鸭鹅狗猫,样样都讲一讲。你只管听就是,中间想说啥,也根本插不进去话。
三姨七十多了,还干很重的活。虽然累,但那是三姨的选择----自己乐意的一种活法。春天种的时候,累得,就会想:明年死活不种了。但转过年来看看那么好的地,慌着,心里总过不去,好赖种把点啥。再说家家都在种,就你家地慌着,不行。就这样一年年的想打住,但是一年年的又种下去了。
三姨就这样:今年再种一年,明年不种了。但是明年照样种。我看只要身体不是完全垮了,日子就会这样一直转下去。
三姨夫聊起来也说:不要干了,孩子们都挺孝顺,不缺咱们吃的,也不缺那两个钱。这把年纪了,还拼那个命干啥。可她她不听啊,她那脾气,我不说你们也清楚。谁也劝不了。
我们坐的时间不长,最多两个点,但消息却没少知道。
今年又种了十亩水浇地的玉米,长得还挺好;重活都是三姨的,三姨夫只能干轻省点的;孩子们其实是不让种的;前几天志国(三姨儿子)和媳妇过来看三姨,临走拿了一堆菜,都是院子里种的;过几天,蒜拔了,三姨还会给他们送;那么一大院子菜,三姨和三姨夫吃不了;两头毛驴两万五,少一个仔也不卖;其中一头毛驴怀孕了,三四个月了;去年那头小毛驹子吊死了,晚上绳子绕脖,挂在木缸子上吊死了;大狗刚生了两只狗崽子,其中一只肉肉的很可爱;三姨想把狗崽子送出去,家里大小共三只,不想养活那么多;我们要喜欢哪一只就随便拿走;两头猪长快三百斤了,前几天差点病死,开水都烧好,刀子磨好了,就等它咽气捅刀子了,病又好了;好了就好了,继续喂,等过年再宰;三姨夫给了三姨四万块彩礼;结婚当天,当场点两万给现金给三姨,又给了一个两万的存折,脸面和实惠都照顾到了;三姨喜欢养花,每天再累也会给花浇水;隔壁那院他们花钱买下来,连屋带院子总共一万;买完了两个院就打通了,很大,有隔壁家两倍大……
我们车开走了,三姨还站在门口,手摆呼着,还在讲话。
这就是三姨,跟我婆婆有点像。长得像,性格也像。快人快语,勤劳善良。
三姨有些想法大舅母不赞同。一大把年纪了,还改啥嫁;改嫁就改嫁吧,还跟人要彩礼钱,大舅母觉得不得劲;大姑娘结婚,才有娘家人陪嫁,三姨都是三婚了,还要求陪嫁,还提出让大舅母做她的陪嫁人;大舅母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横竖都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