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写征文投稿的时候
年轻的时候看到周杰伦、王力宏等的百科,上面一列列他们获得的奖项,真是手指脚趾数也要数好多个人,震撼了我那年轻的小心脏。对“获奖无数”这个词产生了巨大的幻想。于是大学的时候开始注意学校里发布的征稿征文或者其他可以获奖的比赛,那些比赛的内容会粘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我像看电线杆上的广告一样看着,开始一个个参赛。我在的是个大专,学生对于比赛可能不感兴趣,我还是比较轻松得到了十几个比赛的荣誉,有征文的,有格言征集的,有美术比赛的,有海报比赛的,有英语比赛的,主要还是参赛人数不多,只要参与了,自己用心点,十个比赛应该有两三个能拿到名次。我自己倒是觉得挺简单的,因为我英语不错,还过了四级,在那非常普通的大专里是能获得英语比赛的名次;我自小喜爱漫画,对绘画简直不能更热爱;我学的又是汉语言文学和历史教育,喜欢泡图书馆,书看得多一点点,下笔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个时候我还是挺开心的,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获奖无数”带给我的快感。
出来工作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怎么注意有关比赛的事情,直到后来,单位的荣誉都是领导指定的,完全没有我的份,我又萌发了参加比赛的念头,那“获奖无数”四个字又盘旋在了我的脑中。
一开始是在县里市里零零星星的一些征文比赛,我进行了投稿,后来随着对征文了解的深入,添加了不少搜集征文比赛发布的公众号,把全国范围内的可以参与的征文收藏起来,一个一个写,一个一个邮件发送。最后我只看一个公众号,因为这个公众号还算齐全。对于发布的征文比赛还是要自己甄别,因为有个别比赛是假的,比如李煜文学奖,我查了下,没有这个奖项,可能是私人收集邮件过来的征文,不知道要做何用,很不幸我参加了这个比赛,发送了八篇自己得意的诗被他发布在公众号里,知道自己受骗后要他删除他没有删,幸好我在豆瓣发布过其中一篇,于是对公众号进行举报最终他公众号删除了。要甄别征文还算简单,要看举办征文的是否有政府机构参与,没有的话就一定要小心。
当然了,参加征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获奖会有钱的,有些名次金钱奖励很多。
我直到今天陆陆续续写了百多篇征文,前面还算用心,后面直接洗自己的稿发送,个人觉得这不算违规,因为自己的稿都是没得过奖的没发布过的。
写了百多篇后死心了,这毕竟是全国性的征文,参加者至少五百到一千甚至更多,参加的人很多是作家,很多也是为了那奖金,为啥会单单选中你的征文呢?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内幕。
于是,百篇之后我放弃了。
放弃真是变得轻松呀,为了写那百篇征文,手机一个一个查资料,一个字一句话要反复斟酌。我自认写得快,有时候一天写一篇甚至两篇,仗着自己认为有的才华。
时间匆匆,我突然就收到了一个我得奖的信息,虽然是个有50个名额的优秀奖。但我真的好兴奋,在等待证书快递过来的期间,我一次一次查询快递记录,我想要拍照发送朋友圈。我又开始了写征文,不过不写那么多了,要有选择,那些获奖名额二十多个三十多个没有必要写,优秀奖名额四五十个就有必要写一下,说不定又能收到获奖的短信呢,不过概率是很低的,我的经验大概是百分之一吧哈哈,不过一切都说不准的呢。
“获奖无数”对于我来说,就是巨大的人生意义的想象。人是那般平凡,获得一个奖项对于我来说,就是闪亮一次,“获奖无数”就代表了你人生闪亮闪亮闪亮亮,到年老的那一天,或许会欣慰,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在这偌大宇宙,绽放了一丝光芒。