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不是性别气质 | 刻板印象如何扼杀个体差异
前不久,《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提案表示,现在的中国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男性青少年追求奶油小生和小鲜肉式的风格是男孩子的“女性气质化”的体现。而对于这份提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提案答复的函》表示教育部会更加重视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华词库如何定义“阳刚之气”的[3]:

不难觉察,这些提议带有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色彩。例如,它建立在认为“柔弱、自卑、胆怯”是女性的特点之上。既然“阳刚”指的是自信、坚强、勇敢、果断、大方、关爱等优秀品格,那为何这些品格女性不能同样具备呢?
01.刻板印象居然也有好处?
在社会心理学中,刻板印象(stereotype)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1]。
刻板印象的积极表现是,我们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使人们能够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况,有利于人们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1]。例如,在认知上,我们对椅子、苹果和狗狗都有很多经验。基于此,我们可以猜测--人们可以坐在椅子上;人们可以吃苹果;狗狗会叫,等等[2]。

然而,刻板印象的缺点之一是它使我们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对一些事物和人的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即做出概括)。
我们在被给予的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2]。
就刚才的例子而言,我们的猜测有可能是错误的。坐在椅子上,椅子可能会倒塌;我们可能吃苹果会被毒死;狗狗也可能不会叫,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可能并不是泛论[2]。
02.五花八门的厕所标记,我们怎么从来没有走错?
在一个小学课堂上,一名老师正在尝试如何用肢体语言生动地像孩子们表达什么是“爸爸”和“妈妈”。只见老师讲到“爸爸”时,抬起双臂握住拳头比划了一个健身的动作,而当提到“妈妈”时,老师双手向下摆出裙摆的动作。可能许多人都会觉得这没什么问题。其实,这些例子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在一个家庭里,父亲不一定必须是强壮的那一个,而母亲也有可能从来不穿裙子。甚至,在一些非普遍例子中,父亲和母亲不一定是两个对立的性别。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刻板印象所给人带来的偏见的传递,也自然不应该被采取。

事实上,社会上类似于这种对人们的刻板印象还有许多。比如,我们常看到的洗手间门前男性和女性的标志,大部分的标志上,女性都会是穿三角形裙子的那一方。其实,刻板印象比想象中的更普遍。人们在看到别人的时候,会根据TA的外表,猜测TA的性别,年龄,种族,文化背景等等。而在形成印象和对TA进行推断的时刻,就是刻板印象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刻。
要承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父亲可以是柔情、顾家、体贴的;母亲也可以是健硕、强壮、坚强的。可爱的男孩子和强势的“女汉子”都应该被社会接纳,因为有权利决定人们的性格。

结语:
中国的南方人也可以是豪爽、豪放的,北方人也可以是机敏、伶俐的。西方人也有一些“传统”的思想;东方国度也有思想开放的人们。“阳刚之气”的荒谬在于它被定义为男性应该的独有的性格和品质。然而自信、坚强、勇敢、果断、大方、关爱这些品格是每个人(不论性别)都可以具备的。
我们推崇的社会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因此,要克服刻板印象,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尊重和接受每个人的不同与差异。
撰文 - Lijia
视觉 - wingfree
编辑 - Andrea
出品 - 木禾总部
本文转载自木禾心理微信公众号,欢迎搜索并关注。
合作/感兴趣请联系:
海外:muhexinli@gmail.com
国内:muhexinli@126.com
Reference: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BB%E6%9D%BF%E5%8D%B0%E8%B1%A1/7060392?fr=aladdin
2.Why Do We Create Stereotypes?https://www.npr.org/transcripts/362373052
3.阳刚之气,Idiom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