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茅台齐名,国密董酒,是什么让它如此没落?
董酒很骚气,它的风味,绝对是白酒里的重口。有人说像潲水味、臭脚丫味,更有甚者说:一股子屎味……国密董酒上桌一开瓶,浓郁的气味会迅速弥漫开来,但凡说异香扑鼻的,那TM绝对是真爱!专家对董酒的评语是:“香艳露骚,味浓丰润”。这八个字非常精准的概括了董酒的特点。说白了就是气味香艳到极致,都有了骚臭感,入口甜润,口感浓郁,味道丰富。
当时声名显赫的董酒,一度和茅台齐名。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四次蝉联“中国名酒”称号,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其生产工艺和配方在当今世界上独“国家机密”。

为什么当初的贵族董酒,现在却逐渐消散于世人的视野?
80年代末期,国家出台政策,限制公款消费。市场上的不少名酒,纷纷采取降价的方式,来缓解市场经济的冲击。比如汾酒,率先做出了表率,响应了国家统一降价的政策。稳住了汾老大的地位。而其他名酒如五粮液,则通过开宗立派、广收弟子与渠道联姻,推出数量众多的子品牌和贴牌。在渠道的大力推广之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就在各大名酒纷纷抓住风口,企图站稳阵脚之际,盛极一时的董酒,却没有适应江湖变化,衔接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市场经济大潮下的董酒,却开启了兼并扩张,不仅先后兼并了啤酒厂、玻璃厂、彩印厂、机电厂。与此同时,还成立董酒厂联合体,在全国多地设立办事机构
成立万吨工程建设办公室等。
随后,董酒更是犯了致命的失误。90年代中期,川派浓香型白酒崛起,董酒甚至一度抛弃祖传的董香工艺,加入了躁动的浓香大军。陆续向市场推出了金董酒、银董酒等子品牌,最多的时候,董酒买断品牌达到300多个。

转折接踵而至。
1995年,董酒老董事长陈锡初突然辞世,管理的松弛和内部的混乱,让这个名门之秀迅速崩塌。一度停止生产,从此步入十余年的迷惘。
彼时国内白酒市场群雄割据,市场经济迅速崛起,川酒一路高歌走向全国。董酒辉煌不再,市场也从全国萎缩到地方,甚至步入资不抵债的境地。最后,地方政府不得不将其拱手让给深圳振业集团,以维系董香一脉的香火。
深振业入主董酒以后,颇有复兴之势。然而不到一年,却因为内部利益冲突。刚刚重返酒界的董酒,再次跌回解放前。2007年,振业宣布让出董酒股权,新资方进入,至此,董酒已完全由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
2009年,北京董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尝试网络营销。
2013年,董酒在央视投放的广告,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个杂牌药酒。董酒销声匿迹的二十来年,白酒市场风云变幻,除了老酒鬼,没几个认的它。畸形的价格,惨淡的市场让董酒左右为难:降价,匹配不上它尊贵的身份。不降,又是要凉的节奏。
2014年,董酒再也支撑不住,就在双十一那天,99元的国密董酒挥泪大甩卖,积压了三四年的库存全部抛向市场。

那天的促销,引发了两件事:
一、董酒重新走入酒友视野,让人们再次领略到它的骚艳,还有其做为中国名酒的底蕴。
二、价格体系完全崩溃,各地经销商开始不计代价清仓,市场一片哀嚎。
那两年董酒到处是好价,极具性价比,部分先知先觉的酒友开始大批囤货。从那以后,董酒再无好价。
从1996年改制开始到如今,董酒的发展道路可谓是曲折不断。可以说昔日的董酒无疑成为了老八大名酒中最失落的品牌。总之,董酒懂“健康”,但不懂市场。高高在上的姿态脱离了消费者,就会渐渐的被消费者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